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创造者―杰米?戴蒙

80酷酷网    80kuku.com

  

  20余年职业经历,戴蒙的身价在一次次并购交易中壮大。他在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透露,不排除在中国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并购。

  每天清晨5点,杰米?戴蒙(jamie dimon)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喝着咖啡,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大量报纸、杂志仔细阅读。

  这或许是他一天中最为悠闲的时刻。此后,这位年轻、英俊的华尔街顶级银行家将一直工作至午夜12点,接受超强度的挑战。

  48岁的戴蒙现任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作为老一代摩根财团一分为三后的最正统继承者,今天的摩根大通总资产已高达1.1713万亿美元(数据截至2005年上半年)。

  戴蒙将在2006年新年,从摩根大通集团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威廉?哈里森(willam harrison)手中接掌ceo帅印。但要想驾驭这艘已航行150多年的大船谈何容易,何况跑在前面的唯一一艘船,还是自己的老冤家――花旗集团。

  并购!再并购!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杰米?戴蒙在美国运通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82年至1985年,他担任该公司总裁助理。

  现任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桑迪?威尔(sanford weill),当时也在运通公司。1985年,威尔因对证券经纪事务所管理不善,被迫辞职。此后,他与戴蒙在曼哈顿租了间办公室,踏上创业之路。

  在外界看来,这两位年龄相差逾二十岁的搭档仿若一对商业精神上的父子。

  1986年,他们买下一家小型消费信贷公司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戴蒙先后任公司财务总监、执行副总裁、总裁。

  此后,二人不断购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从primerica corporation到travelers group(旅行者集团),再到smith barney股票代理公司(所罗门美邦的前身)。

  在一连串并购和整合基础上,威尔和戴蒙终于在华尔街建立起一个新的金融帝国。

  1998年,二人导演了华尔街金融史上最精彩的并购案: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这一合并当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桩非法合并案”,这项700亿美元的并购案使得长期以来禁止金融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为一张废纸。

  1933年,正是这一法案瓦解了庞大的摩根金融帝国。

  最经典战例

  在新集团中,威尔同戴蒙一起任联席ceo.外界多认为,威尔脾气过于暴躁,他甚至经常将下属训斥得泪流满面。在几次高层权力争斗中,他还不止一次的同最亲密战友决裂。

  两位ceo合作仅一年,戴蒙便在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出局,威尔开始独掌花旗大权。

  戴蒙的离职原因,被总结为三点:威尔不乐于看到戴蒙过早挑战其权威;合并后整合相当困难,势必牺牲某些角色来杀一儆百;不巧的是,戴蒙未适时提升威尔之女杰西卡?威尔,令对方愤然离开,成为威尔清除戴蒙的导火索。

  戴蒙离职的消息传出两周内,花旗集团市值蒸发110亿美元,相当于其总市值的11%。

  随之而来的,是戴蒙不得不从大量的再就业选择中迅速抉择。年轻的银行家相中了美一银行(bank one)――这家处境艰难(当时亏损5.11亿美元)、在全美排名第六的中西部银行。

  这让业界大跌眼镜。

  但戴蒙创造了奇迹,也创下了自己单打独斗的最经典战例。

  自2000年3月加入美一银行后,戴蒙担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4年中,戴蒙引领公司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3年,美一银行盈利创下历史记录,达35亿美元。

  2005年11月16日,当戴蒙坐在《财经时报》记者面前,试图总结当时为何能取得如此业绩时,好一阵沉思。

  彼时,戴蒙曾有句名言:“我们不只砍树,我们还用电锯。”他在裁员上“大开杀戒”,不过,当时的裁员计划非常清晰,基本不针对客户服务层面,而重点指向公司内部的官僚机构。这样的裁员使公司能更高效地运转。

  荣归纽约

  美一银行虽在业界已扬名立万,但要想做出更大的事业,戴蒙必须再做打算。

  此时,与他同样一筹莫展的还有摩根大通的哈里森。这位迈克尔?乔丹的师兄、身高1米92的前北卡罗来纳大学篮球前锋曾以扣篮闻名,却从不善更具风险的投篮。

  哈里森执掌的大通曼哈顿银行于2000年宣布与j.p.摩根合并。合并后,它的英文名字仍叫j.p.morgan,后考虑到大通银行在中国有相当市场基础,中文译名为摩根大通。

