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创业造就皇城相府

80酷酷网    80kuku.com

  

  如今,每当提起皇城这个响亮的名字,人们的心里就会涌起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的赞佩。

  皇城在晋城市农村,第一个打造出了一个集煤炭开采、旅游开发、生物制药、生态农业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目前,皇城相府集团共拥有总资产3.8亿元?员工3700多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23倍?创造利税1.34亿元?是晋城市村级和阳城县营以下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

  该集团是晋城市村级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企业。2004年,共实现各种利税5133.8万元?还向县、镇上交各种费用3000多万元,不仅在阳城县营以下企业居第一,而且在全市村级居第一。

  皇城是全市农民生活质量最高的村。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500元,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

  皇城村小学是全市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和北大附小建立远程教学点的示范小学。

  皇城村是全省农村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将户外“土茅房”全部变成水冲式自动化感应洗手间的新农村,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

  皇城相府景区是全市第一个也目前惟一的一个国家4A级景区,已成为晋城市乃至山西省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皇城相府集团成功并购山西爱德制药80%的股份,同时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使其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2004年,皇城村成为山西省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的一个“中国十佳小康村”。

  ……

  起步 靠勇气和拼搏让贫穷远离

  阳城县是一个资源大县,而皇城更是一块宝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品质优良。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资源并没有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多少实惠,贫穷和混乱像一片抹不去的阴影笼罩在这里。

  1984年,当28岁的张家胜在大伙信任的目光中当上村委主任之后,一个严峻的现实和重要的问题,让他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如何尽快让百姓摆脱贫穷的煎熬,过上好日子?张家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经过和支村两委干部的反复研究,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兴建一个年产30万吨原煤的矿井。

  对于昔日近乎一贫如洗的皇成村来说,要建一个这样大的企业谈何容易,有人说张家胜是胡吹瞎侃;有人说他是痴人说梦。然而,有谁知道他内心积聚的那种强烈愿望和追求。也很少有人会知道他竟有着那样大的胆魄、勇气和能量。面对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困境,他毫不动摇,一次次地往县里、市里、省里跑,十趟、二十趟、三十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夜间乘车,白天找人,住最廉价的旅店,吃最便宜的饭菜,受尽了冷嘲热讽,不知吃了多少次的闭门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总是会向事业的强者点头的领导。1988年4月,张家胜终于从省里拿到了准予开采煤炭的开采证书。

  审批难,建矿更难。这年10月,新建煤矿的主副井破土动工,矿区一片荒凉,渺无人烟,巨大的资金缺口让人望而却步。张家胜和他的伙伴们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上山干了起来。山上没有房子,他们就竖起四根木拄,钉上竹板,铺上谷草,抹上泥巴,像外地的民工一样住了进去。经过艰苦的奋争、顽强的拼搏,1991年春天,煤矿终于建成投产。看着滚滚的乌金从井下奔涌而出,村民们笑得乐开了花,都说,“多亏了张家胜!”“他敢想敢干有本事,真行!”从此,皇城村的中壮年农民走进了矿山,由农民变成了工人。

  资源型产业有着它先天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煤炭产业作为皇城发展的基础,必须不断的加强,让这个“蛋糕”越做越大,为全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依托。张家胜深谙此理。因此,他积极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资本重组和低成本扩张,先后兼并了县、镇的两个大煤矿。目前,皇城相府集团共有3个煤炭企业,2004年生产原煤110多万吨,产值达3亿多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力3000人。在全国大批民工涌向大中城市的时候,皇城村不但没有一个外出打工,而且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农民工来这里建设、就业。

  突破 用胆魄和睿智擎起旅游大旗

  在带领群众依托资源优势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张家胜并没有满足。他没有为眼前的红火景象而陶醉,萦绕在心头的那种独特的隐忧愈来愈浓,他的眉头常常蹙在一起,常常为此不安。煤炭是乌金,的确十分宝贵,现在靠资源发展,受益匪浅,可资源是有限的、难以再生的,一但资源挖完,出路何在?

  月儿弯弯,繁星点点。凤凰山连绵起伏,樊溪河在夜色中静静地流淌。张家胜独自漫步在村边,目光一次次地在那些尘封已久的古建筑上聚集。巍峨高大的河山楼、错落有致的宰相府、层层叠叠的藏兵洞――这不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吗?手中的烟头一明一暗,正如他思想的火花在闪烁,一个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事业的美丽设想在他的心中萌动!

