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朋友,对茶艺表演情有独钟。
稍有闲空,便辗转于各大会场观看演出。
表演型茶艺,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
在生活茶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艺术化的展示泡茶,饮茶过程。
再加入舞蹈、古筝、书画等等要素,组成琴棋书画诗酒茶。
自己从来都不排斥茶艺表演。
毕竟在那般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下,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但也要看适用场景,不推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效仿。
茶艺最本质的目的,应该是如何把茶泡得好喝,泡得出彩。
若是平日里朋友喝茶,非要弄个茶艺表演流程,估计能喝到太阳下山。
消磨了耐心,等到真正品茶时,对香气滋味的把握,便少了准确性。
泡红茶,讲究简单,快速;而非复杂,缓慢。
专注于茶叶本身,才是正道。
既然提到红茶,便来讲述这些年所听到过的错误冲泡方式,很多人依然在犯。

《2》
错误方式一:自来水泡红茶
有位买了正山小种的茶友问,“为什么按照你说的泡法,茶汤很涩,还有股水味?”
茶汤涩,可能是由于出汤太慢,或是茶叶内的涩味物质含量高。
但优质的正山小种来自桐木关,高山云雾缭绕,地理位置优越。
良好的“温、光、水、气、土”,造就了正山小种的清甜鲜爽风味,且带着一股清冽的高山韵。
那么,问题就是出在了冲泡上。
原来,茶友还提了一个关键词,水味。
于是仔细询问了一遍冲泡细节,茶友答,“用盖碗,快出水,用的是家里净水器过滤的自来水。”

问题,正是出在最后一句话——水质。
家用净水器过滤后的自来水,依然是自来水。
但如今很多人存在着一个误区,过滤之后,自来水就变为了纯净水,这是错误的想法。
纯净水的加工方式,必然是要经过特殊的机器设备,达到标准要求。
而净水器只能过滤掉自来水中的泥沙,大颗粒物质,杂质等。
却并不能让水质从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这纯属无稽之谈。
之所以有水味,是因为自来水在运输往千家万户之前,要经过氯化法消毒。
不可避免的,自来水中存在着部分氯气残留物。
即便是将水烧至沸腾,也很难保证其中的氯气完全挥发,不留一点痕迹。

因此,有茶友发现用自来水泡出来的红茶,有股奇怪的水味,原因正是在此。
并且,当自来水中的其它物质与茶叶相结合之后,发生了特殊反应。
还会让茶汤变得涩口,少了红茶原本的顺滑醇厚感。
以自来水冲泡出来的红茶,香型减少,少了鲜爽感和清新感,滋味寡淡。
独有的“花果香,桂圆汤”也只能跌落神坛,让原本风味出彩的正山小种,变得平平无奇。
想要泡出优质红茶多变的层次香型,鲜甜的汤水,建议用纯净水冲泡。
纯净水,无任何添加与杂质。
因此,用它来泡茶,可以完整的展现出一款红茶的真正面目。
用纯净水和自来水冲泡同一款正山小种,一个香气清新,汤水淳和,另一个却稀薄寡淡,茶香微弱。
好茶和地摊货之间的距离,仅仅隔着一杯自来水!

《3》
错误冲泡方式二:闷泡红茶
不知从何时起,流传起了一句话,“好茶不怕闷,怎么泡都好喝。”
只想问,谁家的好茶舍得随便泡?
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红茶,若是随便冲泡,买好茶又有什么意义?
反正都是闷一闷,好茶与劣茶之间的区别又体现在哪儿呢?
因此,这句话从本质上就是错的。
但为何又有那么多人推崇闷泡呢?
曾经有位茶友,在别家买到了一款红茶,但回家冲泡之后发现,滋味很淡。

