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制片人和制片人制)

80酷酷网    80kuku.com

【青年聚焦·国影系列之制片人篇】

光明日报记者李丹阳彭景晖

当一部影视作品问世,往往最博眼球、获得更多掌声的是导演和演员。对于业外人士来说,很少有人知道制片人到底是做什么的。多年来,“导演中心制”为主流的影视作品制作模式,使这样的情况成为寻常。

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网络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潮流中,互联网平台相继入局,制播模式悄然演变,曾隐于幕后的制片人开始走上台前。如同有“三头六臂”,他们深度参与到影片制作的前期拓展、筹备、拍摄及后期制作、市场营销全过程。

“我在影视剧项目里的‘身份’,已远远超过‘大管家’的范畴。”刚敲定一部作品的演员阵容、赶往横店探班另一部作品的青年制片人于飞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从管钱到管人,从管创作到管宣发,他是一个影视项目里“管”得最多的人。

本期《青年说》走进互联网平台青年制片人群体,一起了解网络影视剧背后的故事,了解青年制片人的职业追求。本文中的几位主人公,此刻均埋头于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剧目制作,7月1日之前的这段日子,将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织”光影的人——互联网平台青年制片人的戏里戏外

①②分别为于飞和他担任制片人的影视作品《穿盔甲的少女》剧照。

③④分别为王嘉堃和他担任制片人的综艺节目《登场了!敦煌》剧照。

⑤⑥分别为张妍和她担任制片人的影视作品《了不起的女孩》剧照。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视觉设计:姜奕名

1、搭建一座理想之城在荧幕里,也在人生中

“通过大众传媒,实现内容价值的表达。”干净利落的话语里,85后青年制片人张妍的职业理想清晰可见。一半是努力所至,一半是机遇使然,她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浪潮中,抓住了新赛道的帆板,成为较早一批试水自制网络影视剧的制片人之一。

2014年到2015年,以《心理罪》《盗墓笔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自制剧备受欢迎,走进大众视野;2016年,自制网剧呈爆发式增长,《最好的我们》等取得不俗的成绩,迎来网剧“爆发年”。这种趋势下,互联网平台的发力点逐渐由购买“版权剧”,转向自制剧和定制剧。

“对内容创作、制片管理、招商、宣传、运营、发行等全流程掌控,互联网平台制片人比传统的影视公司制片人的任务更宽泛、更具体。”张妍说,某种意义上讲,她是创作者,是管理者,还是生意人。

众多职责之中,张妍把内容表达看得最重。深夜凌晨的台灯下,周末假日的时光里,她似乎不知疲倦,始终为内容创作腾挪时间和精力,与合作方一起不停提升内容水平,精心甄选和组织各方团队,不断优化服、化、道、景,只为打造观众喜闻乐见又有传播价值的好内容。

“制片人的工作就像在搭建一座‘理想之城’,不只为观众在虚拟世界构建‘理想’,也为自己的现实创作构筑理想。”在2019年担任《理想之城》影视剧项目制片人后,张妍有了新的感悟。

《理想之城》是一部现实题材影视剧,讲述一位女造价师的职场生活与个人成长,反映当代建筑行业青年人的奋斗历程。故事里有女主角个人的成长,也有同伴的并肩而行;有和上一辈创业者的冲突与和解,也有父辈给的压力与温暖。这是一个人的成长、一群人的奋斗,也是时代面貌的缩影。在张妍看来,现实题材贵在真实,要真诚地展现出主人公面临的种种困惑和抉择,给观众以共情和希望。

戏里,主人公努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探索人生路上的平衡点;戏外,年轻的制片人在艺术价值与市场需求之间追求自身专业的平衡。审美层面,好的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意义:《理想之城》有理想主义的希望,也有现实的温度。社会上、职场中、生活里,真诚、专业和爱成为战胜困难、治愈内心的力量。理性层面,好的作品还需要一系列工业化的制作条件来实现,比如《理想之城》共计采用近2000平米的LED屏幕,呈现更真实的都市场景,在国产剧集拍摄方式上实现了突破。

判断,选择,取舍,张妍孜孜不倦地与创作者、合作方们对话,去敲定最合适的表达,在保证这部剧现实主义底色的同时,还要为之注入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

《理想之城》杀青时,张妍在朋友圈写下:“她在现实里,也在理想中;他们的坚持与取舍,他们的喜怒哀乐,铸成这座‘理想之城’!”她把这句话献给剧中人物,也献给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们。

2、酝酿一种情感联结共鸣共情,润物无声

有着10年影视作品版权采购经验的于飞深谙“服务受众”的道理,一部作品要有明确的受众群,才能进入购买方的名单。在转型做互联网影视制片人,深入参与了选题、创作、拍摄、宣发等环节后,他越发对此深以为然。

