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伟很享受穿着短裤创业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从创业以来52个财季保持50%~100%的增长率,产品占到北美市场的50%强,从车库起家的小作坊到价值5亿美元的冠军企业――linksys,让思科按捺不住要把它买下来。

  

隔了很多年,曹英伟还记得第一天到自家车库里上班的情景:吭哧了半分钟,复印机才吐出一张纸;打开电脑,才意识到今天不会有什么公务邮件;倒是不用赶着开会了,反正管事的一共就俩人……这时穿着短裤的曹英伟些微有些感叹:创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那是1988年,著名的“车库公司”惠普推出了桌面打印机;同样在车库起家的微软发布windows 2.0.3;令乔布斯骄傲的苹果公司也正式走出车库整10年。这一年,39岁的台湾人曹英伟也在美国加州的自家车库里创业了,这个叫“linksys”的小公司跟那些“车库创业”的先驱们刚创业时一样:没什么钱、没什么人,更没什么名,“但公司很快就上了轨道。”曹英伟说,“我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回去(原供职企业)了。”

  卖什么,怎么卖

  从公司辞职的时候,曹英伟已经是一个高级经理人,出来创业他曾给自己两年的期限――如果两年内公司没有起色,就重新做回职业经理人。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曹就再也没有想过“回头路”的问题,“小公司的特点就是快,节奏快、市场反应速度也快。”曹英伟说:“再也不能适应那种按部就班、每件事都要经过漫长流程的工作节奏。”

  令人略感惊讶的是,学软件出身的曹英伟做的第一个产品是地道的硬件,而且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硬件――打印机连接线。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当时的美国市场上,竟然没有一种能作为打印机延长线的产品。“那个时候打印机和电脑之间的连线只有15米,最多20米,否则就打不出东西来。更别说联网打印了。”这大概也算是个创举,linksys利用分线盒,不仅将打印机连线延长了100米甚至更长,还实现了多台打印机联网打印。

  可是,车库里怎么生产?找台湾代工。linksys百分之百的产品都是在台湾研发生产的,曹英伟的团队在美国做的事情就是产品设计和销售。事实上,linksys在销售上颇下了番功夫:找代理?小产品代理商不在意,抽成也高;做渠道?人力成本会很高;走直销?那得需要多少市场投入啊!几经选择,linksys决定直接进入零售市场――在小型家电连锁店出售。无疑这是个聪明的选择,多年来linksys只有两名销售人员,负责人是曹的太太吴建。那个时候北美的家电连锁店还没有“上架费”,这让公司节省了很大成本。

  对的产品只是创业成功的50%,对的销售才能让企业100%的成功。就从这么个小东西开始,linksys站住脚了。

  “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不会做电脑,不会做笔记本,我们就做周边的产品。”做了十几年网络和管理,曹英伟深谙it应用的重要。当各大硬件和软件厂商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曹英伟发现了应用市场上那么一小片蓝色。这可真是了不起的一小片――从公司成立到今日,linksys每个月都在赚钱, 52个财季保持50%-100%的增长率。

  52个财季,那就是17年!

  速度与专注

  应用的需求同技术的发展来得一样快。进入90年代,网络几乎在一夜之间爆发了。以太网的普及让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接入需求。linksys适时进入了网络市场开始做网卡、集线器。

  彼时,已经有更多厂家开始进入网络相关产品,linksys凭借跟零售商的良好关系,迅速进入市场,在零售商的帮助下展开了市场宣传和销售。那时,linksys已经开始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包括英特尔和3com。

  但英特尔和3com并未将linksys放在眼里,两家大公司只把对方当成竞争对手。英特尔死死咬住3com,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彻底赶超。而当英特尔准备为此弹冠相贺之时却愕然发现,此时的市场上一个叫linksys的公司已经将他们远远甩掉了。多年之后,曹英伟在丹佛开会时遇到了英特尔的网络产品负责人,两人在吃早饭的时候,这位老总回忆当年,无奈地对曹说:“我为你干掉了一个对手,却又被你干掉了。”

  “原因很简单,我们专注!我们只作一个市场。零售是我们惟一的渠道。”曹说。小公司对市场的专注和迅速的反应,让linksys玩了一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995年,linksys的产品在美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超过了30%。

  linksys此番得胜是经典的“以小博大”,对此曹的总结是:“跟大公司打,要用我们的长处跟他们的短处打,不要硬碰硬。”

  15年只做3件事

  30%的市场份额,对于多数公司这是个梦想的数字,接下来该做什么?上市?这恐怕是所有中国创业者的梦想。而几年间,那些给linksys做代工的台湾厂商都已经纷纷上市了。此时加拿大和美国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家电连锁店都在买linksys的产品,它早已不再是寂寂无名。多么好的机会,除了上市还能做什么? 可是曹英伟却做了另外一件事:发展团队。

  在2003年并入思科之前,linksys的团队已经超过300人。很难想像一个迅速壮大的公司会不考虑进入资本市场,“坦白说,那个时候linksys的能力已经发挥到100%,给我更多的钱,我还不知道怎么用。”曹说,“我们很保守,其实15年我只做了3件事。第一个5年做产品;第二个5年做团队;第三个5年做渠道。”

