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矫正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影响极为深远的基础制度层面上的变革。同时,在此基础上,即将推出的以股指期货为旗舰的金融衍生品,则是我国证券市场在交易制度层面上的创新。
股指期货最重要的影响在于通过双向交易机制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并由此为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发展奠定基础。除了其低廉的交易成本与高杠杆特性外,由于股指期货在制度设计上,能够有效地将市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区分,因此以股指期货和其他金融品种的组合交易,将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追求平均收益、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长期性资金,可以获得一个低成本、高流动性的交易工具;而追求超额收益、注重特异性机会的风险投资者,则可以通过指数期货与特定标的的组合对冲来剥离系统风险,获得信息挖掘的利润成果。不同投资者借此获得与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投资类别,将极大地促进入市积极性和市场流动性,从而扩展市场的配置广度与深度。
市场配置广度与深度的拓展将提高市场的承载能力,与之相应,就是企业收入效应发挥作用与大盘蓝筹股的崛起。市场承载能力的提高意味着一些真正具备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大型企业可以作为优质上市资源获得配置,而借助这种配置导向,优势企业可以在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基础上扩大自身的产业版图。这种版图扩大并不仅仅是强者对于弱者的替代,而是借助供给增加所带来的市场边界扩大与产业扩张--它培育发展了一个市场--凭借强有力的企业实力,引入一种新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将一种不可能实现或即使实现但成本高昂的消费(信息消费)发展成大众消费,这种消费升级的概念正是收入效应的价值创造机制。
同时,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以指数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将强化其市场影响力,由于计入指数后流通性的大幅提高,因此具有行业规模优势的公司也将是从市场优化配置中收入效应获取最大的公司--这无疑是蓝筹股得以崛起的基础。
如果说"收入效应"反映了市场配置深度的提高,那么"替代效应"则意味着市场配置强度的深化,这实际上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说,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像伊利、蒙牛曾经借助"替代效应"成功整合乳制品行业,但由于一系列制度缺陷的局限,产业投资中的优胜者,整体上并不具备借助资本市场杠杆撬动行业整合的能力,"优不胜、劣不汰"的重复投资与低效竞争反过来又影响产业整体效率,并形成一种劣势企业"死不起"、优势企业"活不好"的逆向配置局面;这种局面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市场"齐涨同跌",系统风险高企,市场成为寒来暑往永远无法壮大的一汪浅水。
随着一系列基础制度建设的突破,以及股指期货推出后双向杠杆交易机制的形成,资本市场作为二维向量的优化配置能力无疑将大幅上升,中国股市近几年里逐渐明显的强弱分化与龙头股效应将随着未来产业整合效果的体现而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系统风险将降低、而个股分化局面将加大,行业龙头选择可能比行业选择更值得关注。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资源会向蓝筹股、龙头股集中,使其具有了更强的资源运用能力,而另一些不那么优秀乃至在产业竞争中基本面日益恶化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会受到更多的局限,强弱分化的局面不断挤压后者的生存空间,最终使它们更多地沦为资本市场上只具备"壳价值"的"仙股",由此反过来为优质企业提供购并机会,从而以购并退市的方式为产业市场整合奠定基础。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优化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强大功能,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朝优质上市公司集中,并促进股票市场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