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2006年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7日举行,为这场拍卖拉开序幕的是“云海阁”主人张宗宪珍藏的中国近代书画拍卖专辑,其精选的58幅画作,拍卖总估价7000万港元。
张宗宪又名robretchang,是一位在中国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声誉极高的大家。张宗宪系江苏苏州人,祖父张揖如为近代竹刻巨擘,其父亲张仲英为上海古董界翘楚。张宗宪幼年入行,成为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半个世纪来,香港发展成中国文物艺术交易中心,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讨彩头,也救市
1999年、2000年香港拍市低迷,张宗宪将收藏的瓷器委托香港佳士得做了两次专场拍卖会,成交金额上亿港元,为当时陷入疲弱的拍卖市场带来了生气。业界称,即将举行的香港苏富比2006年春拍也堪与此比。
《第一财经日报》:2002年苏富比就举办了“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而且我们都知道,去年中国书画市场行情不好,成交量萎缩得很厉害,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拿出来拍?
张宗宪:一是我今年正好80岁,讨个好彩头,好机遇;二是现在市面上好多假的藏品,所以希望这次拍卖可以替市场打一针强心针,这对于同行、拍卖行、收藏家都是件好事;第三,正逢香港苏富比成立20年,也算一种纪念。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这次春拍有什么样的预测?
张宗宪:我想将来可能一次比一次好。我的书画总价值1.5亿港元,这次挑出来了其中一部分,其实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东西好不好、有没有人要、卖不卖得掉。这里面,卖出一半我就很高兴了,全部卖出更高兴。当然,卖得高总比卖得低开心,至少证明了我的眼光。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看现在中国内地的拍卖市场?
张宗宪:只有三个字——气死人。现在的市场很畸形,不按行情、不按市场的规律来做。西方国家经历了300年才完善了拍卖市场,他们每个部分都有每个部分的专家,如果发现有哪个部分作假,董事长马上就滚蛋,法院判坐监,他们是非常有操守的。
绝不买活人的东西
瓷器和中国近现代书画是张宗宪收藏的两大重点。1992年他遴选藏品118件,在伦敦举办“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包括宋代五大窑系、明代官窑瓷器与清代官窑瓷器之精品。2002年6月,他在上海举办“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208幅展品中齐白石作品108幅,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等17位名家作品100幅。此次展览规模和数量堪称当今中国近现代中国书画收藏之最。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瓷器收藏大家,你比较喜欢什么时期的? 张宗宪:最漂亮的是清朝和明朝的,清代的更漂亮一点,比较鲜艳;明朝的东西更厚实一点,高古瓷真伪很难鉴别,我的祖传藏品以瓷器为多。
《第一财经日报》:你收字画为什么特别喜欢近现代?
张宗宪:了解古画很困难。假画太多,因为宋朝就有假的,近现代画艺术高超,东西确实好,而且好鉴别一些。买画我只买死人的,不买活人的。活人的今天买了他1张,明天20张又画出来了。死人的有1万张,卖出1张就只有9999张了。当然也会有假的,买得对不对就看你眼光了。所以现在内地卖的目录我都没兴趣看一下,因为没有好的。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喜欢齐白石?
张宗宪:齐白石的画源于生活,即使是画一条虫,也是经过仔细观察的。所以齐白石没有一个画家能击倒他,他既会画,又会写诗,方方面面全能——这个就是生命力。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预测景泰蓝的行情?
张宗宪:还是一个基本功底。景泰蓝有很多好的东西:香炉、花瓶,同时中国已经开始研究了、重视了,现在要设立一个中心拯救遗产。
“藏5年”的秘诀
随着1975年到二十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香港崛起为艺术品国际都会。张宗宪意识超前,判断和趋向非常准,引导了一代藏家的潮流,他对中国瓷器中的清三代官窑的推崇、对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追捧,都成为香港市场的传统,并创造了一个个市场新高。
《第一财经日报》:对收藏你有何具体建议?
张宗宪:好的艺术品,价低的时候只要压得住一定会再高的,等个五年十年后总会涨,因为好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少。东西不是今年买了明年就卖出去的,你要藏个五年,人家都忘记了,到时出来价钱就会比较高,今天买了就在等涨价是不行的。如果买卖间隔太短,这个市场也就差不多到头了。当代艺术严格讲,不是看宏观,还是要选择画家,艺术品是以个人为代表的。要跟定画家,去钻研他的作品。收藏这东西学问很深,不是三年两年就可以磨炼出来的,要有文化,要洗耳恭听,接受人家的意见,浸进去十年八年,眼光自然就出来了;同时也要多听多看多买,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看待你在香港拍卖业的地位?
张宗宪:每个时代的拍卖市场都要有一个领军人物,他们应该是又有知识又有财富的人。他们要能看得懂,看得懂要能买得到,买得到要能卖得掉,卖不掉还要能摆得起。
张宗宪的拍卖秘笈:绝不买活人的东西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