  这看起来跟大多数创业者走的道路并不相同,对于多数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企业,都会想方设法做渠道,然后积极上市,而团队建设,则是等到应付不过来的时候,才做的事情。更不用说什么企业文化。可是即便是当时不超过300人的“小公司”,曹也从来没有忽略linksys的文化建设。

  在曹英伟为linksys的文化列出的8组关键词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团队、领导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个成功企业的价值观,也是一个创业者的成功心得。它们是:

  1 . 团队协作;

  2 . 领导力关注细节;

  3 . 中西合璧;

  4 . 保守 vs 进取;

  5 . 一贯和执着;

  6 . 快速反应;

  7 . 执行,执行,执行;

  8 . 节约成本,只做对的事情。

  其中,曹认为对于小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一贯和执着”。“要保持一贯的原则、目标。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人;对朋友对家人。即便要变的话,也要给大家一个理由。不能确定的时候,就不变。”曹说,“专注很重要。”

  至于“执着”,曹举了一例:最初linksys建渠道的时候,一家家电连锁店不让linksys进去,要说放弃早就放弃了,但是负责销售的吴建花了两年时间终于说服了对方。为什么?“因为难进入,所以别人也进不去。如果我能进去,不就独家了吗?”

  “如果要评选桔子郡(linksys总部所在地)最烦人的人。”吴建说,“我想我和victor(曹的英文名)可以当选!”

  一个产品打造了一个市场

  无法考证的是,当初linksys做出第一个分线盒的时候是否已经有了“接入服务”,或者“接入解决方案”这样明确的市场定位名词。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到了上个世纪末,宽带应用急速发展,接入服务也进入了爆发期。最有力的例证就是思科的崛起。几年间思科几乎成为“路由器”的代名词。

  还有市场吗?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同样生产接入产品的linksys如何找到产品空间?“我们决定做家庭接入。”曹说,“思科的产品都是企业级的,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家用电脑,和小型办公的多台电脑同时接入的需要。”

  1999年12月,2000个linksys的家用路由器从台湾运往美国。“那个时候空运比航运快,但费用是10倍。2000个路由器,我们500个空运,1500个航运。”曹回忆。但是这500个路由器一经上市,就销售一空,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所有的订单都改成了空运,因为供不应求。后来台湾的生产线忙不过来了,曹只好跑到三星开了一条生产线,专供linksys的芯片。

  “linksys家用路由器的出现,打造了一个市场,就是‘家用路由器市场’。”曹说。但是紧接着,大量跟进者涌入,一夜之间,从无名小辈到3com,对手们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帖上了“家用”的标签。如我们所知,在更多的历史案例中,一个新市场的先驱往往也是先烈,后进者常常后来居上。不过历史没有在linksys身上重演。彼时的linksys已然是北美市场家用路由器的老大,作为市场的领导者,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简单:“只做对的事情,不犯大错!”快速的市场反应,产品的简单易用,以及低廉的价格,让linksys牢牢占据了超过50%的北美市场。

  “我不敢说victor有10年的远见。”一位曹英伟的下属说,“但至少有两年。如果你做对的事情,两年足够你取得成功。”

  当网络发展进入到无线接入的时候,linksys的技术成为了wifi家庭网络接入的标准。

  走向国际化

  熟悉思科并购史的人会知道,2003年思科以5.4亿美元收购了一家生产家用及小型办公路由器的企业。这家企业就是linksys。

  事实上,曹英伟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售公司,一切看起来机缘巧合。

  2003年,曹英伟看到linksys已经进入主流市场,对手不一样了,要换个玩法了,于是一直保守而稳健的linksys也准备上市。这天,曹英伟正在跟瑞士银行洽谈做准备工作,一位官员突然对曹说:嘿,思科的钱伯斯想跟你谈谈。“我当时根本没想着卖,但是觉得谈谈就谈谈吧。”曹说。结果是,钱伯斯说服了曹英伟。

  “我所知道的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果加入思科,我的公司不会死掉,而我自己不能保证公司长生。”曹说。

  linksys并入思科,让思科的产品线更加完整,而对于linksys来说,则实现了实质性的国际化。利用思科原先的全球系统和渠道,linksys迅速扩展到全球20多个国家。在并入思科之前,linksys50%的利润来自北美市场,现在已经有20%来自全球。更让曹高兴的是,思科在收购linksys之后保持了原有的公司框架和团队,甚至专门成立一个监督小组,以防止思科对linksys的干扰。虽然到2005年曹作为思科高级副总裁的合同“约束”已到期,但是他至今还在为思科和linksys工作,“我想为中国做点事情”。

  “从我创业第一天起,我就希望自己的公司将来能进入《财富》前100强,所以即便我们还是个小作坊一样的公司的时候,我们做事的态度、方式都是按100强的公司来要求自己的。”曹英伟说:“我很享受我的创业过程。”

  2004年曹英伟被美国《inc.》杂志评为年度企业家,这本杂志在对曹英伟和吴建的专访中写下这几个关键词:勤奋、快速、节俭,它说:“linksys的成功没有秘诀,也没有天才。”

相关文章:
长篇连载创业故事:不平的艰辛路(1)
坚定勇闯创业路 连续亏本不放弃
年轻时的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钱
超人:我用诸葛亮的天书创业
点泥成金 一年收入真不菲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