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中国财经10大英雄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张瑞敏:风雨如盤

  2002年,当海尔的十余年的经营思路和2001年602亿元的全球销售能力同时遭到质疑的时候,有人为他委屈,有人为他鸣怨,还有的人干脆站出来骂娘。但是与这些友人比较起来,当事人张瑞敏反而显出不应该的冷静,“这只是行业竞争的结果。”张瑞敏一句话轻轻带过多少恩仇。

  生产不受影响,情绪更不能受到影响。2002年9月16日,52岁的张瑞敏又一次满怀信心地站在镁光灯下,别人对海尔资金链的质疑,反而催生了他谋求8年而未得的海尔财务公司,坏事变好事。张瑞敏终于可以像GE那样去做制造业的金融,这一直是他的梦想,在海尔采购全球化、制造全球化、销售全球化之后,还有什么可以帮助海尔踏破与世界500强的一步距离。想想海尔79天一次的资金周转速度和日均3亿元的企业内部结算,我们就可以明白建行为什么会给它105亿的授信和对海尔财务公司成立的紧张。在张瑞敏的眼里,GE是终极的目标,如何将自身的制造业与金融业结合才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尽管海尔55%的负债率似乎惊人,但是GE财务公司能够创造GE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一强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与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相比,个人荣辱就无关紧要了。

  2002年11月15日,张瑞敏站在人民大会堂十六大的会场里,作为制造业的代表,成为本届中央的候补委员,他在感受荣誉带来的幸福的同时,做大民族工业的追求也越来越清晰。

  NO.2刘永好:闪电起飞

  2002年,对立志全面扩张产业链的刘永好来说,注定是多事的年份。与进军旅游业的步伐受阻相比,2001年刚刚投资阳朔时掌声如雷,2002年被主管部门强制终止协议之后却讨伐声一片的世态炎凉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好在这一年,刘永好还做了其它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刘永好以前说过,他要造一架“飞机”:新希望的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这架飞机的身子,处于主要产业的位置;金融业是飞机的左翼,房地产是飞机的右翼;而正在初步踏入的高科技等领域是飞机的尾翼。但是,2002年的种种迹象表明,这驾飞机的设计正在发生细微的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更耐久、更实用、更庞大。

  对于金融,刘永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进取心。前两年搞了个民生银行,今年又通过中诚信叩动闽国投的大门,刘永好看来是要做民营资本投资信托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加上在持股比例上占有优势的民生银行、民生保险、民生证券,刘永好的金融投资链已经日趋完整,而且以刘永好的投资金融资产追求控股的策略看,刘并不只看好金融企业持久的股利分红,他还要实际的经营权。2002年6月新希望与沪上最大的汽车经销商永达集团就汽车金融信贷达成部分意向,从而向双方的最终合作协议迈进了一大步。虽然中、农、建、工、招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汽车信贷,但显然刘永好的行动更快。

  2002年1月25日的刘永好首次提出准备在3至5年内陆续投入10至20亿元打造新希望乳业,目标是先做四川第一,然后是西部第一,最后做成为全国的强势品牌。其后即挟四川乳业老二阳平乳业(2001年收购)闪电出击。7月中旬,以4,940万元的代价拿下占有重庆液态奶市场份额80%重庆天友乳业公司。8月,与四川乳业老大成都华西乳业签约且“绝对控股”。同月,与长春苗苗豆乳集团正式组建了“长春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同天还与杭州双峰乳业签订收购协议。9月,又与在河北当地有着很大影响的河北天香乳业达成合作意向,有望以1,500万元代价获得天香乳业公司包括生产、销售等环节在内的80%的股权。短短9个月的时间不仅完成“坐镇西南,辐射全国”的布局计划,而且将战火烧到内蒙乳业巨头的家门口,以至于原有的业界巨头也不得不承认光明、三元、伊利三巨头称霸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新希望已经成为奶业新巨头。

  NO.3王石:津门对决

  在即将过去的2002年,除了与华远任志强有关房地产到底是否“过热”的争论言犹在耳之外,王石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专注于万科跑马圈地。

  出精品、创品牌曾经是王石的制胜法则。但是在2002年地价高涨和圈地热潮中,王石并不想成为落后者,虽然他曾经夸奖过一些后来者正在打造的地产航母,但无疑在他心中始终激荡着自己才是NO.1的情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缔造了今年房地产市场上非常好看的“珠江系”(老板朱孟依)与万科系的对撼。

