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的危害(手机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别总玩手机了,辐射大得很,对身体不好!」这曾经是中国父母对子女不厌其烦的叮嘱。
的确,手机是一直要被抱着上网,或者紧贴在头上打电话,甚至搂着睡觉的,堪称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伙伴。
这个伙伴要工作,就得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能量。
离手机最近的,就是我们的头部。头骨里那柔弱的大脑,正是人体的司令部,经不起一点闪失。
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就在如此近的距离作用于大脑,到底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其实,这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古老问题,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又不断被反复追问,历久而弥新。
下面,蜉蝣君将和大家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
手机产生的辐射到底有多大?
我们该怎么办?
1、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和磁是密不可分的两种物理现象。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
电磁场就这样在电生磁,磁生电的过程在空间中不断传播开来,把能量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向前散播开来,形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红色的线表示电场,蓝色的线表示磁场)
这些电磁波以光速向前传播。由于光速恒定,所以波长和频率就是成反比关系,即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过来就是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电磁波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电磁波的能量和频率紧密相关。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含能量不同,其辐射于人体并被吸收之后,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这些类型的电磁波频率较低,被人体吸收之后,所含的能量最终都转化成了热量。
这种类型的辐射就叫做「非电离辐射」。顾名思义,就是不会使人体产生电离效应的辐射。
那什么是电离呢?且看下面这种高频电磁波的所作所为。
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升高,到了X射线和伽玛射线(γ射线)这个级别,就可以称为高能电磁波了。
这些高能电磁波会把人体内的原子中的电子给直接轰击出去,失去电子的原子就带上了正电,这个过程就叫「电离」。
电离辐射破坏人体微观结构
电离会对人体内部从微观上产生破坏。毫无疑问,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能量越强,电离能力越强。在电磁波谱上,过了可见光,到了远紫外线这个级别的时候,电离能力就已经比较强了。
电离辐射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一点确凿无疑,因此也没有必要再进行讨论。
那么,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中的无线电波或者微波产生的非电离辐射到底是否对人体有害呢?
2、非电离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普罗大众也都期望获取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如果无害就敞开用,有害就少用!
然而非常遗憾,科学共同体对此的回答是:不知道,因为没有彻底搞清楚,还存在争论。
当然更字斟句酌的回答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
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建立了「国际电磁场计划」,以调查人体长期暴露在极低频电场和磁场中是否会危害健康。
在2008年,该项目最终发布了对电磁辐射长期调查的评估结果与建议,也就是上述那段科学而严谨的描述。
为什么经过了长达12年的研究,只得出了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当电磁波作用于人体时,非电离辐射会产生两种影响: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下面我们这两种效应分开说。
所谓热效应,即是人体受电磁波的影响,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体内的分子运动加剧,电磁波的能量最终转化为热量。
热效应的原理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在使用,微波炉就是热效应的最经典应用。
有人说,既然微波炉可以把食物加热到熟透乃至烧焦,那肯定也会对人体产生类似伤害。
这种说法是因为,微波炉的功率一般在一千瓦以上,加热效果自然显著,人体组织自然扛不住如此高功率的摧残。
而手机的发射功率一般只有0.1到2瓦,对人引起的局部温度升高不会超过0.2度,再加之血液的流动,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真正麻烦的是“非热效应”。
人体长时间暴露在低热效应的电磁环境里,虽然不会受到组织发热等影响,但是也可能会存在其它生理影响,这些影响被统称为非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