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怎么才能买到一支靠谱的毛笔?
把我问得一愣……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起码是不容易简单回答。
网络时代信息方便。
网上一搜,毛笔十大名牌,八大名笔,一堆……
如果就此按图索骥,靠谱吗?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并不完全靠谱。只能说,比网络时代之前,自学书法者,完全在黑暗中摸索识笔用笔好一些。
毛笔品牌繁多,形制多样。不同品牌的毛笔有差异,同一品牌不同规格形制的毛笔也有差异。当然,使用者也有个体差异。
毛笔的生产,非常依赖生产者的天赋,技术,经验和责任心。
毛笔的使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天赋,爱好,训练,经验和追求,即使同样的产品,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使用。
一般来说,我们只能通过试用,才能辨别这些品牌的好坏,以及适不适合自己使用。
试用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有时候,同一个品牌的质量也不稳定,不同制作者,不同批次不同时期的产品,存在差异,甚至很大差异。
我曾经跟一个制笔师傅长期合作,那时年轻,热情高,利用自己的人脉,倚仗自己的口碑,手工写信帮他推销,并且拒绝他给我分成的建议。如果分成了,我觉得就不好意思向别人推荐他的毛笔了。
我的收获是从他那里买到不少好毛笔,也出于好奇,买了一些特殊毛笔,比如豹毛笔,马尾巴笔,还学到了关于毛笔的专业知识,有些还是秘不示人的。
我曾经有过一个小计划,想到他的作坊那里去,从头到尾制作几只毛笔,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那时候制笔师傅刚到广州来,在天桥上摆地摊,人虽然不识字,但是为人诚恳,毛笔质量好,不能说全是我的功劳,但是我的推荐肯定起了重要作用,从a认识b,从b认识c,逐渐打开了销路。十多年过去了,生意做大以后,毛笔的质量hold不住了。原因是他自己做不完,很多订单外包,偷工减料难免。不是每一支,每一支的话很容易被发现,十支里面有一两支,笔芯不放足毛,于是毛笔就像没有丹田一样,瘪着肚子,软绵绵的用不上劲。
提了几次意见,他倒是慷慨表示,你觉得不行的毛笔拿回来,我给你换。
问题是,我这些毛笔拿给学生用。学生没有经验,怎么知道是毛笔不行啊,结果导致书法不进步。要我一支一支去发现,太不容易了。
因此,怎么买到一支靠谱的毛笔?
要一个正确的,一劳永逸的答案,不容易。
试用就是王道。
可以把那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间谚语套过来,念起来还挺好玩,有点像绕口令: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不识笔,就怕笔比笔。
识笔用笔,有各种途径。
有的行家和特定的制笔师傅合作。
因为教学用笔多,或者行内名声大,行家容易和制笔厂商建立起特殊联系,可以提出自己的毛笔要求。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启功先生就说过,他基本上只用认识厂家给他做的笔。我们则在国清笔庄定制了羊毫毛笔,为了配合自己的教学体系,笔杆上刻了蚯蚓书。
有条件的,可以向懂行的人咨询。网上耐心筛选,也能找到一些有用信息。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晓舟文房的毛笔,买来试用,写起来还比较靠谱,价位稍高,可备书法入门后选购。
初学者,除了向行家咨询,上网搜有关信息,以便减少盲目性以外,重要的是要有正确心态。
我们学习书法,识笔用笔,乃至于认识文房八宝,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经验不断增加,认识不断提高,这个过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交一些学费在所难免。
甚至可以说,
用过不好用的毛笔,才能真正认识好用的毛笔。
实际上,每一种发烧友都是这样,扩展经验,打怪升级,都需要砸钱砸时间。
拙著《创造孩子》中,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学任何一门东西,你只有学到对这门东西,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敏感之后,你才算是入了门。
读者诸君,请仔细想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什么叫对该物质媒介敏感?
一是熟练掌握;
二是尽量理解,乃至穷尽它的可能性。
比如画家挥洒的笔和颜料;
比如摄影家拿着的相机;
比如演奏家弹奏的钢琴;
比如剑客手中的宝剑;
比如狙击手紧握的狙击枪;
比如赛车手驾驶的汽车;
比如厨师使用的整套炊具,光那把菜刀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
又比如,我们手中执着的这支毛笔,可以说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表达可能最大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