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5岁男孩发现恐龙足迹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日四川5岁男孩发现恐龙足迹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四川5岁男孩发现恐龙足迹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四川5岁男孩发现恐龙足迹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四川5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

10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在四川通江县毛浴镇境内发现恐龙足迹,这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首次发现恐龙足迹。

专家本次通江之行,源于10月1日一位5岁小朋友的发现。小朋友杨哲睿今年国庆期间,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听外公说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鸡脚印”。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的他,尤其对恐龙感兴趣,看到这些“鸡脚印”后,当场断定是恐龙足迹,而且清楚地说出了恐龙类别。

孩子妈妈把图片视频传给北京的专家,10 月10日,北京和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一行抵达现场予以了确认。在一块面积约20平米的石头表面,共发现五个足迹,专家判断为白垩纪早期恐龙,距今约1.3亿年。

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看了现场后认为,本次发现,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增添了新的亮点,此前在巴中市南江县发现过恐龙化石,但发现恐龙足迹在巴中甚至四川北部尚属首次。

专家认为,相较于恐龙足迹的发现,更令人惊喜的是,最先发现者为一个5岁小孩,这也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恐龙年龄最小者。这是自然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巨大成功的表现,古生物学虽然是小学科,但未来可期。

这组足印为兽脚类,行迹清晰,步幅较大,说明行走速度相对较快,足迹长约35厘米,每个足迹有三个趾,专家据此测算其体长4米。周围可能还会相继发现更多的恐龙足迹。

四川5岁男童是国内最小年纪恐龙发现者

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团队获悉,今天上午,他们与其他古生物学专家在四川通江县毛浴镇确认了一处恐龙足迹,这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第一次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表明约一亿年前此地有恐龙活动。

此次发现源于5岁男童杨哲睿对恐龙的喜爱与执着。他在成都弗奇尼国际幼儿园上大班(中国国籍),从小就喜欢恐龙。今年初,他听了《少年得到?邢立达恐龙课》后,对恐龙更加感兴趣。杨哲睿的外公家在四川通江,国庆节前开玩笑说老家有“怪脚印”,杨哲睿很好奇,就让爸爸妈妈带他回通江看一看。原来,通江朝阳村有个传说,有座山叫鸡子顶,鸡子顶对面山上有一块大石板,石板上有一些凹坑,当地人把那个遗迹叫“鸡脚印”,但从来没人想到这是恐龙留下的。

10月1号下午两点左右,杨哲睿跟着爸爸妈妈和外公到了现场,大石板上覆盖着藤蔓、苔藓和泥土。大家把石板表面清理干净后,看到了一些凹坑。妈妈问杨哲睿,这是恐龙?杨哲睿说,是的,估计是兽脚类恐龙足迹。他让妈妈发照片给恐龙专家邢立达问一下,于是妈妈在微博上给邢立达留了言。邢立达马上与他们取得联系,确定10号带队前往考察。

邢立达团队与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今天上午在现场予以了确认,在一块约20平米的石头表面,共发现五个足迹,初步判断为白垩纪早期恐龙,距今约1.3亿年。这组足印为兽脚类,行迹清晰,步幅较大,说明行走速度相对较快。足迹长约35厘米,每个足迹有三个趾,专家据此测算其体长4米。

邢立达说,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一恐龙足迹的最先发现者是一个5岁的孩子,这也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恐龙年龄最小者。“国外也有5岁孩子发现恐龙化石,但并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恐龙化石,而杨哲睿小朋友自己当场断定是恐龙足迹,还清楚地说出了恐龙类别,更棒呢。”

发现恐龙足迹的地方

承德惊现恐龙足迹是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地面上发现的,上面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对研究恐龙的演化和地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价值。

据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安东尼·罗米里奥博共同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中美澳科学家宣布,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恐龙足迹研究,绝大部分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邢立达团队重点考察了产出铺路石板的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海拔约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民居分布,这些建筑不少都是由当地的石头搭建而成。在1979年至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庄和八座周围寺庙的修建都采用了这些地区的石板。2001年的春天,承德县政府宣布将麻地沟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麻地沟遗留的足迹已经不多,而大量的足迹是保存在避暑山庄的地面上。

承德还发现哪些足迹?

据介绍,经过详细考察,承德地区发现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恐爪龙类足迹、实雷龙足迹、跷脚龙足迹、韩国鸟足迹等。承德地区丰富的足迹记录表明,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燕辽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

目前,承德市文物局正在与邢立达团队密切沟通,讨论下一步的保护与利用方案。

微信搜索:知识的传播者,关注知识的传播者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