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穆天子传的发现与河出昆仑理论的完成)
我在丝绸之路采风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可以看得见昆仑山,也就是屈原说的: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国人对昆仑山的想象大概都是因为“河出昆仑”的神话,因为这是上古时代所构建的关于中华民族疆域的想象体系。《山海经》说: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
河出昆仑的想象夏商周时期的所流传下来的故事,但是对他直观的描写就是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的发现
西晋太康二年( 281年),汲县人不准盗发了战国时魏襄王的坟墓, 发现了大量的竹简书。这批竹书被官府收藏, 后经荀助等人整理编校, 得到面世。
唯一流传至今的, 只有《穆天子传》这部书。
《穆天子传》虽有晋人郭璞为之作注,但是这本书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 ,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山川,即便是做了注解,也难以理解。
《穆天子传》最大价值不在于给后人考察三代时期中国人的活动范围,或者是考证某些事实,而是将“河出昆仑”这一神话加以具象化和现实化。
穆天子传里的地理想象
解放前有个学者叫作顾实,写了很多关于《穆天子传》的文章,将西王母考证为周穆王的女儿,而周穆王的足迹最远到达波罗的海,比之后来的拔都西征还要遥远。
穆天子,就是周穆王,他一定是出游了,但绝不像书中跑得那么远。
有趣的是,国外学者对《穆天子传》的研究成果很多,而且都是汉学的宗师级的人物,比如沙畹、伯希和。
我想在他们看来,这本小书其实关系到中华民族关于疆域的想象与实践的产物。
穆天子传是河出昆仑理论的实践化
为什么古人将河出昆仑建构起来,因为在古人没有实地测绘的缺陷下,将奔腾不下的黄河来源于西北地区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联系起来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在古代,昆仑山其实是泛指,西北地区的大山都可以是昆仑山,比如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所以唐代诗人罗隐说: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在我看来,周穆王的出游,其实就是一次关于西部地区的一次实地的勘测,也就是穆天子希望可以通过赏赐贸易的方式将西周的势力向西部扩展,将自古以来“河出昆仑”的地理构想加以实践化。
这不难理解,周朝建都镐京,作为王朝中心,东边有齐鲁,北边有燕晋,南方有吴越,西方除了秦国,就是蛮族。
因此,需要拓边,需要朝贡,需要贸易,需要将周王朝作为世界的中心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为
“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
#昆仑山##龙脉##穆天子传##周穆王##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