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证券
人来人往的2002
本报特约记者
聂风马勐
贯穿2002年中国经济改革主线的是金融界由表及里的“变法维新”。在整个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加速改制的同时,一场人事大换牌也成为2002年金融业人力资源整合的主题。
由于不同的行业特征与不同的开放压力,金融证券行业分别呈现出不同的人才变阵气象。这幅人才涌动的图景大致是这样的: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渐进拉锯的人才争夺战中,四大银行颓势尽显;由于“漫漫熊市”,证券公司裁员、基金公司换将的消息纷至沓来。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各级机构特别是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瘦身”运动,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裁员”引人瞩目。当然,与四大银行裁减“两低”(低学历、低技能)人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业对高级人才争夺的暗战。在中国入世元年,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动彻底凸显出了一种单向的流动——从国有商业银行流向外资或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权威报道,近几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流失4.13万人,其中,最为前哨的中国银行有4000多人辞职。毋庸置疑,国有银行日渐彰显的人才流失正显示着一场不可阻挡的人才价值发现。在这一年银行业招聘人才的主要专业仍然集中在金融、会计、法律与计算机专业,但引人瞩目的是各家银行的IT人才需求大幅度的提高。
在2002年,的医务和护理人才,流通领域的销售人才和相关单位的管理人才。从整体来看,今年以销售和技术领域的人才工作流动性最大。
今年的跳槽主要去两个方向:其他跨国医药公司和国内大型医药公司。
应届生,纷纷找到好去处
乘行业东风,今年医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一片大好。医药人才新军加盟,像今年中国药科大学这样的学校毕业生总体供需比例都在1:3以上。就业去向上,华东医药、太极集团、三九医药等医药公司、制药厂仍是吸收医药类人才的大户,需求量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的贸易、经销、检验和信息管理对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增加了,临床医学类人才的需求依然走俏,而基础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就业相对来说不太理想。人才租赁形式显山露水
人才租赁在民营医院运用得最为广泛。眼下,民营医院兴起,全国目前已有民营医院1477家,像浙江一个省份近两年就增加了45家。这些医院一般以中小型为主,一时间还招不够满足需求的医生,于是除了聘用大批离退休专家外,人才租赁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
2002年9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正式成立,这将加强民营医院与公办医院的经验交流和人才流动,也为医务人才的租赁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猎头瞄准医药高级人才
中高级医药人才的短缺,促成了专业化猎头身影的活跃。医疗人才猎头的工作就是专门在医疗队伍、营销队伍、医药管理队伍中寻找精英,然后向需要人才的单位介绍。
位于浙江中部的一家民营医院,就是通过猎头挖来一位省级医院的专家担任该院常务副院长。一些医药公司也发现,中高级人才的招聘比基层工作人员要困难得多。因为具有较好的能力和经验背景的中高级人才通常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使他们对目前的工作并不满意,多数也不会天天去关注招聘广告。专门的医药人才猎头公司应运而生,帮助招聘挖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医务人才和技术人才。
孔雀继续东南飞
与以往飞往东南沿海大都市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药人才纷纷进驻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甚至是一些城市周边的乡镇。
2003年走俏的
四类医药人才
执业药师
执业药师由于数量稀缺需求陡增,名列2003年医药人才新贵之首。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今年9月实施,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此举造成各城市的执业药师需求量告急。
国家药监局统计,今后我国医药行业将需要20万名执业药师,但目前全国执业药师数量至今只有4.2万人,而且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都在制药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缺口很大。
生物制药技术人才
转基因食品、克隆、基因治疗,这些生物名词越来越被大众所熟悉,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和深入,生物人才也迅速走俏,挤身新贵一族。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上海需要的生物顶级人才是指那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3—5年科研开发工作经历,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
今后,既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了解技术研发前沿,又能掌握生物医药市场动向,熟悉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无疑将成为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界的“宠儿”。
高级医药代表
2002年对医药代表来说,经受了一场全面洗牌和重新定位的革命。4月19日,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和珠海丽珠等17家企业聚集北京,共同签署了《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对医药代表的行为做了明确的规范。这是由于目前医药代表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有的医药代表缺乏医药专业知识,存在拿高提成、给医生回扣的现象。
市场呼唤新型医药代表的出现,这些新的医药代表应该成为医药信息传播的载体,从医生和患者那里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信息,对患者用药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将信息向企业汇报,还要善于发现药品新的药理作用。这类医药人才,我们暂且称之为高级医药代表。今后的药品市场,高级医药代表会受到医药公司的极大青睐,需求量大增,并逐渐取代原有那些专业素养不高的人员。
当然,除了专业知识和医药学历,高级医药代表还要掌握营销、电脑、公关、英语等知识。
医药零售管理人才
