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常有“中国缺二三十万名软件工程师”的报道见诸报端,另一边却是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么,IT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离企业需求究竟有多远?
企业需求个性化软件人才
软件人才缺乏为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三大问题:一是人才的卖方市场使软件企业无法真正选择自己需要的人,软件专业的学生始终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二是软件人才的身价倍增,大大增加了软件企业的成本;三是加重了软件企业对个别软件人才的依赖。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软件人才又少,常常一两个人全权负责某个项目,如果这个软件人才离开企业,将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继续,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中科院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华教授认为,一个软件系统,无论其规模大小,其生产都至少需要经过设计、编码、测试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可以将从事软件生产的人分为三类:产品的设计者、产品的组织者、产品的生产者。软件企业真正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
但是,当前国内IT人才教育与需求的矛盾,最大的脱节还在于学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功,不可能为每一个企业培养人才,而软件企业对IT人才又存在着个性化的需求。于华说,“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编程能力,到公司再经过6到12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加重了公司的成本负担,并需要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训新人,等于是企业投资对学生进行了一年的补充教育。在企业与软件人才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过渡阶段。”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补
针对社会上目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清认为:大学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在层次上来说应该是中高级的,他们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但由于传统教材更新较为缓慢,同时又缺少实践的机会,传统学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不能够马上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大学毕业生需要在企业中磨炼自己,从低层工作做起,补充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去年,教育部决重点支持35所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用新的课程、新的教育模式快速培养软件人才。这些软件学院本着管理企业化、资金社会化、办学专家化、教材国际化、后勤社会化的原则建设,将培养大批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型软件基础人才。
在谈到非学历软件人才教育时,刘清说,现在社会上各种非学历软件人才培训项目层出不穷,对传统软件人才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这些社会培训机构的教材大多来源于企业本身,教师也都从企业中来,有着非常丰富的项目经验,课程针对企业需求设计,因此培养出的软件人才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但由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薄弱,仅仅接受过一些职业教育的人如果想要在软件技术和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也需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其他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未来谁最受欢迎?
北京高科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优程软件人才培训项目的负责人张晓峰认为,软件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会形成规模,到那时,软件人才分工会细化,细化的目的一是便于管理,二是降低成本。而细化后的软件产业就将需要大量从事一线编码工作的软件工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件蓝领”。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软件产业化、规模化尚未形成,相当多的软件企业规模都非常小,例如在北京,员工在5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没有几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工不可能特别细,因此很多企业对软件蓝领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据用友软件集团副总裁许建刚介绍,目前,软件开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通用软件开发;另一类是软件定制服务。其中,就国外软件企业而言,大型IT企业通用软件开发人才需要几千、甚至上万人,因而未来国内IT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软件开发人才。同时,针对各行各业的软件定制服务也将对软件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最好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IT业设计适合行业特征的软件。
许建刚特别提到,别看软件是高科技,但却属于手工方式,需要每个人去“写”。手工方式比较慢,但规律却是越手工方式工作,收入越高。在美国高薪行业中,软件工程师在医生、律师、会计师之后,排名第四位。
人才成功之路还有多远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