三个大学生的“网上练摊”创业史

80酷酷网    80kuku.com

  

  孙冉  汪苑菁  李径宇

  第一次卖出去的是方便面

  石晓晶:2003年毕业于云南财贸学院。

  石晓晶在校时学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在读大二的时候,他建立了个人网站“酷娱在线”。网站一开张人气就很旺,栏目吸引了众多的同龄人,于是他就在上面开一个店,后来起名为“酷娱商城”。

  刚开始做时,石晓晶和同学到沃尔玛大量购入很多促销的商品,像方便面、饼干等,然后用自己的小数码相机给它们照相,把照片上传到酷娱商城里。

  石晓晶第一次卖出去的是一包方便面。当他把方便面送到买主手中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买主倒是挺满意,觉得这种购物方式很时尚也很方便。

  东西卖得很便宜,因为顾客都是本校的同学。后来,石晓晶也进了些电话卡,每次都进一二十张。一张14元买来的201电话卡,一般就卖14.5元左右,并且送货上门,利润少得可怜。

  石晓晶每次进货的钱都是平时的生活费。由于刚开始没有经验,有一次进的饼干太多了,卖了好久都没有卖完,最后只能自己解决,一连半个多月把饼干当早餐。

  每天中午下课回来,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一下同学们的订单,然后送货上门。

  石晓晶现已毕业留校,在学校的网络管理中心工作,负责校园网。

  网店让我提前进入社会

  袁吉峰,21岁,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打网名为“yjf-017”的掌柜就是袁吉峰。

  2004年6月7日,“安的小屋”正式在淘宝网上开张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父亲是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不错。袁吉峰说,父母给了他充足的花销费用,让他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听到袁吉峰要在网上开店,连一向疼爱他的姐姐都加入了反对行列。

  袁吉峰起初只是在阿里巴巴网站帮家里关注一些商务信息,翻译一些客户的外文订单;后来他看到了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招募网上卖主的广告后,就做出了“上网练摊”的决定。

  幸运的是,不到一星期,袁吉峰就把一双达芙妮牌的凉鞋,卖给了嘉兴的一个买主。这第一次成交给袁带来了11元的利润,他把这“第一桶金”存入了银行,用他的话来说是“做资本”。

  袁吉峰发现,外国人在买东西时比较讲诚信,并且非常信任卖主,不讨价还价。一个住在杭州的美国人订购了一个耐克包,市场上要卖180块,袁吉峰卖给他110元。还有一个日本女子订购了两辆婴儿推车,晚上11点谈妥了价格,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她的汇款。

  现在,“安的小屋”的回头客保持在十几位,客户中有公司老总、工商行政人员,还有银行职员。他现在发货之前,都要把货品认真检测一遍,把错误率降到最低。

  开了几个月的店后,袁吉峰说,一些大学生走进社会后什么都不懂,脑子里只装着一些没有用的理论知识。而“安的小屋”给了自己一个提前融入社会的空间,即使什么时候关了店,但“将让我受用今生。”

  卖家让买家给骗了

  周友蓉,女,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电子商务专业大三学生

  周友蓉在大一过生日的时候,一个朋友通过8848网站邮寄了一个精美的手袋送给她,这让她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也开始光顾一些网上的商城,发现网上开店可免去房租、税收,精力投入也小。在经过权衡之后,2002年1月,她拿着东拼西凑的1000元在“易趣”上开了网上商店“奇妙小屋”。

  “奇妙小屋”里都是一些女生爱使的东西,像漂亮的发夹,时尚手链、项链、可爱的零钱袋,还有美丽实用的包包。

  开张没几天,另一个系的一个女生发给周友蓉一个帖子,说她看中了一款粉红色的batty的背包,周友蓉当时觉得特别兴奋,因为这是第一笔生意,为了讨头彩,就以58元卖掉了。这次交易周友蓉赚了10元钱,至今钱还在电脑上挂着。

  在几个姐妹的鼎力帮助下,“奇妙小屋”开得热热火火,有几个月能进账两百多元钱,零花钱根本就不用开口向父母要。

  但是,周友蓉的“奇妙小屋”现在已经关闭了,她说买家对她的欺骗是后来放弃“奇妙小屋”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来,“奇妙小屋”开张后虽然订单不少,但真正成交的却不多。有时候周友蓉按照订单留下的电话打过去,而电话那端却是一个骄蛮的声音传来:“我鼠标点错了,不是想买”,之后挂了电话;有的买家的电话索性就是乱留什么111111或者999999,或者根本联系不上本人。

  周友蓉觉得也不是她一个人遇到这种事,“上网练摊”的新手,特别是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有时候太过天真,还有点急功近利,很容易上当受骗,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伤了自己的心。

  周友蓉说,网上卖家的信誉度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差,相反,买家欺骗人的太多了。在这样的买卖关系中,她不愿再坚持下去。

  《市场报》 (2004年11月12日 第九版)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