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推动经济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产生和增加,这个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他们的消费目标已经从1000至10000元的物品提高到10万到100万元的物品。在一个相对同质化的社会,中产阶级应该达到70%
王元硕有一辆帕萨特,但他更希望能有一辆四驱的越野车。在上海已经有一个越野车的俱乐部,每到假期和周末,一群平时衣冠楚楚的白领或是私营企业主纷纷将西服套装换成休闲服、牛仔裤,开着自己改装过的越野车呼啸着从城市中出走。在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有两辆车,一辆公务车,一辆越野车,最近一段时间,投资房产也是他们的热门话题。
从宏观经济的视野来看,消费市场的启动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研究证明,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甚至对全球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意志银行关于2004年的中国经济报告中指出,消费已经开始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与汽车业将继续成为2004经济迅速扩张的两大引擎。消费信贷的放开和启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以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商品房和汽车的个人大量增加。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由于国内汽车热持续升温,2003年中国轿车产量达到206.9万辆,同比增长80.7%;销量达到204万辆,增长92.8%。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比上年增长20%,产销总量各超过5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可望达到260万辆以上。200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带动了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增长。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良好,景气指数从年初的90点左右一路攀升到年末的130点左右,升幅达40%多。
2003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2004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消费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李德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仅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法国巴黎百富勤最新的《中国消费前景》报告中提出,中国人均消费从2003至2020年将增长10.8%,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改变。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衣食消费支出比例会大大下降,趋势变为逐渐追求健康、舒适、质量和样式。未来10至20年,房子和与住房相关的商品都将是家庭的首要需求。轿车开始大比例进入家庭。2010年城市对车的需求大概是1000万至1500万辆。而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消费会根据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从1990年到2002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5.1%。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产生和增加,这个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他们的消费目标已经从1000至10000元的物品提高到10万到100万元的物品。在一个相对同质化的社会,中产阶级应该达到70%。而农村的购买力也正在上升,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的人数从1997年的9.4%上升到2002年的16.8%,增长最快的是到城市打工的农村居民的薪水,过去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3%,这些购买群体的目标将是中高档消费商品。
摩根大通研究认为,2004年甚至直至2005年中期,消费将迅速增长。受周期性影响,目前的投资及出口繁荣将逐渐导致家庭收入提高。在结构上,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经过多年高储蓄之后,将开始对消费感到信心十足。而前一个经济周期中,消费增长的峰值直到1994年后半年才出现,较投资峰值出现晚一年多。正如前一个周期一样,高端产品及服务将有出色表现。
云南信托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消费升级的最大动力就在于城市中产阶层收入增长的速度和消费模式的变革。从人口的收入分布看,中国收入最高的群体集中于26至40岁之间,这部分正处于成家立业的人群消费倾向也相对较高,成为房产、汽车消费的主要群体,而随着这个群体收入的提高,使得房产、汽车和其他奢侈品的消费具有持续性。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对媒体表示,目前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人群构成的演变均表示相当乐观,因为中产阶级作为一个团体正在快速形成。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逐渐增大,整个社会将呈现“橄榄型”,即高收入和低收入的群体均较弱,而中等收入的人数量最多。由于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最强,因此,这将是最佳的社会构成模式。
王元硕和他的朋友们平时的工作都非常勤奋,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要把握这个时代的节拍,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自己更多的付出,因此拼命工作,努力消费已经成为一股惯性。他们可能还没有觉察到,中国经济逐渐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他们正是其中重要的力量。而且在今后的岁月里,中产阶层的不断付出将一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而他们自己也将从中受益。
让我们一起来中产(记者手记)
春天的风光很美,“中产”这个词听上去更不错,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代表丰厚稳定的收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代言词,中产阶层正在不断扩大,这是不争的现实。但没有人敢盲目乐观,因为中产这个词听上去和看上去,现在还是有点像是乌托邦。
在国内,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费的人群。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层”是占社会人群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属于社会中间层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个阶层占了总人口的80%。因此,在这些国家,“中产阶层”是“大众”的代名词,而与之相比较,国内中产阶层即使达到2亿人口,也只占国内总人口不到20%。
在记者调查的目标人群中,有律师、外资公司、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还有自己创业的公司老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准可以说都达到了大众认可的中产标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是“中产”。其中最大的理由是,大家在为了生活和更高的目标整日奔忙,疲惫不堪,时刻都有危机感和失去一切的可能性,他们觉得至少这样的心态不能算中产。
中国经济发展势不可挡,机遇似乎就在每个人的面前,奇迹和泡沫都在不停地产生。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教育、房地产价格不停地上涨,使得人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强的信心,尽管利息已经跌至谷底,还要征收利息税,储蓄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因为缺乏安全感的缘故,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也很少有人敢承认自己已经“中产”。
中国广大的地域里,收入差别正在扩大也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谈“中产”,不如谈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这部分人群收入的增加,将是拉动中国消费和中国经济增长一股极大的力量。中国经济要进入良性循环,需要大家一起来“中产”。
橄榄型的社会最为稳定,但现在中间阶层的人数仅仅只有数千万,他们的数量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让穷人有机会变成中产”应该是一句更为响亮的口号。中产阶层的强大以及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并不会天然地导致社会的稳定,只有当穷人也有机会和希望的时候,社会才有可能保持稳定,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所进行的城镇居民财产调查,占总数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而占总数10%的最高收入的富裕家庭财产总额则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51,远超分配不公的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可比收入差距达到6倍以上。占城市人口比例55%的中低收入和低档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不及农民。一些下岗人员的生活状况甚至比农民还艰难。
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国内消费增长:决定提高超过4000万公务员的工资,增幅为每月至少50元(在此之前,公务员工资已分别于2001年1月和10月调高过两次,增幅均为15%);调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削减农村人口的财政负担和资助农民。
现实很残酷,但却并不妨碍社会的进步。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要让大家一起来中产,这还有一段过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农民和城市中低家庭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都是形成一个“中产社会”的必经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