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料行业,农夫山泉近年来营销活动富有创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说企业是一座冰山,营销活动只是露在水面的部分,其中更多的成功因素深埋在水下,而且水下的冰山部分往往支撑着水面部分,共同推动企业前行。农夫山泉的人力资源开发正是水下冰山的尖锐部分,如何为自己“量身定做”本土培训战略,是这位“农夫”留给土生土长的饮料企业们可以借鉴的企业财富。
站在战略的高度规划培训
培训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在农夫山泉公司,最常听到培训带来的好处有这样五项:第一,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第二,能够提高公司士气,降低人才流失比例;第三,能够创造更好的企业文化,增加公司的学习氛围;同时提升企业形象;第四,通过培训,加强公司薄弱的环节,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超越竞争对手;第五,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技术更完善,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足见这位“农夫”对企业培训机制的重视。在农夫山泉公司,培训已经有意识地被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公司首先明确来年的企业战略,然后将战略用几个目标表达出来,针对培训这一项,将目标用培训的模式和方法转化为培训计划。这样,使得培训计划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方向,并为企业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保障。
而且在农夫山泉,培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来说是灵活的,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公司会相应地调整培训计划。
今年以来,农夫山泉公司推出农夫果园果汁饮料,这是“农夫”战略的调整,意味着它将跳出单一饮用水企业的定位,进军果汁领域,走向综合饮料企业。
针对这一战略调整,培训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司培训部紧跟着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培训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农夫山泉的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公开课、内训、转训等多种实施形式。“三年计划”明确了培训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第一次把员工培训时间作为一项指标:普通员工每年接受到不少于24小时的培训,城市经理级或总部经理级以上员工每年接受到不少于36小时的培训。
培训不是搞运动
在本土的企业,特别是本土中小型企业,培训往往更像一场运动:随性而发,继而全民动员,一阵轰轰烈烈以后便趋于沉寂。这样的培训缺乏持续性,培训效果的评估也不能落到实处。
运动式培训既给企业带来昂贵的支出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价值。农夫山泉公司在探索本土培训机制中,也经历过类似的运动式培训。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培训的重视度大为加强。近年来,农夫山泉的培训营造并保持了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创造性,鼓励变革,激励员工不断完善自我。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夫山泉的培训按出发点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
这一出发点要求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需求高度重视,使经营发展需求的培训成为公司战略文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第二,满足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的需求
农夫山泉认为,公司一个具体岗位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与员工现存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培训,使得员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改进态度。
第三,满足业务部门的业务发展要求
农夫山泉公司各大职能部门根据业务发展提出配套培训要求,公司培训部根据这些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在上述三类培训的基础上,农夫山泉不断提炼,逐渐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如下的两个培训模式是在农夫山泉公司广为实施的。
农夫山泉的培训模式
基层内部轮训
在农夫山泉的销售队伍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基层内部轮训制度。也就是说,在各个销售大区,城市经理给业务主管培训,业务主管给业务员培训,通过这样的基层培训,吸收好的经验,选拔发现优秀的基层培训师和培训教案在全国推广。
“农夫”的培训理念认为,培训部的主要职责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而不是主讲。作为公司,每一块工作均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培训目的和要求,而在这些岗位上不乏优秀的人才,他们是这一方面的专家,通过把他们给相关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指导,效果肯定比培训师更为明显。
据悉,在今后几年,内部轮训模式将在农夫山泉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大力推广。因为内部轮训的培训模式既可以督促各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对自己熟悉的工作去总结归纳,又能够使得受训员工根据实际需求获得操作性强的指导,这样既是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也有利于公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拓展培训
农夫山泉比较钟情于这一体验式的拓展培训,已经先后与北京、杭州几家拓展培训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
近几年来,野外拓展培训在我国流行起来,但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本土饮料企业当中全面开展拓展培训的还是比较少的。
农夫山泉公司率先全面引进拓展培训,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拓展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另外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公司也时常通过拓展培训加强团队凝聚力。这位“农夫”认为,户外拓展培训课程应该成为企业改善员工心里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训方法之一,将一些户外冒险性活动引入到公司的培训课程中,可以使员工挑战户外体验项目,确立信心,发挥自我潜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向员工全面开展拓展培训,也提升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作战能力,并让员工之间相互更加了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生产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