  王石说过,现在万科需要再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形成规模、形成区域性垄断。因而在万科已经圈下的700万平方米土地中,王石无疑最重视占地2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的天津东丽湖新城镇项目。为了这个项目,王石已经将6个亿砸到基础建设中,还花了5,000万在东丽湖举办滑冰秀,并且在6月份发行了1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想见这个尚未开工即已大造声势的项目将是万科历史上最大投入的项目。

  同时,无意间王石将他与朱孟依的竞争又拉到了一起,2002年珠江合生也在天津签下一块12平方公里的开发用地,虽然土地总量仍然落后于对手,但是王石似乎更注重为自己的楼盘注入实质的内容。

  NO.4李东生:千亿大赏

  2002年,国内彩电市场巨亏,TCL却仍然赢利。李东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这是许多关心家电产业发展的人对李东生的评价。但是,从TCL1999年经营体制改革那天起,TCL就注定会做些“越格”的事,到了今天李东生已经彻底放弃了家电制造商的身份,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未来10年要做1,500亿销售收入的计划书,仅就数字而言已经是彩电业老大长虹的1.5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东生要带着TCL去寻找更值钱的金饭碗。

  2002年全7月19日,李东生的三大任务开始倒计时:国内A股上市进入攻坚阶段――在此之前TCL已经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之后,40%的国有股会继续摊薄,但不会失去30%的控股地位,这样集合国有股、外方投资者、企业管理者、社会资金的治理结构符合中国股市长远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为国际化的进一步合作埋下伏笔。实施人才工程,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本――巧合的是TCL宣布的欲招5,000人的计划与托普的计划相近,未来TCL集团要做好通讯、多媒体、家电、电信、信息、零部件等六大产业,原有的人才结构肯定难以保证产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市场,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考验,因而正在按步骤实施的人才招聘计划,是李东生重要的一步举措,而且不排除高管换将的可能。在出口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李东生的战略,一要做好代工,给别人贴牌,这是目前赚钱的一个好办法;二要进军发展中国家,这也是我国家电企业品牌和技术优势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三是瞄准欧美的高端市场,这也是中国彩电业最终要走的一条路。

  找一大笔钱,招一大批人,再干一家大工厂――为他的1,500亿元找个支点。

  NO.5冯仑:神潜水中

  冯仑是个神人,业内的人这么评价他,媒体也在私下里如此议论他。

  他有3样嗜好。看书思考、研究房子和交朋友。

  但是,冯仑有一样东西坚决不碰:制度。这是源于他1996年投资长春一家商业企业,却深陷于制度旋涡,巨亏6,000万的教训。冯仑搞创投,投田溯宁、投张朝阳、投潘石屹,帮助别人创业也交下了一大圈朋友,却始终不肯在国内A股市场上贸然出手,眼见着如火如荼的借壳上市,冯仑一直表现出一份坚忍和超脱。

  但是2002年,这个神人却爆出一个资本市场上的神话,他所选择收购对象“先锋股份”也始终是资本市场上的一支神股。

  上市之初先锋股份曾经募集到的19,579万元资金,除1,713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全部交给资产管理公司搞短期投资,这在资本市场已经少见,至2001年先锋股份又将主营业务转让出去,成为没有主营收入却有过亿预收帐款的上市公司。你说神不神。

  围绕着如何收购这支神股,冯仑表现出了不事声张,却出人意料的财技。先在2001年11月15日将万置公司60%股权卖给了先锋股份,万置公司拥有冯仑引以为豪的新城国际项目,是万通集团近期参与的最大型CBD项目。时隔半年后,一纸财政部批文下发,万通集团控股子公司万通星河从先锋股份的大股东、四股东手中买回先锋的股份,从而万通集团终于稳稳当当地成为了一家质地不错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冯仑说过,李嘉诚从办公司到上市花了16年,我们也不能太着急了,不可能一夜暴富。

  NO.6荣智健:左右逢源

  1994年,意气风发的荣智健面对记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他在香港奋斗的7年,搞过并购,也玩过分拆,轰轰烈烈的风头丝毫不亚于那些已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大富豪。

  2001年中信泰富上市,从企业的发展规律看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8年发展时段的顶点。但是荣智健创造力和进取心显然还没有出现疲态。

