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滋润的跨国公司(二)

80酷酷网    80kuku.com

  宝洁的中国功夫


1988年,一家拥有166年历史的美国公司P&G进入中国,这家日用化工行业的跨国巨头在中国广州成功地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并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宝洁”。经过15年的发展,宝  
洁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0多家合资、独资企业。当中国消费者如数家珍地道出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品牌时,谁也想不到这些竟都是一家外国公司的产品。


宝洁带来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宝洁的成功,不仅是对原来保守的中国日化品牌的冲击,而且几乎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和习惯——刷牙、洗发、洗澡、洗衣的周期和质量。宝洁在做产品推广的时候,更大程度是一种文化营销,如同一个太极拳大师,在中国内地行走自如。


宝洁公司的本土化策略包括,招聘最优秀的本土大学生、实现采购与销售的信息化和本地化、大规模地对外打假和对内反腐等等。这些策略帮助宝洁在中国顺利地完成了从进入市场到扎根中国的嬗变。


迄今为止,宝洁在华投资总额已逾10亿美元,拥有约4000名员工。自1993年起,宝洁公司连续9年成为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上缴税额最多的企业。值得关注的是,合资的形式在宝洁的中国战略中渐渐淡化。2001年,美国宝洁收购广州宝洁公司中方的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99%,几乎成了一家独资企业。宝洁的产品占有中国洗发水市场的60%,洗衣粉市场的33%,香皂市场的41%,年销售额超过1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


左右逢源的英国石油


中石油、中石化海外上市的成功,出人意料地让世界石油巨头们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之门。


2002年6月10日,中石化董事长和英国石油(BP)集团CEO约翰·布朗签署了在浙江成立合资石油公司的原则性协议。双方的这个举动表明,由于中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时间表越来越近,国际石油巨头们已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有趣的是,英国石油与中石化合作的身份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投资者。借中石化进行海外IPO之机,BP掏腰包买入了4亿美元的中石化股票,因而成了中石化的战略合作者。实际上,BP的竞争对手壳牌和美孚也是中石化的战略合作者。这样,世界石油巨头们通过资本纽带与中国的大型石化企业结成了合作伙伴。


不过,在中石油上市时,世界石油三巨头中只有BP成为了中石油的战略投资者。这使得BP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左右逢源。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BP就悄悄潜入了中国市场。这个成立于1909年的石油巨人,曾经遭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巨大打击,逐步私有化后的BP,开始寻找新的消费市场。


幸运的是,BP的中国之旅并没有如一些试图开拓中国市场的境外公司一样,在中国苦苦活动十几年而未果。BP无疑得到了政府的特别关照,从1991年起,它获得了深圳国际机场国内航班的加油业务,是唯一一家获得航空用油经营权的外国公司。而打破航空加油的垄断,非良好的政府关系不能成。


BP和中国石油大亨们的合作是愉快的。缺钱、缺技术、管理更落后的中国石油大亨和缺市场的BP各取所需。这点在中国三大石化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BP已经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外国石油公司。从原油勘探、零售到化工产品,BP在中国全面推进它的上下游产品链,这些投资共耗费了30亿美元,而作为战略投资者,BP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股票认购也已达10亿美元。


实质上,中国大陆只是BP在海外众多市场中的一个,然而它可能对BP越来越重要。


卖标准的高通


所谓寒冬,对于以知识产权为生的高通公司来说,非但不冷,简直就是春光旖旎。


中国联通在全网启动窄带CDMA后,又紧接着全面铺开CDMA二期工程。尽管系统设备提供商如爱立信、摩托罗拉、中兴等获得了不少联通的订单,但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向高通公司交纳CDMA专利使用费和提成。此外,高通在中国还有14家授权厂商进行CDMA设备的生产销售。


2002年,中国联通为了启动国内CDMA手机市场,采用了风险极大的手机补贴销售方式,而联通售出的每一部手机上,都打着高通芯片的标志。


日前,高通又如愿以偿地和中国联通成立了合资公司。此举为将来在CDMA平台上开展数据增值服务铺平了道路。


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CDMA用户数已经超过1.43亿。比这更让高通公司兴奋的是,在未来10年内,仅中国新增的手机用户数量很可能就会超过2亿。因此,尽管目前中国联通的CDMA用户数量还不到1000万,但对于高通来说,中国市场就像一块刚刚开始膨胀的大蛋糕。


在3G移动通信的三大标准中,高通在CDMA标准方面,已经同全球100多家设备厂商签订了授权协议;甚至在WCDMA领域,高通依然拥有大量专利,它同50多家全球知名厂签订了WCDMA授权协议。在中国提出TD—SCDMA标准后,高通也在一边虎视眈眈,此前已经多次放出风来,称高通拥有其核心专利,只等大唐和西门子将之顺利商用后,高通即可伸手要钱。


IDG的独特发现


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使IDG在中国IT媒体领域创造了许多记录。1980年IDG在国内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媒体公司——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这也是至今国内媒体行业中惟一的由政府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公司。随着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迅速成长为媒体集团,IDG董事长麦戈文当年用12.25万美元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经价值亿万。


一位充满冒险精神的美国资本家,在1980年就叩开了中国媒体市场的大门,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至今也还是中国传媒领域中绝无仅有的先例。


作为全球最大的IT媒体巨头,IDG最早进入中国,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IDG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了投资,而且,目前国内知名的IT媒体中,几乎一大半都与IDG有关。


1998年,当IDG在中国的IT传媒业务成熟后,它在美国与著名的出版商赫斯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代理其在中国的时尚生活类刊物——包括《时尚》、《现代新娘》、《好管家》等。


同时,IDG还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至今,IDG在中国投资了8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金蝶、搜狐、天极、3721等一批知名公司。经过专业化的运作,IDG已从其中的8家公司中成功地套现退出。


善于发现机会是靠出版业务起家的IDG获得成功的秘诀。未来,IDG会继续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入一些市场成长性比较好的行业,如:管理软件、无线宽带、电信增值服务,甚至生物医药、人类基因工程等。


敦豪:速度制胜


敦豪(DHL)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巨头。1986年12月,敦豪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双方各占一半股权,合资期为50年。尽管随后TNT、UPS、Fedex等国际快递业中“天王”级企业也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但中外运敦豪始终是众多合资快递公司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如今它在全国已经有29家分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国际快递业务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只不过是跑跑腿的活儿,竞争无非就是比谁跑得更快一些罢了。但是像敦豪、UPS、Fedex这样一些国际知名的快递企业为了能够 “跑得更快一些”,在企业整个操作流程中推行极为严格的标准化作业规范,甚至已经细致到“开箱子时左手更快还是右手更快”这样的细节问题上。


全球性的物流配送网络也是快递巨头成功的关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敦豪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0多个分支机构,每年的快件处理量达1.6亿件。敦豪拥有251架飞机,每天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固定航班数量达714架次,以满足全球100多万客户的需求。


在过去的16年间,由于敦豪的国际经验和中外运在国内市场中的经营优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外运敦豪创下了骄人业绩,公司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0%,营业额增长了60倍。现在,中外运敦豪已稳居中国航空快递业的领导地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百分之37%。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