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兴/文
古罗马帝国以其赫赫战功威震四方,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统治了西方人己知的整个文明世界。可是,曾经有这么一个将军,来自一个北非小国,率领一支由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士兵组成的缺衣少食、装备不良的杂牌军,在亚平宁半岛上征战十数年,所向披靡,使罗马帝国几乎陷于崩溃的边缘。他就是被西方人尊为"战略之父"的迦太基将军(Carthage)汉尼拔(Hannibal)。
迦太基位于今天的突尼斯。迦太基人是地中海东岸雕尼基人(生活在今黎巴嫩一带)的后代,长于航海和贸易。到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城已经有了近500年的历史,有居民约70万人,在西地中海的很多地方建立了小块殖民地,包括西西里岛沿岸。这时候的罗马已经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的存在,直接威胁了罗马人的利益,导致了罗马人与迦太基人之间的几次战争。第一次战争,迦太基人失败了,割地赔款。迦太基人卧薪尝胆,向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发展。公元前221年,汉尼拔在28岁时,成为迦太基在伊比利亚军队的领袖,开始了与罗马人的第二次战争。汉尼拔筹划了军事史上最为雄心勃勃的军事战略之一:率领大军翻越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
公元前218年5月,汉尼拔率领步兵7.5万人,骑兵1.2万人,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新迦太基城。
在翻越比利牛斯山之前,为保证给养,汉尼拔把军队缩编为步兵5万人,骑兵9000人,外加大约40头战象。汉尼拔通过重礼,与法国南部的高卢人部落结盟,迅速推进到罗纳河河口,通过一些巧妙计策,顺利渡过了罗纳河,甩开了罗马帝国的大军,向阿尔卑斯山进发。
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汉尼拔的军队终于翻过阿尔卑斯山,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带。自他们从迦太基出发时算起,时间己过去了5个月。行程之中,损失巨大,走完全程的只有2万步兵和不到6000骑兵,战象也没有剩下几头。可就是这支困顿之师,在未来的16年内,成为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敌人。一本汉尼拔传记里这样评论道:"一个军人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强大民族表现出如此巨大的精神、智力和技术上的优势,这在全部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汉尼拔值得我们景仰的缘故。"
汉尼拔在意大利的16年征战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巨画,这里我们且聚焦于两场战役,说明为什么即使对于像汉尼拔这样的战略之父,恰当的战术选择,即战略实施的分寸感如何,能决定一场战役甚至于整场战争的胜负。
首先看汉尼拔在意大利最大的胜利一一发生在公元前216年8月2日的坎尼战役。当时汉尼拔以4万左右的兵力对垒罗马人的约8万军队。两军采取的都是中路步兵、左右两翼骑兵的标准阵势,区别在于汉尼拔巧妙地利用背靠的奥非杜斯河的河湾地形,使自己的左翼和后方得到保护。罗马军队因为无法进攻迦太基人的左翼,被迫缩短战线,以至于行列之间的间距过于狭窄,回旋余地太小。汉尼拔的左翼骑兵由其胞弟哈斯德鲁巴尔率领,因为得到河湾地形的保护,没有后顾之忧地冲锋,很快就把对方的右翼骑兵冲垮。
汉尼拔命令中路步兵在格斗的同时缓慢后退,引诱罗马人大批涌入中心,挤作一团,连挥动武器都有困难。迦太基人的中路军队顺势向两边包抄,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与此同时,哈斯德鲁巴尔已经绕过罗马大军,从后面击溃罗马军队左翼的骑兵,迦太基人左右两翼骑兵一起回过头来,完成了对中路罗马军队的包围。
最后,迦太基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以8000人的代价,消灭了罗马军队5万余众,其中包括80名罗马元老院的议员。《剑桥古代史》称之为"汉尼拔的最高成就,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兵、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
第二场战役是公元前208年冬天的梅托汝斯河战役。这场战役是迦太基人在意大利战场上的转折点——一代天骄汉尼拔从此武运衰落。
战役的主角是汉尼拔胞弟哈斯德鲁巴尔和罗马大将尼禄。当时哈斯德鲁巳尔率领一支大约2万人的军队,从伊比利亚出发到达意大利中部,准备汇合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的军队。
梅托汝斯河战役的地形与坎尼战役惊人地相似,两军采取的还是标准的左中右三军对垒的阵势。哈斯德鲁巴尔利用地形,把左翼安排在梅托汝斯河河边的一个高地上,与敌军相对的正面是悬崖,以避开尼禄指挥的右翼,在中路和右路与罗马军队展开厮杀。但结果证明,这似是而非的战术安排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迦太基军队的左翼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丧失了用武之地,在激战中无所作为。尼禄指挥的右路却向后绕过罗马大军,从后方进攻哈斯德鲁巴尔亲率的右路,迦太基军队的阵脚因此而大乱。哈斯德鲁巴尔知道大势已去,策马冲入敌阵,"至死犹斗,不愧是哈密卡尔之子,汉尼拔之弟。"迦太基人全军覆没。
据说罗马军队用石弩将哈斯德鲁巴尔的首级越过高墙射入汉尼拔的营地,汉尼拔悲痛欲绝g与此同时,捷报传人罗马,全城鼎沸,罗马人从此信心大振。
哈斯德鲁巴尔亲历了坎尼战役,梅托汝斯河战役的排兵布阵多少有乃兄的一些痕迹,只因战略执行的分寸感没有把握好,结局却如此的不同。高手过招,胜负只在分寸之间!当时高地上迦太基人的左翼要是能绕过大军,从后面进攻罗马军队,结果就可能完全两样。
商业战略中也经常会有这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案例。中国联通公司上CDMA项目时,花大价钱请某跨国咨询公司作了一个面向高端用户的战略,最后不得不流产,为业内人士所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论者认为是咨询公司提交的战略失误,有论者认为战略本身没问题,是事主执行能力不强;也有论者认为,脱离事主的执行能力设计战略本身就是战略失误。3种观点各有见地,凸显的都是一个朴素的道理:没有坚强的执行能力,再好的战略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我观中国几个管理得比较好的企业领导层,都有一对好搭档,一个敢想,主抓战略,一个敢做,主抓执行,而且其中好几对都是男女搭档,很有意思,如海尔的张瑞敏/杨绵绵、海信的周厚健/于淑敏、华为的任正非/孙亚芳……有心的读者可以把这个单子续下去。一个成功的企业必有一个战略家,容易被人忽视的是战略家身后强有力的执行者。男人胆大,女人心细,组成这一对对能征善战的搭档,你能说这都只是巧合吗?
战略之父汉尼拔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