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灰领”匮乏成了企业“紧箍咒”

80酷酷网    80kuku.com

         技术人才紧缺就像瘟疫一样,在全国各地蔓延,令越来越多的企业患上了人才焦虑症。青岛一家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结果重赏之下却难觅“勇夫”;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也没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不得不以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

  那么,厦门的情况如何呢?

  7月11日,在厦门市人才市场召开的纺织、服饰、鞋帽行业专场人才招聘会上,一边是109家企业提供了1500多个职位,却招聘不到打版、装订等专业技师;一边是如潮涌动的大学毕业生与其他求职者却找不到工作。

  5月30日,厦门市人才市场与厦门市软件行业协会合作举办了计算机及软件行业专场人才交流大会,“SAP/SD系统工程师”、“JAVA工程师”、“图像分析处理工程师”、“Mac程序开发人员”等虚位以待,结果是很多企业空手而归……

  厦门“灰领”缺口究竟有多大?“灰领”奇缺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应对“灰领”奇缺?请看早报记者的全方位调查———

  

  现状调查

  “灰领”成了“香馍馍”

  厦门“灰领”人才的缺口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电子信息、环保工程、软件开发、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数控机床、电子技术、模具制造、电气技术、电气设备、制冷技术、汽车维修、广告创意等行业,也十分匮乏。

  “灰领”难觅,制约企业发展

  在一次业界人士的聚会上,同行纷纷举杯向林总祝贺,羡慕他神通广大,获得了许多业务。而林总却是愁眉紧锁,美酒难以下咽。

  林总在厦门经营着一家中型的电子企业,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获得了很多的商业机会。但每当他获得新的业务,他的头就大了,“肥肉已经到了嘴边,你却没能力吞下去,比没得吃更痛苦。”他无奈地说,技术人才匮乏成了他头上的紧箍咒。

  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才获得的业务,林总多次到西安、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招聘这种人才,效果均不理想,也尝试从海外引进此类人才,但无功而返。而在厦门,这类人才更是奇货可居,成为企业界争相抢夺的香馍馍。无奈中,他只好忍痛割爱了不少业务,新项目开发也停滞不前。

  更要命的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国外引进的部分新项目,也因为缺乏合适的项目带头人而放弃,粉碎了他进军国外市场的梦想,失去了一次次做强做大的宝贵机会。“这样的机会,能有几次呢?”林总仰天长叹。

  产业升级,“灰领”水涨船高

  在人才市场上,普通工人人数众多,但技术人才,特别是“灰领”,极度缺乏,企业即使出的价钱高,也难以招聘到这类人才。

  印刷行业的印中工要求技术工人不仅会操作精密仪器,而且会判断、调节。许多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如海德堡印刷机等,都不只是机械操作就可以的,更多的是需要技术工人能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厦门现有印刷企业500多家,非常缺乏印中工,厦门一企业开出20万元年薪,欲招一名印中工,但没有人“愿者上钩”,不得不对送上门的订单忍痛割爱。

  厦门建霖卫浴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彭先生说,公司目前有100多名技术人才,但缺口大约占了10%,现正在以8万年薪招聘高级技工。他说,高级技术人才在厦门很难招聘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厦门市金桥网络通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高小姐表示,公司现在急需近10名网络集成工程师、微波通讯工程师。“我们公司5月份随厦门市人事局到外地寻才,只招聘到1个高级技工。”

  正在招聘高级钳工、高级工艺员的厦门广聚祥工贸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赵先生告诉记者,公司现需要3个高级技术人才,但非常难找,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人才为王”的时代,关键人才难觅,企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从何谈起?

  措施对策

  改善环境筑巢引凤

  作为福建省的中心城市,厦门的许多产业蓬勃发展,但“灰领”人才奇缺,严重影响了“厦门制造”、“厦门设计”的崛起。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人事部门:筑巢引凤

  厦门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黄处长说,为解决用人单位招聘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厦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组织企业,多渠道、多方面招贤纳才,甚至带队到全国各地招聘。

  5月20日,由厦门市人事局局长带领50家企业到武汉、西安等地招聘,此次招聘的重要职位包括决策或领导岗位、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高级经营管理岗位、咨询顾问、高技能人才和用人单位急需的其他人才,其中很多都是“灰领”。这是厦门纳才的最大动作。厦门市政府还准备在“九八”洽谈会期间,举行高层次人才对接会,参加美国和加拿大中国留学人员招聘会和广州留学人员交流会,举办厦门海外人才交流会等系列招聘活动。

