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2015年一名深海摄影师拍下的粉色鬼蝠魟,它不是ps也不是光线原因,确实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唯一一只粉红色的鬼蝠魟。这配色看着挺少女的,但其实它是一只雄性珊瑚礁鬼蝠魟,是不是想起了自己为了变得迷人可爱,化上不习惯的美妆,穿上不习惯的女装,紧张地心脏乱跳,满脸红晕地等待着心爱的男孩子来搭话。

粉红色的鬼蝠魟
这种不寻常的颜色并不是由于感染或者饮食引起的,水生生态学家(Solomon David)怀疑这是一种叫「红化erythrism」的现象,动物身上的色素产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皮肤颜色变红或者粉红。

白化的动物
听说点赞这只粉色鬼蝠魟后的大狗,第二天头发就重新长了出来。
2.鬼蝠魟[fú hóng] 蝠鲼[fú fèn] 鳐鱼[yáo yú] 魟鱼[hóng yú]
跟鬼蝠魟长得很像的还有这几种鱼,我知道光是能搞清它们的读法已经是飞龙在天了,但我还是想展开说说怎么区分它们,因为我每次去水族馆都特喜欢研究它们的表情,实在是太太太太可爱了。不过它们被晒干后会画风突变,11区人民甚至丧尽天良地将它做成了手游……


其实鲼鳐魟的分法,并不具有特别严格的分类学上的意义,只是一种简单的、约定俗成的分类。鬼蝠魟虽然叫“魟”,但它其实是前口蝠鲼属的,就是那个Manta。

鲼和魟的尾巴都很细长,有的尾巴上会有坚硬的毒刺。区分它们主要看它们的头。头部有头鳍的,是鲼;没头鳍的,就是魟。

而俗称的鳐,最典型的的特征是尾巴很粗,但没有坚硬的毒刺,有背鳍或尾鳍。这是之前网上很火的小刺鳐,图中的“眼睛”其实是它们的鼻孔,眼睛在它们的背面。

这是2007年发现的新物种电光鳐,可以发出200V的电,翻过来是这样的。
3.

这个像爆米花一样的大眼萌是翻车鱼的幼体。刚孵化出的翻车鱼只有2毫米长,像个小刺球;等长到30毫米时,棘刺就差不多消退了,跟个小河豚似的。理论上等它们长到3米长、吨级体重的大鱼至少要经历20年的时间。

这应该是世界上幼体到成年体型跨度最大的物种了,而且整个成长过程极其坎坷,幼年被各种小鱼吃,大一点被马鲛、金枪鱼吃,成年了被鲨鱼当成大号肉块,还被海狮猎杀取乐。整个鱼生的高光时刻估计就是能把有毒的僧帽水母当粉嗦着吃。这种鱼想要延续香火只能多生,所以它们一次能产3亿个卵,就算存活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也能活下来不少。
网传的那些翻车鱼搞笑死法明显扯淡,什么过度紧张会死,水中气泡进眼睛会死,您给我演示一个鱼眼睛进气泡看看?

它名字的由来其实是人们经常看到它浮在海面晒太阳,因为翻车鱼体表、眼眶、口中布满了50多种寄生虫,有些寄生虫上甚至寄生着更小的寄生虫。当它在晒太阳时,一些鸟类就会站在它的身上,替它啄食掉这些寄生虫。

另外,由于它的外观像被切掉了一半,所以闽南渔民也有叫它“鱼过”的,不知道和杨过有没啥关系。
4

这是冲浪蜗牛,它们会自己造出很多泡泡当冲浪板用。这种蜗牛有着很灵敏的嗅觉,会寻找被冲上岸的动物腐肉吃,还能利用水流被冲到海面上去,捕食飘在水面上的食物,比如大家的老朋友僧帽水母……
地球上能利用腺体分泌粘液、制造气泡筏的蜗牛种群总共有不到10种,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紫罗兰色蜗牛,它们在受到干扰时会分泌出蓝紫色的液体,染你一手。

这些气泡筏的功能还挺多,除了充当一个漂浮装置外,还是蜗牛卵的存储区和幼仔的活动平台。有时候还会接待一些“搭便车”的小蜗牛。
5

这个活成了啦啦队员的小可爱学名叫花纹细螯蟹。果然萌即是正义,别人连同人图都有了,我却连多一个都不配,可恶!
它两只螯上抓的其实是海葵。这两物种之间其实是一种“不太公平”的共生关系,因为对于海葵来说,它们可以借此机会四处溜达,还不用担心被海底突然扰动的沉积物活埋。
但细螯蟹这边明显好处更多。当它们遇到威胁时,会挥舞海葵,试图吓退对方。如果对方还继续靠近,细螯蟹就会利用海葵的刺细胞,将一些小鱼小虾们蜇得一脸麻痹,告诉它们啥叫“完结撒花”。
细螯蟹白天基本上躲在珊瑚礁里,晚上才会跑出来high,这导致海葵体内共生的虫黄藻会慢慢跑掉,没有虫黄藻的海葵长不大,方便细螯蟹盘在手里。
为了控制海葵的大小,细螯蟹还会控制它们的饮食。平时海葵的刺细胞黏了一些海中的悬浮颗粒物,细螯蟹都会避免将海葵的口对着食物。一旦发现海葵准备偷吃,它就会马上用自己第一步足的指节将食物刮取下来,然后送到自己嘴里,而海葵就只能吃吃这些资本家的排泄物。

那些手里一只海葵都没有的细螯蟹还会去别人那儿抢。有海葵的一方会把螯足举得远远的,自始至终都不会用海葵碰对方一下,打架用的都是四对不足。两只狭路相逢的细螯蟹打架时也会像这样把海葵举高高,防止对方把自己的宝贝弄坏,毕竟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想拥有这么好使的工具人呢?
参考资料:
1. National Geographic:How did this rare pink manta get its color?[2020.02.11]
2. Fish Base:Electrolux addisoni Compag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