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弘旭在离开台湾媒体派驻北京的工作后,随即被大陆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公司QQ腾讯所网罗。在此之前,罗弘旭工作的地点虽在大陆,但上司和同事仍充斥口音相仿,思维相近的台湾人。但现在,他是QQ腾讯八百名员工中唯一的台湾人。罗弘旭说,过去他曾经想过,有一天终会替一家并非台湾人经营的纯种大陆企业工作,只是他讶异的是,这一天来得如此快速。
罗弘旭的经历并非特殊,在上百万停留在大陆的台商、台干中,除了创业、为台资企业服务外,进入大陆国有或民营企业工作,成了西进工作潮中的现象之一。
西进不是选择题
“未来西进工作者服务于大陆企业的情形会愈来愈普遍。”台湾104人力银行猎才中心经理黄郁仁分析,过去提供西进工作潮中最多工作机会的台资企业,在转攻内需市场后,无论行销、业务等职位都改而征求当地人才,能再释出的工作机会有限,部份有志西进的工作者,只好将履历递向纯陆资企业。
此外,随着中国大陆在亚洲市场愈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跨国公司纷将地区总部迁往大陆重点城市,和过去以台湾为中心或窗口经营大陆的模式截然不同,为了配合工作需要,求职者的西进与否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是非题”。“可预见的未来,西进工作的台湾人,身边尽是大陆上司、大陆同事的情形将是常态。”黄郁仁大胆的预言。
除了职场趋势的推移,部份大陆企业希望借重台湾人才,也让台湾人服务于大陆公司的例子不断出现。早在1994年,急着汲取更进步的保险经营观念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就重金礼聘台湾国华人寿的协理黄宜庚等台湾干部前去指导,2000年时,平安保险再度打出“龙腾计划“,邀集了岛内500名保险顾问西进二度创业。
当然,还有另一批雄心勃勃的台湾工作者,是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提早进入纯陆资的企业。在中国列名前三大电信服务公司的中国网通,早在成立之初,总经理就是由出身台湾通讯界的郑中威担任,虽然郑中威在去年离开中国网通在北京中关村自行创业,但另一名也是地道台湾人的李之柏,则在郑中威之后成为中国网通行销部总经理。二人加入的时间不一,但却都是为追寻事业版图,选择到陆资企业服务。
“视野完全不同。“李之柏说,大陆的一个城市,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人口,风土民情往往过了条河就不同。在克服极大差异的同时,经验因此而生。李之柏表示,在陆资企业服务的经历,让他不论在销售、管理上都有全新体悟。
大陆职场磨合难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纯中国”的职场上一帆风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前太平洋百货集团在大陆两位重要干部,王德明和朱海翔分率子弟兵集体跳往大陆企业任职,最后却在“理念不合”的情况下,二人各自从陆资的大洋百货和银太百货黯然离开。
两岸因分隔数十年造成的思想差异,往往不是台湾人乐观地以为“全心融入”就可以消除的。十年前到中国保险公司任职,现任中国太平洋保险经理的龚治平就认为,业绩对台湾职场工作者而言不是问题,和同事、上司和平相处才是学问。大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但一旦处理失当,就连业绩都不复存在,落得一败涂地。
此外,“台湾经验”到了大陆企业未必是票房保证。在中国网通任职的李之柏说,大陆职场工作者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国际争相进入而得以吸收养分快速成长。“我们以为可以领先几年时间的东西,在这里一下子就会被超越。”
大陆职场上的激烈竞争,也让台湾职场工作者印象深刻。任职QQ腾讯的罗弘旭就曾提及一个令人震撼的景象。某日当他拖着因加班到深夜11点而疲乏的身子离开公司时,却看见身后的公司大楼各部门都还灯火通明,包括公司重要的创办人在内。“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竞争。”罗弘旭感慨地说。
两岸职场是“交流”?还是“交锋”?过来人的经验,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