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神:时势运气造就英雄

80酷酷网    80kuku.com

  

  外表沉静、谦和,永远面带笑容的陈五福,看上去与其说是目光敏锐、创业“力道惊人”的商人,不如说更像一个慈善家。

  外表沉静、谦和,永远面带笑容的陈五福,看上去与其说是目光敏锐、创业“力道惊人”的商人,不如说更像一个慈善家。然而作为“全球十大创业家”的他,的确创造了“从无到有”的硅谷创业神话,自1986年首次创业,直到2000年之间,他先后创办的十几家公司均以高收益获胜,1990年在波士顿创立的cascade communications公司,1994年上市后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虽然在2000年网络泡沫时未能幸免池鱼之殃而亏损数百万,但也无伤筋骨,更难以撼动他“硅谷创业之神”的称号。

  时势运气造就英雄

  在硅谷,陈五福声名赫赫,人称“创业大师”,又被尊为“创业之神”。

  陈五福之“神”,有以下“数据”为证:

  1990年10月,陈五福创立cascade communications,1994年7月28日上市,市值曾高达100亿美元;该公司1997年被ascend communications以26亿美元收购;

  1995年6月,创办arris networks,10个月后的1996年4月,在第一个产品诞生的当晚,该公司以1.5亿美元被cascade communications并购;

  1996年6月,陈五福从美国东部移师硅谷,创建ardent communications,次年8月,该公司被cisco以2.5亿美元收购,陈五福留任cisco科技副总裁一年;

  1998年底,陈五福又参与shasta networks创业,1999年4月,北方通讯(nortel)以约计3.5亿美元收购shasta networks;……

  即使是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硅谷,即使是在那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泡沫”泛滥的时代,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迅雷不及掩耳的“丰功伟绩”,也足以独领风骚、傲视群雄。但陈五福自己,只是心平气和地将这所有繁华与荣耀归结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幸运。

  “时势造英雄。我正好在一个正确的时机走进了一个正确的行业。” 陈五福形容,在1995年至2000年,it行业就像一个遍地黄金的大金矿,“你只要弯下腰随便拣拣就是一块金子。”

  然而,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分享过淘金时代的绮梦和喧哗,也有一些幸运儿手疾眼快挖到了一两块金光闪闪的真金,但有几人能像陈五福这样仿佛天生具有点石成金的异能;别人千辛万苦孜孜以求的创业成功,于他则如同探囊取物手到擒来。以至于当时美国投资界曾有一句传言:“只要是陈五福投入的公司,赶快跟进。”

  神话的背后,其实并不神秘。

  悟出真谛确立目标

  陈五福出生于台北南港的贫寒家庭。出生那天,恰逢一位多年不见的亲友拎来两罐奶粉探访,“接踵而来”的新生儿有幸成了家中第一个喝上牛奶的人。于是这位在兄弟间排行第五的幸运儿,得名“五福”。

  小五福因为不愿意一辈子过卖青菜捡煤球的日子,靠借外甥用过的课本一路苦读,考进了台北大学电机系。他原本立志要当科学家,在美国读了硕士还想读博士,却因当时英文表达能力不够强未能通过博士资格的口试,不得不挥别名校伯克莱,在旧金山找了份工作,担任一家公司销售部门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小小的挫折却成了陈五福一生事业的大转折。

  上班第一天,陈五福就发现,整个部门除了他自己,其他人是不必天天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销售人员天天西装革履迎来送往红利丰厚,工程师在后方拼命写程序却只能拿微薄的固定工资。

  原来,“离钱愈近的职位愈能赚到钱。”陈五福恍然大悟,从此跳出了中国留学生以技术为先、惟学位是重的老路子,决定独创一片新天地。要想成为公司影响力最大的人,当然不能躲在后面写程序,只能自己创业,开公司当老板。

  此念一生,豁然开朗。从此,“整个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看见任何事都会想一想,这对我将来开公司有什么用?” 陈五福说,“知道自己往什么路走,目标定了,就容易了。”

  不同于很多“创投”基金,陈五福说自己更多是做“投创”,即在项目初始期便参与投资,这时的风险往往是最高,但一旦成功收益也为最大。陈五福一方面始终“相对保守”地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以降低风险,同时他又信奉“市场优先于技术”。陈极高的创业成功率和回报率正是源自于此。而这一根植内心的创业理念,则是从他第一次创业近两年的煎熬与挣扎当中获得的。

  一无资本,二无经验。自己创业,谈何容易。

  陈五福很清醒,他给自己十年时间。那一年是1977年。“我那时27岁,觉得37岁能够拥有自己的公司也蛮不错。”

  他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从容周密地为创业作准备打基础。先在harris corporation找了份新工作,重写了一遍os(operating systems)程序,再进入王安电脑公司,专攻资料库(data base)和通讯网络。白天上班,晚上还在大学选修企业管理课程。就这样,陈五福垒好了创业的第一个基石:对电脑的“脑子”和“心脏”了然于胸,对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日益清晰,也大略具备了当一个公司总裁的基本知识,比如“如何成为好的领袖”以及“如何统筹公司的资金”等等。