  2002年新年伊始,中信泰富雄心勃勃的电信发展计划遇到了切实的难题,在他竞争对手的名单中出现了正在为国内第七张电信运营牌照而努力的中信集团的名字。于是,中信泰富选择了激流永退,将苦心经营的“奔腾1号”骨干网络以16.8亿的价格让于中信集团,而此前半年,荣智健就已将手中握有的“奔腾1号”20%股权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让给中信泰富,显然在面对母体中信时,荣智健已打定了退让的决心。

  失之东隅,采之桑榆。让步的同时,中信泰富也从中信集团手中购得价值27亿元的上海物业项目,仅此一项每年可获租金过2亿。但是,对荣智健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借此进入日益红火的内地房地产市场。尤其是2002年港府与美国有关开放香港第五航空权(即航班途经香港时上落客货)的谈判一步步深入时,已经威胁到了中信泰富主业航空物运业的根基,虽然荣智健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反叛”行径之类的强烈措辞对此进行指责,但是求变已经是事在必行。这一年中他南下四川,北进京城,以其行事果敢且总能左右逢源的的作风看,他正在会为中信泰富高达120亿港元的流动资产寻找一个高效的突破口,2002年的积累只是转型的开始。

  NO.7杨贤足:排雷先锋

  翻开联通2002年全年的记事簿,写满了杨贤足为CDMA甘当工程兵,排雷在前的记录。

  一期工程投入121亿元,实际用户容量是1,515万。二期工程追加投入达到700亿元,建成后用户容量将有可能是5,100万户。这个庞大的CDMA计划如果实现,将不仅使联通成为全球最大的CDMA运营商,也会为联通营造一个全面繁荣的未来。但是完美的计划实施起来并不顺利。由于涉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及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联通并没有采用日、韩、欧通行的机卡一体的CDMA,但是这也成了CDMA推广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国内手机生产商的观望,高昂而单一的手机,已经影响到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于是,杨贤足大笔一挥,自主向厂商采购50万部手机,既带动生产商的积极性,也可利用手机搞促销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抛开与中国移动的竞争关系,联通同时经营着GSM网络与CDMA网络,也面临着左手打右手的僵局,将CDMA定位于中高端产品原本是另辟舄径的选择,但是原本设想的通话品质并未达到,又使消费者的热情降低。对于这样一个两难境界,杨贤足惟有收回坚持不做低端产品的承诺,推出CDMA本地通,以期扩大开机数同时回收一部分资金。

  但是,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靠产品品质的提升,杨贤足将希望寄托于二期工程正在建造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当前GSM网络2G水平的2.5G网络,不过700的投入亿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杨贤足能够动用一切力量率领联通在资本市场刻意抢跑中国移动,融资115亿的也就意义非凡。

  NO.8马明哲:射雕英雄

  2002年,平安决定退出已经经营多年的足球俱乐部,同时,一反常态,高调引进另一位战略投资者英国汇丰银行全球控股公司汇丰保险,并以溢价增发10%股份的方式赚得6亿美元。

  有估计,由于1999年保监会下调预定利率之前,平安已经做了大量的高于当前利率的保单,随着陪付期的到来,利损差的压力正在加剧。仅2002年到期的生存保险金一项,平安保险就有被取走50亿元现金的可能。因而在已有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毛里求斯两个外资股东的情况下,平安集团的上诉举动被人视为节省开销,找钱还帐。

  马明哲依旧紧紧闭住自己的嘴。

  他知道平安该向“哪里”发展,重金请来麦肯锡调整略规划;从欧洲、台湾请外援坐阵平安重要职位;首推投资连结保险。他对平安未一步步来的谋划验证了他的诺言:“不仅可以驾小舢板,也可以驾一艘大军舰。”

  2002年平安集团终于迎来了分业经营的日子,寿险、财险、证券、信托成立独立的公司,原来时常挂在人们口头的平安保险变成了平安集团。这一变,马明哲等了7年。而支持他与保监会谈判的砝码则是参股平安的国际战略投资人。

  2002年,马明哲还想把平安推上市。这符合高盛、汇丰等的利益,也是吸引他们的一个原因。同时包含保险、信托、证券的金融集团的架构,国家股、优良外资持股、社会资金股份搭建的股权结构,无论是对国内资本市场还是海外资本市场都是一个良好的题材。再加上干净利索地解决利损差问题,平安集团与马明哲实际上一直在玩着一箭双雕的游戏。

