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人仅“吃”福建人?了解福建与广东的渊源,自有答案关于广东人和福建人之间,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什么都吃的广东人,连福建人都不放过”。姑且认为“广东人什么都吃”的结论成立,可是,为什么广东人不“吃”广西人、湖南人……偏偏是福建人?作为一个广东人,每次忆起这个段子总是不禁而笑,一方面佩服网友天马行空的才华,另一方面感怀广东人和福建人之间的渊源,我想,广东人“吃”福建人的哏,或许因为两地由来已久的渊源。
笔者老家湛江,从小听长辈们说,我们村迁自福建,多少年前,先祖因为天灾人祸、战乱饥荒,不得已四散谋生,最后在岭南的雷州半岛一隅逗留,繁衍生息。虽然将这些历史告知我们的长辈们无自福建迁徙的经历,后来也没有踏上祖籍福建的故土,却也可见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广东人的“根”和福建有关。中国人有“重根”的传统,一个重要的体现是修建祠堂,笔者老家也不例外,这么多年来,祠堂几经翻修,而正门左上方悬挂“裔出莆田”始终保留(莆田为福建一个市),无他——告诫子孙后代勿数典忘祖。或许以笔者老家个例解释广东与福建的渊源,欠缺说服力,我们将范围扩大至整个湛江,湛江人口大约730万,约350万人以雷州话为母语,所谓雷州话,溯其祖追其源,乃是闽南语系的一种,为中原汉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途经古蒲田暂居而后迁居于雷州半岛,先民在此繁居,广散中闽文化,后逐成自为一体而来。今天,即便雷州话与闽南语差异巨大,而雷话来自闽地,历史、地理的证据之外,仍然不难发现两者的关联,不少雷州话用语则延续闽语。比如厝(房子)、巷囝(胡同)、胡蝇(苍蝇)等等。语法上也可见闽南语特色,比如正偏式的结构,母鸡称为鸡母、公狗称为狗公等等。虽然以雷州话为母语的人群约占湛江人口的一半,说明湛江半数人迁自福建,未免武断,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相对迁徙雷州半岛的其他省份,福建毫无疑问为最。
源自闽语的雷州话之于湛江的重要性,在广东范围一样存在。广东有三大民系,分别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其中的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福建迁徙而来与原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在广东潮汕地区通行的“潮汕话”,溯本清源也是闽南话的一个支系,事实上,潮汕人几乎都能听懂闽南语,举个例子,潮汕语言相当大一部分常用字与闽南语一致,比如喙(嘴巴)、骹(脚)、蜢(蚊子)等等。语法上的关联,如有小称词尾巴的“囝”、第三人称代词“伊”等等。
对于“外人”而言,听懂潮汕话的困难程度不亚于小语种,可是,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湛江雷州人,即便无法与潮汕人交流无阻,但两种方言相当一部分音同——能够进行简单沟通,至于原因,显而易见,同属闽南语系。当然,雷州和潮汕之外的广东人的渊源和福建有关也可见,而这样的迁徙规律十分普遍。历史上的福建,各种条件远优于广东,先民为躲避天灾人祸迁移广东,落地生根,过程中也带来较优秀的文化,潮汕话、雷州话是当时闽南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的强烈冲击及同化的结果,因为“优秀”,最后“转客为主”,于是有了湛江的半数人以雷州话为母语;有了三分之一的广东人说潮汕话。
所以,为什么广东人仅“吃”福建人?因为福建和广东的渊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