  1981年,陈五福进入刚开张的小公司bytex,成为这家公司的第四名员工。在这里,陈五福的目的是将开办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的过程从头到尾“预习”一遍。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从技术研发到公司管理,从组建团队到融资上市,陈五福一一亲历。

  1986年,雄心万丈的陈五福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波士顿郊外的lowell市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cec(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

  9个月的苦苦寻资

  陈五福在波士顿开了第一家叫做cec的通讯技术公司。那时他刚刚有了小孩,买了房子,没有了收入,顷刻间就感觉压力增大了很多,因为之前工作留下的积蓄仅够一年的家用。

  但天性乐观的陈五福开始还是踌躇满志,兴致勃勃地跟4、5位创业伙伴一起讨论创业构想。前面三个月时间里,一边写投资计划书,一边去跟各路投资人谈,但没找到投资,反而得到了很多批评,只好不断改来改去,三个月后有了完整的投资计划书。之后还算幸运,到第四个月时,公司碰到了一个对项目很感兴趣的投资人,计划投资250万美金,占一半股权。本来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大家偏偏感觉“太便宜了”,于是便拒绝了这笔投资。

  这一拒绝可好,接下去跟几十位投资家一一恳谈,投资家要么没有兴趣,要么感觉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太高,担心做不出来,即使有的没有当即回绝,兴趣也不高,一直拖着,看你有什么新进展。但没有资金进来根本没办法启动产品,仅仅机器设备也要几万美金。在那个年代,投资基金的数目本来也很有限。

  于是,公司仅有的5个人抽出两人被派去帮人打工,赚钱维持公司的日常开支,剩下3人去找资金。一转眼7、8个月过去了,眼看快要到年底了。于是大家就更慌了,压力也越来越大。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陈五福只有强力忍受着内心的煎熬。

  圣诞节来临了,到处是浓郁的节日气氛,人们都欢天喜地,陈的心情却跌入了谷底。他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跑出来忍受这种艰辛,想要放弃的念头也开始在头脑中频频闪现。但是作为团队带头人,陈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

  还好没有放弃。当熬过9个月时,终于有资金上门了,然而条件却比之前所放弃的投资差了很多,只有100万美金,同样占一半股权。“这就好像在海边拣石子,最后拣了小的丢了大的,”陈五福得到了第一个创业的教训:对自己估价太高,而不了解市场价值,就可能错失机会,从而付出更高昂的机会成本。

  最痛苦的阶段还在后面

  拿到资金之后,希望再次被唤起,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开发产品。因为创业团队都是技术出生,所以公司请了做市场的专业人士加入公司。6个月之后,公司开发的通讯产品投放市场。然而大家很快便傻眼了,发现要把市场上本来强势的产品替代掉,绝非易事。

  来自顾客的反应是:“不错能提供一些新功能,也很便宜,但问题是这种机器很重要,一旦换掉,万一你们的产品出了问题,结果会很难收拾。”言下之意,这种产品对于品质的要求很高,即使你有很好的功能,但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还不足以令人完全信赖。可见,“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上,大公司卖10元的东西,小公司可能1元都卖不出去,”市场反馈给了陈五福当头一棒:“这不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的产品定位就不对。”

  一年又过去了,市场完全打不开,钱也快要花光了,更着急的是,当时公司已从5人发展到20多人,薪水发不出来。对于自己领导的创业团队,陈五福很是自责,眼睁睁地看着公司濒临绝境。陈五福在巨大的压力下痛苦挣扎,几乎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这是陈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最难挨的一个阶段。

  当然结果还很幸运,公司的投资人基于对陈五福技术的信赖,帮忙引荐了另外一家公司,以4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了cec,使得公司创业团队都得到了很理想的回报。

  从波峰到波谷,然后再到波峰,又到波谷,最后总算顺利出局,陈就这样结束了初涉创业的一场惊梦。“但这一次在我看来绝对不是成功的经验,虽然投资人赚了钱,”陈五福认为多亏有投资家的正确引导,公司才得以卖出,实在有些侥幸,因为不是自己所预期的。

  教训无疑是很深刻的。陈深感自己也陷入了一个普遍的误区:基于自己的技术背景,在考虑问题时只从技术出发,忽视了市场。陈后来的每一次创业,都会优先考虑市场,牢牢把握市场需求,“搞清楚你要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得多。”另外在产品定位上,小公司很难仅仅凭借物美价廉就能打入市场,必须提供竞争对手无法取代的差异性,才有机会赢得市场。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第一次自立门户,并非一帆风顺大红大紫。但这次切身的教训,擦亮了陈五福的眼睛,让他看到如下事实:

  创业团队一定要健全。也就是说除了懂技术的工程师,还得有懂市场会管理的人,为公司开源节流的人等等;

  投资家以资本换股权合情合理。投资人并不只是那个贪婪的摘桃人,好的投资人会帮你一起种树、施肥、浇水、灭虫,所以理所当然他也有资格分享果实;