于是问卖茶的掌柜,人家告诉他,“红茶要闷一闷才好喝,味道才会出来。”
以往喝红茶,可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依靠闷泡才能有味道,恐怕这款红茶的内质十分空洞匮乏,才出此言。
好茶要闷泡,只不过是某些人为了掩盖自家红茶内质不足的缺陷,所编造出的借口罢了。
优质红茶,最怕的就是闷泡了。
毁掉一款红茶,只需一招闷泡,就能让好茶承受难忍的痛苦,香气滋味面目全非。
以正山小种来说,即便原本的滋味是鲜甜的,但闷一闷,也会变苦变涩。
好喝与难喝,仅在一念之间。
用闷泡还是快出水,决定了这款红茶最后所呈现出来的风味究竟如何。

对于经过揉捻的红茶而言,干茶条索的表面本就覆盖着一层风味物质。
经过沸水的快速冲刷后,内质快速释放到茶汤中,形成一杯清甜可口的茶汤。
几冲之后,红茶内的茶氨酸,可溶性糖,茶黄素等物质逐渐释放,茶汤饱满有韵致。
入口鲜爽,清新,甜润,并伴有回甘,这都是快出水所赋予好茶的完美表现。
而闷泡,会提早消耗红茶的内质,不仅又浓又苦,还会变得不耐泡。
让原本至少冲泡10冲的红茶,内质提前释放大半,则在大约4-5冲之后,滋味就走向了下坡。
优质红茶,需要一冲一冲细细品味,不到10冲不能满足。
而闷泡,使茶汤滋味欠佳,一泡上等的红茶只能草率收尾,实为一大遗憾。

《4》
错误方式三:定点注水泡红茶
这也是受茶艺表演影响颇深的表现之一。
提起水壶,将沸水倒入盖碗中,且水柱只固定在一个地方,水满则停。
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让红茶在碗中打圈旋转,形成一个美妙的弧度,极具观赏性。
但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却缺少了一些韵味。
观察正山小种的外观,它的条索紧结,较为纤细。
可想而知,当沸水以定点注入的瞬间,干茶便会由于重量过轻,漂浮在水面上。
如此一来,便只有与水接触到的下层部分干茶,才能释放内质。

一般来说,110毫升左右的盖碗,冲泡5克红茶。
但在此情况下,却只有3克,甚至2克干茶在参与内质的释放。
因此,茶汤中的内含物质析出有限,自然喝起来寡淡无味。
并且,在后续冲泡过程中,干茶依然处于部分干燥的状态,未被充分打湿。
到了三四冲之后,所有干茶才刚刚吸饱了水,开始释放内质。
这种方式,只会让红茶的表现不够纯粹。
喝起来不淳和,不饱满,不够有“桂圆汤”之感。

原本滋味出彩的红茶,因此而变得平庸。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环壁注水。
注水时,以画圈的方式注水,且在过程中不断缩小画圈的范围。
从开始注水直至结束,尽可能保证每一片干茶都被水打湿。
这样的茶汤,从第一冲起便是均匀的,全方面展示红茶的香气和滋味,让众人一品优质茶的美妙风韵。
喝一泡红茶,自然是品味其中多变的香型,和鲜爽细腻的汤感。
表演型茶艺,并非适用于生活泡茶。

《5》
生活,并非表演。
若是以茶艺表演的方式泡茶,终究辜负了好茶。
正确的冲泡,于优质红茶而言,是一种爱护,更是一种尊重。
冲泡与好茶,如同良师益友般的关系。
伯牙绝弦,只因钟子期病故,知音难觅,终生不再弹琴。
而好茶,必然也需要善待。
加之正确的冲泡技巧,方能展现其中的无上风采。
否则,买好茶也失去了意义,沦为与劣茶同样的境地。
骥不自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希望每款好茶,都能遇到自己的伯乐。
更多关于红茶的原创知识
红茶红汤,白茶白汤,依靠茶的名称判断汤色,难怪你一直喝不懂茶
红茶喝进去就甜,不讲回甘?老茶客发话了,3点讲清好红茶的标准
还在用保温杯冲泡红茶?别再荼毒好茶了,红茶的正确泡法看过来
比你更懂红茶的人,其实是按这五种方法购买的红茶,简单又实用
老红茶,老普洱,老白茶,老绿茶,六大茶类哪些茶才能存成老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