  NO.9王军:新生之翼

  如何更好的管理一个4,326亿元总资产的金融集团,保证它的高效、产出和投资的正确,以及内部人员的廉洁、尽职。这个难题考察了王军8年,现在他终于可以将这个难题划上句号,然后去思考一些新的东西。

  1998年,中信旗下的香港银行中信嘉华董事长涉嫌70亿港元的不良贷款被收审,2002年9月底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南京西路支行的一名信贷科长伪造3亿元票据诈骗东窗事发。这两个将写入中信历史的污点与中信重组相比几乎无关紧要,但却息息相关。

  在王军的大金融计划中,中信控股下属的公司将实施混业经营,这在国内已经触动政策的底线,同时也要求中信的内部管理、制约机制更加完善和通明。2002年王军基本完成了他在1996年提出的计划,中信集团下属中信控股,所有金融性子公司都交由中信控股管理,而中信集团将抽身作些与金融无关的投资。

  7月30日,五十余名台湾企业家受王军之邀拜访中信总部,随之中信实业与12家岛内银行达成设立代理的意向和共识。背靠中国市场这棵梧桐数,再加上王军的个人魅力,更多的金凤凰会被引来。8月6日,王军出席了中信文化与北京地铁集团合资建立“北京地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与李嘉诚的TOM不一样,王军一开始就为中信文化定下了书刊报纸出版、娱乐影音经营、销售通道控制的全方位的战略目标,尤其与地铁集团的合作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信开始抓终端了。9月,中信取得第七张电信运营商的牌照。

  金融羽翼丰满之后,王军终于为中信找到了另一个翅膀。

  NO.10周玉成:北战南征

  作为拥有500家企业的中央直属集团的老总,他的决策关乎着国有投资方、集团所属4家上市公司的股民、华源职工的整体利益,在浙江凤凰变身为华源制药之前,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其由日益深陷泥沼的化工产业拉到前途光明的医药制造业中来,但是真正置身医药其中,周玉成和华源集团却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自身规模布局,WTO,外资巨头,这是悬在所有中国医药集团头上的3把剑,如何快速做大做强,周玉成选择了并购重组。

  在并购上海制药之前,华源制药始终都处于意欲与哈药并购重组的市场传闻中,并曾经导致双方的股票停牌1天。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02年8月华源制药与哈药的接触就没有停止过,华源有资金和企业资源,哈药有市场分额和良好的渠道,符合华源的强强联合的思路,但是,双方的分歧显然不止华源到底该持有51%还是47%股权比例的问题。按照哈药公布的消息,2002年1月9日的哈药工作会议上,哈药200多名企业经营者、主要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讨论。1月18日,重组方案提交董事会讨论,会议开了6个小时,没有达成最后意见。哈药董事长刘存周说“目前我们还处于论证阶段”之后重组消息石沉大海。但是,周玉成显然不愿意等,华源集团也不愿意等,快刀斩乱麻似的从上海华谊、上海工业投资手中买下上海制药4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按照4:3:3的比例三方向上药集团增资,为此华源集团动用了大笔资金,远超过意欲收购哈药股份的5.3亿净资产和5亿现金的投放计划。

  可以说,华源制药2002年并购路演精彩纷呈,哈药是国内医药界的龙头老大,上药虽然2001年销售排行老二,但利润全国第一。在集团优先发展“大生命工程”的策略下,周玉成一改华源集团给投资者留下的“10年扩展中收购的尽是些破烂”的印象,开始树立发展核心竞争力意识,实施“精品收购”,他强调华源对于医药资产的购并不是单纯的量的堆积,而是着眼于战略性的构架与布局,意在凭借资本性扩张实现跳跃式发展,目标是打造医药行业的“国家队”。

  从双方的需要来看,华源与哈药的重组并未告一段落,2002年只是周玉成并购强人形象塑造的开始。

  评选说明:2002年度10大人物评选,是《新青年☆财富》编辑部在独立策划、慎重研发基础上推出的新榜单,它是2002年财富中国的总结。评判的依据是发生在2002年的那些大事件、大思考,大交易、大智慧,大经营、大谋略、大投资、大手笔。所遴选人物皆是2002年中国财富界的精英翘首。

  评选进程:本次评选共由两轮组成,第一轮为推选过程,历时两个月,由本刊编辑部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初步推选100人名单,然后经本刊特约学术顾问共6人进行不具名复选,最终确定25人名单。第二轮为评选过程,本刊选择了国内50家一流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将评判权交给他们,这50家企业涵盖制造业、房地产业、服装加工业、商场零售业、金融业、通讯业、高科技产业。最终评选结果不设并列,对选票相同者,本刊学术顾问有最终确定名次的评判权。