  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山沟沟里搞旅游,不光是身边浑身沾满泥土的老百性觉得不可思议,就连许多见过世面的人也认为是异想天开。但是,张家胜丝毫没有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意见,默默地开始了新的求索和奔波。他怀揣着《康熙字典》和《午亭文编》等书籍,匆匆踏上了赴京之途。找专家、请教授、访学者、问名流,张家胜带着一腔火热的情怀,在古迹研究、历史、旅游等高层学者中穿梭、游走。虽一身疲惫、满目憔悴,仍热情如火、真诚不已。

  1997年12月,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云集皇城,“清代名相陈廷敬学术研讨会”在这个太行深处的小山坳里举行。有关专家学者对这座古建筑群及其主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具开发价值。

  至此,一项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在这里兴起,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在这里升起。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然而,万事开头难,搬迁、修缮、筹资、建设,一个又一个阻力,一道又一道难题。需要多么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魄啊!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心灵深处那种根深蒂固的保守情结。张家胜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一崭新的事业之中,他一面下大力气解决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的认识问题,挨家挨户做工作,亲切、真诚地促膝谈心、交流。分期分批地组织干部群众前往北京、苏杭等地参观,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旅游业的红火景象。另一方面,他不惜代价多方筹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120多套现代化的居民住宅,解决群众的搬迁居住问题。一把把泥刀、斧头在残壁断垣上飞舞,化腐朽为神奇,一把把真诚的钥匙让心灵的闸门开启,汇民智展宏图。当一户户村民扶老携幼,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曾经给他们遮风挡雨,伴着他们走过酸甜苦辣五味人生的相府深宅,高高兴兴地走进那宽敞、亮丽的现代化新居时,他们走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而皇城村也走进了一片新的天地。随着修复工程的大力推进,张家胜积极与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联系,成立了“皇城古文化研究中心”,接着,“皇城相府管理处”、“皇城相府旅游公司”等一一应运而生。不久,古城墙、御书楼、文昌阁等20多处景点先后修复,正式对外开放。皇城相府这一“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东方古堡,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撑开如玉的双臂,迎接远方的宾客。

  古建的恢复、景区的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填充,仅仅是旅游开发的基础,而要使皇城相府这朵历史文化的奇葩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关键在于市场的开发,而这往往是当今农村、农民最缺乏、最不擅长的。为了撬动市场的支点,迅速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张家胜这位貌不惊人的汉子,在苦苦的求索之中,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之举。

  机遇总是垂青目光敏锐的智者。2001年初,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即将开拍,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家胜兴奋不已。《大红灯笼高高挂》曾挂红了乔家大院,那么作为康熙老师的陈廷敬的府宅皇城相府,为何不能借《康熙王朝》而扬名四海。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他当即召开两委会和群众会,进行研究讨论。

  那时,皇城相府百废方兴,投入了大批的资金。要拿出近300万元做这次宣传,许多干部群众不仅想不通,而且心疼、舍不得。是啊,人们的心情张家胜能够理解,刚刚摆脱了贫穷,谁舍得把这样大笔的资金抛出去,如果打了水漂儿怎么办?300万,300万,在普通人的眼里这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哪!但是市场是等不来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在市场经济中,风险与利益成正比,如果束手束脚,瞻前顾后,皇城相府也许像一些工程、项目一样,建成之日,便是关门倒灶之时。张家胜一次又一次地和干部群众座谈讨论,分析研究。终于,他像一只目光明锐的雄鹰一般,瞄准目标,奋然出击。

  于是,陈廷敬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成了这部历史巨篇的重要角色,而皇城相府也成了电视剧拍摄的外景地,一时热闹非凡,名人汇聚,声闻千里。正像张家胜所期待的那样,《康熙王朝》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之后,深受青睐,皇城相府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顿时名声大噪。2002年,皇城相府迎来了市场的回报,火爆景象持续不断。当年,该景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700多万元,实现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高峰达到8000余人,真是人如潮涌,盛况空前。

  继《康熙王朝》之后,《我认识的鬼子兵》、《契丹英后》等影视剧先后在皇城相府拍摄。对于皇城相府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市场份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8月,张家胜又出新招,重金买断了河南洛阳至山西嘉峰7520/7517次列车的冠名权。该次列车被冠名为“皇城相府号”。

  皇城相府红了,皇城相府火了,皇城人笑了。这个镶嵌于太行山间的旅游景区,一跃跨入了国家AAAA级景区之列,像一轮初升的朝阳,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车水马龙涌山坳,游人如潮满皇城。中原游人成群结队,京都宾朋结伴而来,台湾、香港的来了,日本、美国的来了……张家胜用他气势非凡的大手笔使皇城相府迅速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成为晋城乃至山西的旅游龙头昂首向前。