  市场导向优于技术导向。技术领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将这领先的技术打进市场,成功的公司绝对是以市场为导向。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从cascade communications开始,陈五福接二连三地创立公司,一路高奏凯歌,所向披靡。

  陈五福早有成竹在胸, 别人看来艰辛曲折险象环生的创业历程,在他眼里无异于一场趣味盎然的拼图游戏。“不仅是开设高科技公司,创立任何一种公司,都需要把自己要做的行业和大环境先研究清楚,把所有可能相关的商机放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下过多年的苦功,经过多年的历练,陈五福自信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我知道大的拼图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做其中的一块或几小块,小公司一开始绝不能太贪心,要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那一块……”

  因为远见和专注,所以陈五福开创的公司既有前途又有“钱”途,总能成功上市或被大公司高价并购。

  育成创业前路漫漫

  陈五福多次申明,他是创业家而不是企业家,他热爱创业,却对按部就班地管理一个大公司毫无兴趣。所以每当公司成长,无论是上市还是并购,他都会另请高明来管理公司,自己则功成身退,开始另一个“白手起家”的里程。

  无形之中,陈五福的身边似乎形成了一个创业磁场,无数有志创业的年轻人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讨教求助。2000年4月,陈五福干脆与友人一起开办橡子园育成中心,为这些有技术无经验的创业者提供办公室、天使投资、团队组建、法律顾问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创建之初,橡子园信心勃勃,希望以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育成一家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谁曾想,盛夏方过,寒冬即临,互联网泡沫一落千丈。

  “当初设想的模式已经不存在。”陈五福坦言,这三年,橡子园大约只投了三四家公司,很多精力用来帮以前投的公司寻求生路。

  “但认真讲,不景气的时候创业成功的比率反而会高一些。因为成本低,竞争较少,市场的能见度比较高。这时候建立的公司往往根基很稳,实力较强。”陈五福形容,泡沫时期,大家浑水摸鱼,看起来形势大好,其实人人心虚,因为根本看不清市场,也不知道谁是你的竞争对手。这大约也是那些虚火上升的公司后来垮掉的原因吧。

  陈五福透露,经过两三年的沉淀观望,橡子园和其他一些与他相关的投资机构肯定会在今年下半年后,加快投资步伐。他看好两个投资方向:其一,能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附加价值的产业。未来人类会越来越意识到时间的价值,重视精神生活的满足感。“说不定将来会每天给汽车换衣服呢。”陈五福妙想奇思。

  其二,健康产业。sars之后,这似乎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

  当然,陈五福并没有打算转投生化科技,“我会在熟悉的光纤通讯领域,投资于支持这两个最大的价值链的技术。”在陈五福看来,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也应该能够审时度势。这几乎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心底隐约有个忧虑。在美国,一般投资基金建立的前五年为新项目投资期,如果到期钱投不出去,就只能将资本退还给投资人。按这个日程表,一批2000年募资的基金现在只剩下两年的投资期。陈五福担心,迫于投资压力,这两年会兴起一轮新的非理性投资。陈五福坦然承认他参与的一些基金包括橡子园也都面临同样的压力,但至少,他已在不断警醒自己――决定调低设立在达拉斯的创始园的资金,散掉投资压力……陈五福分析,大约要到2006年,投资行业才能完全趋于正常。

  曾几何时,这位痴迷不悔的创业家已在不知不觉间蜕变成审慎负责的投资人?

  “打篮球打到一定年龄,也应该当教练了,把自己的经验和更多的人分享。”陈五福一句玩笑,说的也是真心话。

  据说,日常生活中的陈五福拙于言而敏于行,但一旦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如珠。

  在2001年的光纤通讯界盛会optix,陈五福获得“终身成就奖”。他曾幽默致词:我对大会有一个建议,可否把我的“终生成就奖”换成“半生成就奖”?因为我觉得事业才做了一半,还想再继续走另一半。

  果然,作为创业家,陈五福“无一败绩”的答卷有目共睹,可谓功成名就;但作为投资家,陈五福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前路漫漫……

  人物简介:

  陈五福先生籍贯中国台湾,美国硅谷橡子园管理公司合伙人。

  陈五福先生197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76年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机专业硕士学位,1976年至197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电脑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至1983年在bytex公司工作,参与公司由草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到公司上市的完整过程。

  陈五福先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网络通讯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是公认的网络界领袖人物。自1986年起至今陈先生先后创办16家公司,其中很多非常成功。

  例如他于1990年在波士顿创立的cascade communications公司,由于技术有突破且推出时间早,该公司1994年上市后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1996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年度25家最酷的公司之一,1997年被ascend公司以37亿美元收购,随后ascend公司又因拥有cascade的技术而被朗讯公司以100多亿美元收购。

  另外,陈先生创办的shasta networks于1996年以3.4亿美元卖给了北电网络公司,ardent communications在1997年被cisco公司以2.3亿美元收购。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