  候选人

  冯仑:

  北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同时是国内最著名的知本家、创业家之一。其在资本市场的创业业绩有陕西证券、武汉国投、民生银行。自从1996年“长春华联”失败之后,冯仑在企业发展中基本放弃资本购并,并主张参股不控股的投资哲学,但是,2002年峰回路转,万通集团通过子公司控股先锋股份,事前无任何征兆,创业家冯仑再起风云。

  所获支持比例:70%

  韩国平:

  三笑集团总经理。只有在江苏才会出韩国平这样要与华西村叫板的企业家,他出资办小学,又将三笑村里所有的旧房翻盖成欧式别墅,集团里的四千多人,全部来自各个家庭并实现了保险福利制。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农民质朴情感的企业家在2002年又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转让30%的股份给跨国品牌高露洁,实现了企业的国际化运作,而最让一些人不理解的是此时三笑牙刷依然可以在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为何将既得利益拱手让人? 

  所获支持比例:14%

  顾青:

  爱建股份董事长。爱建股份在股市中一直有逆市不动的特点,并且一直将精力放在爱建信托的发展上。但是2002年,该集团在房地产领域频出重手,上海黄浦江外环越江隧道、上海外环隧道项目、哈尔滨爱建新城项目总投资额超过70亿。

  所获支持比例:14%

  胡润:

  RupertHoogewerf,一个立志于帮助所有中国人清晰认知财富的英国会计师,曾经供职安达信,从1999年开始为美国《福布斯》杂志编制《中国首富排行榜》,尽管因编制标准以及上榜富豪涉嫌偷漏税等问题,胡润在2002年的工作备受指责,但是他仍然为我们中国的亿万富豪榜奉献了34个新的名字,并且将入选标准由2001年的5亿提高到了2002年的7亿元。

  所获支持比例:28%

  胡舒立:

  《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与她的杂志一向以反黑斗士的身份出现,2002年,与世纪星缘的名誉侵权官司为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最终败诉,但在在财经读者中的公信力却出人意料地得到提高。

  所获支持比例:12%

  金志国:

  青啤公司总裁。2002年对青啤来说只是小考,对金志国来说却是中考,好在他们的答卷全部合格。2002年青啤东晋台湾,西联商安海斯-布什公司(简称“A-B公司”)。除了一路建厂的势头不减,还动了拉国际资本入闸的念头。如果青啤与A-B公司的《战略性投资协议》得以实现,那幺在啤酒与百威,将实现真正的强强联合。

  所获支持比例:32%

  郎咸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对中国财富界的最大贡献是教会人们用“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股市的运作与监管,尽管其2002年曝光机会减少,但是却有以《新财富》为代表的一大批信奉郎氏信条,审视中国证券市场的人的出现。

  所获支持比例:14%

  李东生:

  TCL集团总裁,十六大代表。抛开李东生的“到2010年要做1,500个亿的销售收入”的计划不谈,TCL在长跑10年之后,2002年终于表现出领先其它国内家电企业的趋势与实力,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施耐德只是TCL实现欧美市场软着陆的第一步,与菲利普的合作是更进一步的后手。但2002年他最大的成就还是“企业改制”的成功,身份的转变为TCL的活力提供了一条发展信道,而这一点是倪润峰等人想却没做到的。

  所获支持比例:86%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注定要成为2002年的“搅局人”。在抛出一个“要造中国最便宜的家庭轿车”的理念之后,“吉利”系列轿车真的给了市场许多触动。但他还没有偃旗息鼓,在全国性的空调库存过大的背景下,李书福又有了造中国最便宜的空调的创意,小两匹柜式机1,998元一台,对于其它传统空调厂商来说,这是一件挠头的事。

  所获支持比例:24%

  马明哲:

  深圳平安集团总裁。国际金融大鳄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深圳平安10%的股权,而深圳平安则是这场购并中最大的胜利者,不仅每股溢价6.35倍,而且集团内金融产品终于延伸入银行业。

  所获支持比例:42%

  潘石屹:

  SOHO中国总裁。京城房地产巨子中,潘石屹并非长袖善舞者,他的能量更多释放在SOHO现代城的策划和“长城脚下的公社”这样的“秀”上面。但是,2002年原来的红石实业集团突然变成了SOHO中国,人们才发现潘石屹已经为上市路演准备好了捆绑大餐——建外SOHO、博鳌别墅、长城脚下的公社、物流港以及SOHO现代城没有完工的车库部分,估算市值约达100亿元人民币。

  所获支持比例:18%

  荣智健:

  中信泰富董事长。在香港甫一亮相,便引得举城抢购,更以上市摹得的8.5亿美金被排入2002福布斯100富豪榜。位列榜首。

  所获支持比例:56%

  王传福:

  比亚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2002年王传福至少创造了3个第一。大陆54个H股中第一个10.95元的发行高价。第一个仅靠H股市场所摹资金就被评入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第一个承诺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并且每年实施不低于利润30%的派息的大陆H股企业。而这一切真正的根源是比亚迪生产的能够让摩托罗拉信赖的电池以及王传福的成本理论。

  所获支持比例:12%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在经历了全国出击的2001年之后,2002年王健林最吸引眼球的事件就是将太平洋百货一干主将挖到自己的大洋百货,并下决心与国际零售业大亨掰手腕,与此同时一个涉及40亿元的旅游社区计划亦在西南形成。

  所获支持比例:26%

  王军:

  中信集团董事长。6年的酝酿,中国最大的信托公司中信集团在2002年10月间终于完成重组,重组之后的中信集团和中信控股业务分工更加明确,同时中信证券筹备上市。

  所获支持比例:42%

  王兟:

  TOM.COM集团CEO。李嘉诚给了TOM.COM肉体,而王兟则给了TOM.COM灵魂,2001年TOM.COM巨亏2亿。王兟升任后力主跨媒体平台的建立,除了收购纸媒体《亚洲周刊》50%的股份外,TOM.COM还盯上了亚视。

  所获支持比例:40%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率领的万科专心于房地产,并且热衷于进军全国的路线在2002年得到了延续。其最大手笔,也被外人视为最大赌博天津东丽湖项目开工,总体规划面积为二百七十多万平方米,依托东丽湖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水域,需要8至10年建成。

  所获支持比例:86%

  杨贤足:

  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先是证券市场的大丰收,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首次公开发售活动,后是全新的具有绝对优势的CDMA成功推出,并马上获得50万用户支持。2002年应该是中国联通扬眉吐气的一年。

  所获支持比例:42%

  张宏伟:

  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2002年张宏伟亦喜亦忧,东方家园连锁卖店开办进度顺利,规模优势已经逐渐体现出来。同时,吉通受制于政策,作为民营力量的代表张宏伟被迫退场,但他当然不会甘心。

  所获支持比例:28%

  张瑞敏:

  海尔集团CEO。与2001年因全球战略被推上传媒浪尖不同,2002年在媒体一片看不懂的质疑中,张瑞敏率领海尔集团踯躅前行,并且主动向外公布海尔集团55%的资产负债率,以期增加在股民与传媒中的透明性。

  所获支持比例:98%

  周明臣:

  中粮集团董事长。中粮集团连续8年进入《财富》世界五百强,但它的当家人周明臣仍是不满意,他希望自己的集团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的500个企业之一,还应该是世界最强的500个企业之一。

  所获支持比例:28%

  周玉成:

  华源集团董事长。从2002年初开始,一度盛传的华源制药与哈药合并案,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就在人们观望了几个月之后,华源制药放弃凯马B股控制权,以买入上海制药40%股权的方式平静结束了这场医药产业最大的重组,不禁让人感叹资本运作的神奇。

  所获支持比例:42%

  李毅中: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董事长。中国石化在《财富》评的中国500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一,在《商业周刊》评的两岸三地1,000大公司中名列前位。

  所获支持比例:30%

  卫留成:

  中海油的总裁。中海石油继西气东输全面开工建设后,又牵头组织规划和实施广东与福建两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虽然两个项目的最终中标结果都不是中海油公司自己独立的商业决定,但没有人怀疑,中海油公司是液化天然气交易中的最大赢家。因为,中海油公司不仅获得了价格便宜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源,还为其上市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Ltd.,CEO,简称:中海石油)争取到了期待已久的海外天然气储备。

  所获支持比例:30%

  刘永好:

  2002的刘永好可谓动作频频。10亿要开发桂林山水,虽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他在乳业方面的投资也不亚与“桂林山水”带来的沸扬。

  所获支持比例:86%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