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撑船工幻想像侠士行走于江湖
坐在乌篷船头,右脚熟练地踏着橹,两手不时地划着桨…… 宋希刚,山东潍坊人,四年前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社会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2月14日,经过老船工的“入行”考试,宋希刚正式成为绍兴东湖首位大学生“撑船佬”。
在其中的一个码头,有一位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在船上和一位老船工下象棋。虽然混在众多船工中间,但一脸书卷气和一身休闲打扮还是让他显出了与众不同。
“宋希刚!”凭着感觉,记者向那位年轻人喊了一声。
“是我!”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印证了记者猜测的正确。
说明来意后,小宋友好地把记者请上了他的乌篷船,划了起来。
“别看这么小的一条船,划好它也不容易,要手和脚的高度协调。”宋希刚对记者说:“一般人需要三个星期才能学会,但我只花了两个星期,因为我特别喜欢划乌篷船。”
我像一只困在城市的鸟,不知飞向哪儿
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会从事这项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的划乌篷船的工作呢?
“你是不是觉得读了大学就不能划船了?难道学历一定要与所从事的工作达到常人眼中的匹配才算是正常吗?”宋希刚的一连串反问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
从小,宋希刚就喜欢读武侠小說和诗歌,也常常幻想自己能像侠士一样行走在江湖之上,享受自己的诗意生活。
小宋的家在山东农村,他在1996年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成为家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这也达到了家里人眼中“有出息”的标准。
毕业后,宋希刚来到杭州,在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后来又谈恋爱、结婚,和所有打工创业的大学生一样,他过得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以他的学识、才能,再加上勤奋,小宋完全可以在杭州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然而,两年后,每天同样的生活让他感到了倦意,从小以来就有寻求诗意人生的想法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
“每天这样机械地活着,和那么多人争这争那,太累了,也太没意思了,我不能这样活下去,我要寻找我自己的人生,寻找属于我的精神家园!”那段日子,宋希刚经常这样问自己,他觉得,他应该过一种自己一直以来就向往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真是又疲倦又困惑,我像一只困在城市里的鸟,不知道要向哪里飞。”宋希刚这样向记者描述他当时的心情。
我不敢把当船工的事告诉父母
第一次产生划船的想法是在去年6月,当时他的一位大学同学来杭州玩,他陪同学在西湖坐游船。当他看到船公悠闲地荡起双桨,嘴中还轻唱着小调的时候,他不由地说了句:“要是我也能像他这样该有多好啊!”
今年8月,听说绍兴东湖乌篷船老大后继乏人的消息后,他当时就给东湖景区管理处投了份求职简历,表达了他想做船老大的想法。
“你疯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那可是最没文化的人干的活啊!”当小宋向好朋友说了自己投简历想去划乌篷船的事后,他的朋友用最坚决的语气、最苛刻的词汇提出反对。
一时间,对他这一举动的反对声如潮水般地向他涌来,同学、朋友还有新婚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的行为,有的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心理上有问题,劝他找找心理咨询师。
“当时,我真是感到很大的压力,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决定就没有人能够理解!”说到这儿,宋希刚的眼神里也带着疑惑,他现在还没有把自己当船工的事情告诉父母,因为以他父母的观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绍兴市东湖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甘全红对记者说:“当时我们都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有大学生想划乌篷船,我们甚至觉得他是好玩随便投的简历。”
很快,甘全红约见了宋希刚。甘全红看到小宋诚恳的眼神,听到他对东湖,对绍兴比较全面的了解后,他才相信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想来东湖划船,并让他先跟着老船工学划船。
甘全红说:“乌篷船是一种乡土气息很重的东西,包括老船工本身都是一个景观,所以今后划船的主力还是当地老船工,但小宋能够突破常人的偏见,选择这个一般大学生想都不会去想的职业,很让人佩服!”
这个船工,真了不起
12月14日,通过老船工的入行考试后,宋希刚已经和普通的老船工一样,能够熟练地划乌篷船。他主动地和老船工们打交道,和他们一起喝酒、下棋,并且努力地去听懂绍兴话。尽管那些大多只有小学学历的老船工们也不能理解他的行为,都叫他“疯子”,但是,他们还很乐意与这位年轻人来往。
由于他年轻,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东湖和绍兴的知识又比较了解,他也很受游客们的欢迎。
就在前两天,有两位外国游客来游东湖,领导特意安排小宋给他们划船。当时小宋边划船边用英语向他们介绍东湖的景观,两个老外都觉得很惊奇,下船的时候,他们竖着大拇指说:“这个船工,真了不起!”
干得开心,我会划一辈子的乌篷船
“你有没有觉得划乌篷船与你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太浪费了吗?”和他的很多朋友一样,记者也很“世俗”地向宋希刚问了这个问题。
“很多人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但我一直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上大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修养,提高个人的品味。”宋希刚说。
在这儿,他找到了那份恬静、悠闲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离他理想的生活境界更近。
“我在这儿很开心,我没有什么压力,我能够有时间和心情去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我觉得工作的好坏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定,自己喜欢的,能够从中获取快乐的就是好工作,不然就不是好工作。”宋希刚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的选择应该越来越个性化。
“那么,你现在的工作会做多久呢?”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
“两年前,我绝不会想到我今天会坐在乌篷船上,那么今天,我也一样说不出我以后会干什么,现在初步决定这个工作是两年,但如果那时候还觉得很开心的话,我有可能会划一辈子的乌篷船。”
现在,宋希刚在东湖边租了个房子,月租金160元,他每个月的收入为1500元,比他在杭州时2000多元的收入要低一些,但他还是对这个收入表示满意。宋希刚的妻子是杭州人,现在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对于他划船的决定,和他所有的朋友一样,妻子一开始是很坚决地反对,在宋希刚的说服下,她终于有些妥协。宋希刚觉得,他和妻子之间的观念分歧和矛盾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化解的,如果他一直留在东湖划船,时间长了说不定他妻子也会和他一起来绍兴定居呢,对于未来的生活,宋希刚是充满信心的。
采访手记:
宋希刚的选择是充满个性的,也是他喜欢的,相信会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如今,人们择业观念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初现雏形,大学毕业生去卖肉、去划船或者甘作流浪者的新闻时见报端。但也有一些专家提出这样的疑问,在我国现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紧缺,全民受教育水平还不高,专业人才非常紧缺的前提下,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学历要求并不是很高的工作,会不会属于另一种的资源浪费。看来,宋希刚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