医药零售管理人才也正在成为被看好的人才新贵。一般行业竞争压力越大,管理人才的价值越能够体现。根据中美协议规定,我国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企业从事药品零售,由此,中外医药零售企业将迎来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管理人才的争夺也拉开了序幕。
汽车行业
2002:汽车人才吃紧
-本报记者蔡运彬在今年的国际车展上,888万元的豪华宾利等国外名车可谓风头出尽,与世界一流技术相比,国内的诸如红旗、奇瑞、吉利等本土品牌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汽车人才显得十分紧缺。据悉,我国仅生产零部件的工人达60万?70万人,按年产145万辆计算,人均年产仅两辆,大大低于国外先进国家人均年产百辆的水平。
综观2002年,汽车行业的才市有如下特点:
一、技术人员占汽车职工总数比例较低,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紧缺。
在许多汽车公司工具车间,出都现过技术工人断档的现象。由于国营企业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偏低,收入也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进厂当工人。再加上技术力量的不足,我国汽车模具行业满足不了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模具制造需要。据估计,目前我国只有500万个工时的制造能力,缺口近一半。
二、一方面汽车专业人才奇缺,而另一方面汽车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以汽车设计为主体的清华大学汽车系,每年均有大量的毕业生出国。国内企业目前的用人机制不灵活、企业本身的吸引力不强,薪水、福利太低满足不了学生的期望,许多企业虽然提出了“感情留人”的策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汽车专业大学生八成对口就业。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专业的一位毕业生说,他的同学大多对口就业,主要从事设计工艺、质量检验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即使少数转行,仍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真正离开汽车行业的不超过20%。
2003年汽车人才需求预测
汽车人才向学历倾斜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汽车研发、制造、销售等人才捉襟见肘。在招聘现场,科班出身、有工作经验者成为各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对象,连应届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也十分走俏。
据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广州本田人才总量约2.3万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400多人。与广州本田计划2005年建成年产20万辆的生产能力相比,目前的人才总量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广州本田总务部部长陈茂善表示,广州本田计划5年内使人才数量增长一倍。其中将重点引进汽车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和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还将通过社会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汽车业的改造升级必然会促使更多的就业机会向富于工作经验的本科以上人才倾斜,因此现在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掌握相关的工作经验,就会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机遇。
汽车相关行业需要大量人才
随着我国汽车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更需要大量的既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业内人士分析,仅上海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来看,5年内将超过3万名,而目前市场上这方面的人才不足一半。
与制造业的人数相比,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人数的比例通常为1:10。汽车行业的走俏将拉动汽车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包含信贷、保险、售后服务、维修、贸易、环保在内的相关汽车人才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复合型人才备受宠爱
今后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将朝着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作为汽车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机械知识,还要懂造型、设计、外语等,还要具有美学意识;作为销售人员,还要涉及保险、金融、公关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部门、车间管理人员,还得具备现场指挥、临场应变和沟通组织能力;作为售后服务人员,要成为技术高手、维修高手和社交高手,对整车有透彻的了解,具备与客户交往的技巧,能将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将蒙受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最近,广州市政府向全国公开招聘工业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汽车、摩托车企业共有副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8个职位虚位以待。
为吸引人才,各大公司想尽了办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今后,只要你是人才,你就会发现,优厚的条件会越来越多。
当然,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物质不是一切,更需精神激励。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本身就对人才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为此,必须将研发放在汽车生产经营的首要地位,加大自主开发的投入力度,力争与国际同步。同时还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要及时为有识之士提供上升通道。总之,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的攀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将达到新的高潮。
2002年中国十大行业人才报告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