  跨越 凭激情和自信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

  如果说做大煤炭业的“蛋糕”是张家胜创业的第一部曲,那么成功地开发和发展旅游业可谓是他的第二步曲。近年来,他又以特有的眼光,精心组织上演了把皇城的经济发展推向更高层次的第三部曲。

  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的张家胜深深地感到,煤炭业虽能做大,但很难做长,旅游业虽能做长,但就一个景点来说,却很难做大。因此,在他的心中,很久以来,一直有一种期待;在他的明锐的目光里,一直在孜孜地寻觅。

  2002年冬,就在他和皇城相府集团的一班人四处考察、反复探讨新的投资方向时,位于晋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爱德制药有限公司与他们邂逅了。这是一家生产儿童用药的民营企业,正处于筹建阶段,由于资金缺乏,工程被迫停顿。因而急需一家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经过三轮谈判,皇城相府集团最终以增资扩股的形式投资800多万元,成为爱德制药控股80%的大股东。同时,他们又拿出700万元的启动资金,使药厂得以顺利运行。

  重组后的爱德制药有限公司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爱德儿童”的生产很快进入了调试阶段。接着就顺利通过了GMP认证。皇城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迅速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并开始在全国招商。

  为了使爱德制药这一新的项目能够有效地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张家胜积极寻求和把握科技这把金钥匙。经过多方的奔波,他与首都医科大学达成了协议,合作成立了爱德儿童药品研究所。已开发出3种3类A级新药和3种仿制药品。该药厂被山西省政府列为全省医药行业三年发展规划的重点企业。他们决心循着市场――研发――生产――市场的发展思路,把“皇城药业”做大做强,2005年,销售收入要突破1000万元,到2010年突破1亿元,到2020年突破5亿元。从而在全国的医药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成为皇城的又一强势企业,又一发展支柱。

  追求 用辛勤的双手打造欣欣向荣的乡村都市

  乡下的人,哪一个不曾怀抱着一腔走进城市的梦。张家胜这位身处山区农村的党支部书记,正带领着群众全力打造乡村都市,实现大伙心中的梦想。

  在他那雄浑、豪迈的创业三部曲吹奏之下,皇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今,全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了万元大关。近几年,村里投巨资建起了全封闭的现代化的小学,孩子们从幼儿到大学的学费全部由村集体负担。建成了120多套农民别墅和12套老年公寓,村民全部搬入新居,人均住房面积达92平方米,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享受养老金,企业职工全部实行集体劳动保险。村民所需水、电、暖和粮油菜由村里定量供应,村民年福利开支达5000多元。不少农民家庭有了电脑和汽车。

  物质富裕了,精神也要富有。张家胜十分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他首先花大力气狠抓环境的绿化、美化和香化。全村荒山全部进行了绿化,村中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如今不管是谁,只要一踏进皇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宽阔的道路,挺拔的华灯,缤纷的花草,一座座高楼顺势而立,一处处景点令人流连。古典的美与现代风在这里巧妙组合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白天,煤海乌金涌,景区人如潮。欢声笑语洒满山村;夜晚,华灯、霓虹流光溢彩,亭台楼榭风姿绰约。一幅乡村都市的美丽景象在这里呈现。

  与此同时,他在全村启动了富“脑袋”工程。坚持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樊水河畔农民运动会。村里办起了图书馆、电教室、文体中心,组建了女子军乐队、管乐队和歌舞团等。为提高村民素质,村里免费对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进行强制性的求学深造。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走出去,引进来,村里一方面定期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换脑筋,开眼界;另一方面,经常邀请省里和国家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前来对村干部和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而他自己更是对知识格外的渴求。他多次组织支村两委干部和有关管理人员前往江浙等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增长见识。每年都要挤出一段时间到中央党校学习一个月,去聆听最高层的思维和理念,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头脑。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张家胜是一个永不安于现状的人。正是这种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超越,才使他的事业如此辉煌、灿烂,充满了令人为之倾倒的传奇色彩。从传统产业到朝阳产业再到依靠高新技术的制药产业,这是一个个多么巨大的跨越啊!

  成功属于在时代的风帆下勇往直前的人,光荣属于为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人。张家胜,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是共产党员的榜样,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2004年,在国内十余家强势媒体和农业部有关部门组织的评选中,皇城村脱颖而出成为山西省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中国十佳小康村”。今年“五一”期间,张家胜被评为全国劳模,光荣的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有张家胜这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头雁,新世纪的皇城必将一如既往地驱动煤炭、旅游、生物制药“三驾马车”,瞄准全国一流经济强村、党建先进村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的“三个一流”,高歌猛进,大有作为,演奏出更加激越、壮美的时代强音。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