  社会部门:提升技能

  厦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处徐处长表示,厦门市的技术工人现有23万人左右,基本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徐处长告诉记者,厦门市政府非常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采取了多种措施:整合全市教育资源,改善厦门市技工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其搬到翔安区;大力举办职业教育,出台政策鼓励、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市政府从财政里拨出专款,对农民工、下岗工人进行技能培训。

  人才市场:积极调节

  仅今年5月份,厦门就有111家企事业单位,在厦门市人才网向海内外发布招聘信息,需要中高级技术人才736名。而今年第一季度用人单位共提供了66883个工作岗位,求职者却多达173250人。

  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从上面的统计数字分析,一方面,普通人才远远供过于求,许多人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企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却十分匮乏。厦门市人才交流中心将和企业建立更有效的沟通管道,并积极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专场人才交流会,使企业和人才能更好地对接,企业找到适合的人才,人才找到用武之地。

  相关链接

  灰领

  “灰领”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灰领”兼有“白领”和“蓝领”的一些特征,又不完全是二者的叠加。

  目前,核心制造业中的各种技术工程师,例如汽车维修师、高级焊工等技术人员,IT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网络管理等,还有如广告创意、会展策划、服装设计、装饰设计师、数字音乐制作、动漫画制作、首饰设计员(师)、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员(师)、室内装饰设计员(师)、数码影像技术人员、电子商务员等25个大类的岗位从业人员,被冠以“灰领”的称号。

  专家观点

  回归师带徒时代

  ———访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泉文教授

  “20多类人才都是‘灰领’的提法,范围大了点。”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泉文教授说,这些人才中,很多以前都是归在“白领”范畴里的,像软件开发工程师等。

  建立新的师徒关系

  廖教授认为,高级技工也就是“灰领”的培养,应该回归到师带徒时代。“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特殊条件下适应高科技发展要求而形成的,师傅和徒弟从事一个课题研究,长时间工作在一起,容易建立感情,因此能使相关专业理论和攻关经验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廖教授说,新一代的师徒关系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既包含了传统“师徒”关系中的尊重和关爱,又包含了现代“师徒”关系中的知识价值性和发展性。新的师徒关系充分体现了时代的价值观,是尊重知识的重要体现。

  “灰领”奇缺五大原因

  廖教授形象地把“灰领”人才奇缺的五个因素比喻为五个手指:

  大拇指:就业宣传“导向”错误。社会和家庭教育普遍对工人这一社会角色抱有偏见,毫无缘由地在职业与人的尊严、能力和才华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当工人是一种低智、无能、没有前途的表现,从而采取蔑视“工人”的地位和作用,来激发与勉励学生和子女奋发向上、学业有成,绕开当工人的“道”。

  食指:用人机制的缺陷。社会上盛行的“本科起步、硕士达标、博士吃香”的用人格局,使人们的就业目光和精力聚焦在学历上,忽视了最重要的技能水平。企业在提拔任命干部时也舍本逐末,惟学历、文凭是用,挫伤和打击工人锤炼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造成高级技工成了稀有物。

  中指:技工待遇偏低。如今一个毕业四五年的大中专生,与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人在工资、待遇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往往在分房、职称评定上还优先。于是学历教育就成了职工提升地位和待遇的最佳捷径,导致职工产生学技术不如考学历的急功近利思想。

  无名指:职业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职业学校的困境首先表现为生源危机,主要原因是技术工人待遇普遍不高,社会地位“低下”,提拔时受歧视或容易遭到不公“处置”;其次,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办校起点和培训层次较低,缺乏高级技工的培养、进修。

  小拇指:陷入惟官是“途”的误区。受社会局部范围内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和阴暗面的影响,一些稍有成绩的职工,就觉得自己应该当官,从而导致职工盲目攀比和心态失衡,产生各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不择手段向“官堆”里挤、蹭、钻,简单地将技能和管理能力混为一谈,不求上进,精力全用在如何当官上,荒废了技能的提高。

  四招应对“灰领”短缺

  廖教授认为,“灰领”人才短缺的最大原因是观念问题。她说,随着新型职业和工种的不断出现,劳动力结构将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啤酒桶现象”,即领导层和操作层变小,而技术技能层变大。

  有“灰领”之称的技术技能层必将成为生产的核心力量、财富均衡的主要依托和社会的中坚。这就要求一大批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融技术性、知识性于一身的混合型人才,而学校是培养“灰领”人才的主要机构,包括中等技术学校、职业高中、高等职业学院,以及高等院校。

  廖教授表示,应从社会、学校、企业等方面营造“灰领”的发展环境。从社会环境上说,要有接纳“灰领”的大环境,首先要提高人才流动的自由度;其次,要提高中介市场的专业水平;第三,人事档案和户籍档案管理要适应“灰领”的流动;第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平等对待“灰领”人才。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