一部作品拍出来谁会看?过去制作人主要基于经验去判断。而网络平台兴起后,平台方能从会员、播放、弹幕、评论等多种渠道获取观众的反馈,作品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更为紧密直接。因此,于飞在制作作品时,最先考虑的是面向哪类群体,例如年龄层、受教育程度、生活地域等,“先把一个圈层‘吃透’,再谈破圈的问题”。

2019年,于飞拿到资深编剧江奇涛的新作《人生若如初见》时,眼前一亮:“大家看了剧本后都很兴奋,这是一部少见的讲青年人故事、又能面向全年龄层观众的正剧,堪称‘青年版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于飞说,剧本“底子好”,一是因为聚焦大历史下的小人物,讲的是在甲午战争失利后,五位有志青年在壮志救国、激流勇进的过程中交缠起伏的命运,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真切的人情味;二是因为契合平台所重视的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编剧用平视的视角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用接地气的小细节、小故事表现青年人置身时代洪流中的复杂心理活动,娓娓道来,全无说教感。

“经验表明,越是‘板着脸’说话,传播效果越是适得其反。”于飞说,制作《人生若如初见》这样的历史题材剧,最重要的是找到“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既贴近受众,又不刻意迎合,让年轻观众自我代入时自然顺畅地走进剧情,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产生共鸣。

为了不辜负来之不易的好剧本,于飞和以导演为核心的主创团队打起十二分精神,倾力协调项目的每处细节,连选服装这样的“小事”也不放过。“3000多套服装,从晚清到民国,从中国到日本,各式各样的服饰就让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于飞介绍,他们还与片方一起请来两组历史专家,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理念下,对剧中涉及的史实全盘核实、纠错。

当前,互联网平台影视作品对35岁以下群体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受众结构年轻化态势明显。抓住这部分群体的心,是大多数互联网制片人的目标,于飞也不例外。“我们认为,让年轻人理解和接受好内容,是当代制片人要重视的关键命题。”于飞说。

3、复现一段旧时荣光让传统文化在青年视野中登场

“展现敦煌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吸引年轻人,能看到主创团队的用心。”“节目里看到了敦煌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奉献和匠心,明白了什么是‘身在世界的边缘,灵魂却高贵优雅’。”在豆瓣社区《登场了!敦煌》真人秀的评论区,网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千年敦煌,历史的风沙难掩文化光辉。让“飞天”“石窟”等历史文化符号褪去陌生感,以鲜活的形象在“这届年轻人”心中重新登场,是《登场了!敦煌》制作团队、沐心工作室的80后青年制片人王嘉堃的初心所在。

不同于影视剧,综艺节目的制作首先需要创作由人设、环节、形式等要素组成的“综艺模式”,之后才进入脚本和故事环节。王嘉堃所在工作室专注于人文类综艺节目,在互联网领域,这样的团队并不多。“在项目研发初期,我们发现世界市场上的历史人文类题材作品,几乎都是纪录片或专题片,欠缺互动性,难掩说教感。”王嘉堃介绍,为了更贴近年轻观众,团队决定结合纪实与真人秀拍摄手段,以青年嘉宾的视角切入,从音乐、美食、风俗、文书等不同维度探索敦煌。

节目中,他们创新组建了一支“复原者联盟”,将国内能够复原某种古老技艺的专家、匠人聚在一起,如唐代服饰专家、古典妆容复原师等,尝试在敦煌复原真实历史场景。例如在探寻了敦煌壁画中的婚礼习俗后,他们进一步复原了一场真实的唐代婚礼:嘉宾上阵真人演绎,漠上红帐实景还原,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古时婚礼“戏舞催妆”“合卺同牢”“奠雁跨鞍”等风俗。

“现代婚礼常有喝交杯酒的环节,很多观众看了节目才知道,这个习俗竟源自先秦的‘合卺’之礼。”王嘉堃说:“大家感慨,从古人极具仪式感的婚俗中,找到了流淌至今的爱情观。”

难得一见的场景复现,燃起了年轻观众的热情。有了在敦煌的成功探索,王嘉堃和团队决定在《登场了!洛阳》中延续场景复现的创新模式,力争在今年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展现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一代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激起年轻观众心中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王嘉堃所在团队为“登场了”系列综艺起的英文名为GloryIsBack(荣光复现)。他说,以小小一方屏幕为媒介,让历史的无限荣光映亮年轻人的视野,便是他制片人生涯的无上荣光。

(采编团队:彭景晖、龚亮、李丹阳、安胜蓝、李睿宸、杨桐彤)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0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