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白领的理财生活:铁公鸡七毛钱过一天

80酷酷网    80kuku.com

八十年代的人中虽然不少已经有了固定的收入,但总觉得钱不够用:要去关心最新的mp4,想换7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还要听周杰伦的演唱会……"80s"理不理财?如何理财?今天就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理财荒诞篇

  七毛钱过一天

  主人公:晓天(82年生,网络公司职员,月收入1500元):

  单位里的哥们很让人受不了,他是个小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但稿费一来马上就请朋友吃饭、陪女朋友逛街花掉了,到了月末的时候就可怜兮兮地买一箱康师傅简装方便面回来。

  有时大家看不过去,就邀请他一起去食堂吃饭,他便蹭东家蹭西家。有时候没有饭菜吃就索性留在宿舍睡大觉。朋友劝他合理安排支出,他却摇头晃脑地说:艰苦朴素,人人有责。他现在就每天花七毛钱在食堂买一个蛋和一些萝卜干就着方便面过日子。

  我把银行卡派送了

  俞倩倩(83年生,快餐店员工,月收入1000元)

  我勤工俭学,到南京路上的"一茶一坐"打工。每个月收入虽然不多,但是第一次自己赚钱,我把它存在银行卡上。但因为平时丢三落四惯了,每到要拿钱的时候总要到处找卡。

  那天在餐厅门口派送广告,穿着有很多口袋的大肚兜,我不停地从口袋里拿广告给路人,感觉很好,仿佛自己是圣诞老人。没想到回家的时候遍寻不着自己的银行卡:天哪,我一定是不小心把它夹到广告里一起派送给人家了!

  第一次去银行存钱

  greatboy(82年生,传媒公司文员,月收入3000元)

  平时爸爸妈妈出差在外,我都是凭卡到自动提款机拿钱。那天妈妈让我去上海银行存一笔定期存款,我出了家门才发现门口的那家是建行,只能打电话回去问附近的上行在哪里。一进银行吓了一大跳,都是一大群老爷爷老奶奶。我开始耐心排队,到窗口才知道先要填单子,幸好有个管理员帮忙,我在种类繁多的存款单里找到自己的那种,还要用中文繁体填写。好不容易办好走到门口,又被叫了回来,原来是存单没拿。大家都很奇怪地看着我,真没面子。

  理财观点篇

  没钱也可以穷开心

  易无花(83年生,报社记者,兼职琴师,月收入5000元):

  我觉得我们这批人行事并不是很讲究计划性的,所以尽管最近"理财"很热门,但基本上朋友们都不会放太多心思在上面。一怕烦,二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有钱就多花,没钱就省着过,一样可以很开心。

  作为一个主修经济学的学生,我或许会在学术上关心央行调息,关心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但就个人而言,我不会想着怎样通过这些政策去赚更多的钱。因为目前我的钱够用,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理财工具上。如果出现财政危机了,那就去多找点活干吧。

   告别传统存款观念

  林鹤(82年生,律师事务所职员,月收入2000元):

  目前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而且服务也很到位,我觉得的确可以利用它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只要花一点时间做咨询,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理财工具。我以前有一份保险,是妈妈在我念高中的时候就买下的,现在我发现有更适合自己的保险。很方便地拨一个电话,代理人就上门服务了。我把我的财务现状告诉她,很顺当地就做了改善。

  我觉得相对而言,现在的年轻人不大乐意花心思在理财上,发了工资就放在银行里,其实只要举手之劳我们就能过得更舒适,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我为什么不买保险

  平清扬(80年生,赛车公司经理,月收入8000元):

  首先我要说明的观点是不买保险未必是觉得保险不好。世界上的好东西很多,我们可能一样一样买过来么?我自己不买保险首先是因为觉得有更重要的支出,上海是个比较物质的地方,会层出不穷地出来很多好东西,我很自然地会被他们吸引。其次我不买保险是因为不喜欢那些代理人,我上班到现在三年,起码有一打人来找我买保险,他们找数据、引案例来说明我的理财方式不科学。但这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啊,人为什么一定要锱铢必较,找到那个最赚钱的方式呢?

  理财广告有问题

  瑞韩(84年生,兼职翻译,月收入3000):

  我们同学聚会围在一起什么都会谈,唯独不会谈理财,如果谁说到自己在考虑买保险估计还会被嘲笑一下。因为现在媒体打出的理财广告,给人感觉理财都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中年人的事情,讨论理财方式给人过于精明、俗气的感觉。但事实上我的朋友当中,不少都有着挺高的固定收入,他们也有需求,我们需要一个比较柔和易接受的方式正式踏上人生的理财之旅。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