  合并后的摩根大通厄运不断:其风险投资全盘尽墨,不良贷款数量巨大。更糟糕的是,摩根大通因缺乏人才倍受嘲笑:60岁的哈里森甚至推选不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哈里森和戴蒙在过去几年中,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找机会共进午餐,但到2003年11月,突然间,他们不再共同露面公众场合,而开始低调会晤。

  2004年7月1日,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正式合并,戴蒙荣任摩根大通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此次合并交易打造了一家价值达1.1万亿美元,并在贷款、信用卡、投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资金管理和证券服务、中间市场及私人股本领域均名列前茅的金融服务集团。

  此前的2003年秋天,戴蒙曾预言,巨型银行并购的狂潮已初现端倪,芝加哥市场将因此“血流成河”。现在,他的预言成为现实。

  一时间,华尔街所有的银行家和媒体都在议论,戴蒙的锋芒将直指以前的东家――花旗集团。

  “从被解雇之日起,戴蒙的野心就是有朝一日荣归纽约。”一位花旗集团董事认为,这无异于复仇的开始。

  据称,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合并交易完成后,戴蒙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其父亲;而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来自桑迪?威尔。

  这似乎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崭新的航程

  作为老一代摩根财团最正统的继承者――摩根大通银行此前一直只服务于企业客户。至今,摩根大通未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开展零售银行业务。

  但世界的发展已今非昔比。20年前,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针对个人客户的零售银行资产占其总资产的份额仅为27%,到两年前,这一数字已提高至49%。

  摩根大通未来的市场策略,会否根据现实形势向零售银行有所侧重?已航行150多年的大船将驶往何方?这对船长戴蒙而言,将是艰难抉择。

  由于此前戴蒙具有花旗集团、美一银行等很强的零售银行工作背景,现在,连摩根大通的一些员工都认为,这种经历将使戴蒙对零售银行业务兴趣盎然,不排除他未来向此方向倾斜。

  而且,摆在摩根大通面前的,还有美一银行的独特魅力――健全的零售网络。对戴蒙来说,现在可谓天时地利。

  当年,威尔和戴蒙促成了花旗集团的崛起,并通过花旗改写了华尔街由摩根家族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今,戴蒙掌舵摩根大通,为的是让摩根家族重展昔日霸主雄风。

  在戴蒙看来,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进入消费银行领域。

  他同时不排除在中国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并购。他告诉《财经时报》,他们在中国的投资,会非常明智和主动,并非冲到眼前的每一个机会都要抓住。

  “最终的落脚点是彼此能不能双赢。既然要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投资,我们的战略和将来的合作伙伴,就必须互相能匹配。我们将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决定,我们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戴蒙语录:

  背景一:接受媒体采访时,戴蒙素来不喜欢来什么开场白。他的通常做法是,入座后,上来就说――“大家好,问吧!”

  背景二:戴蒙认为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与很多因素有关,ceo的理想也是因素中的一环。当《财经时报》问及戴蒙个人理想时――“第一,与妻子和三个女儿快乐生活;第二,世界能变得更美好,自己在其中能真正有所贡献;第三,把摩根大通打理好。不过,我的女儿们肯定不赞同我的观点,她们一定会说我怎么没把家里的狗也纳入。哈哈,其实我个人不喜欢那条狗。”

  背景三:当《财经时报》记者拿出自带数码相机拍照时,戴蒙停下正与其他人进行的交谈――“我就喜欢你们《财经时报》的风格,你们自己摄影,而不用再请摄影师,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钱。”

  背景四:戴蒙加入美一银行后买了5千万美元公司股票,买入价28美元。去年,美一与摩根大通合并,美一股票经置换后价格已高达51美元,戴蒙狠狠赚了一笔。但他没有出售自己的股票――“作为合并后新企业的‘船长’,我有责任令更多的股东得到更多的增值。”

  背景五:在接连不断收购战役中成长的戴蒙,对收购看法独特――“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最重要的是要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强大活力的公司。一旦有了强大的活力,你自己就有了选择余地,可以选择买别人,也可以选择卖掉自己。要是没有这种基本活力,你就没有选择,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