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养的乌龟冬眠怎么照顾它呢?(乌龟冬眠怎么养)

80酷酷网    80kuku.com



冬眠对龟龟很重要。温度低于12度左右它们开始冬眠。在北方大概是10月底开始到来年3月。新生龟第一年最好不冬眠乌龟冬眠怎么养,体弱有病的龟最好不冬眠。

家里养的乌龟冬眠怎么照顾它呢?(乌龟冬眠怎么养)(图1)

①、贴膘清肠胃:9月就开始给它们补充营养,贴膘。冬眠前两周左右开始停止喂食,最后三四天泡温水排便,清空肠道。以上很必须,不然食物留在肠子里会发酵导致它们的胃壁肠道破裂,会死的。

②、冬眠盒的布置:用大个儿的塑料储物箱,放上厚厚的泥土。它们自己会钻进去。搁几天给泥土喷点水保持湿润。10–13度是最佳冬眠温度。不要放在露天,低于8度会冻死的。放在阳台的角落最佳。让温度慢慢下降,不要让它们突然就感觉到寒冷了。

③、随时观察它们的情况。不要忘记它们哦!等天暖后,将龟拿出来放回原先的住处,三天内不要喂它们食物。第四五天再开始喂。它们肯定瘦了。多给它们吃的,好好补一补。

许多初次养龟的爱好者一想到龟要冬眠就紧张,不知如何应对,总担心龟不吃东西是否会饿死,放在水里水那么冷是否会冻死等等.下面 我就简要的说明一下冬眠方法,主要是针对水龟\半水龟.

华东地区冬眠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自然越冬 龟在水温15℃以下开始冬眠,不吃不动。龟类越冬比较容易,一般年景,长江流域地区气温在-8℃以内时,当早晨水面结冰时,而中、下层水不结冰的情况,龟不致死亡,但如果连续数天结冰不开冻,有引起水下龟缺氧窒息致死的可能。因此,冬季早上要巡塘检查,遇结冰要把冰层打碎,以防止长期封冻而引起死亡。龟鱼混养的池也同样管理。

2.地窑越冬选一背风向阳灶,距地面30厘米以下挖一地洞,大小视角多少而定,龟可以互相重叠,但不宜堆得太厚。从洞中伸1根通气管,外口背风朝南。用木板或水泥板封洞口,上面堆实并盖上稻草。每20天检查1次,如洞内温度超过13℃,可减少洞上保暖物;如洞内温度低于2℃,加厚保暖物。这种越冬方法,简易安全,且洞内自有湿度,不必淋水。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利用山洞、防空洞越冬。

3.室内越冬 按照龟的顽强生命力和抗逆力,可以让其在室内自然越冬。采用室内简易自然越冬,龟死亡率不到2%。具体做法是:当每年冬季来临,水温降至13℃以下时,把龟从池内捞起,放入一间清静空房内,龟堆叠2~3层,上盖预先浸泡半天的稻草30厘米,再浇上透水1次,把门窗封死并遮光,以后每隔1周左右淋水1次,不使稻草干燥即可。据记录,当室内气温低于0℃以下也十分安全,成活率超过98%,并对翌年繁殖不受影响。该方法最大优点是随时照顾得着,并可以容纳大批量龟种越冬。

4.缸、箱保温越冬 把龟放在缸或箱内,上面加盖,盖上留有一定的通气孔,放龟后,龟上加些湿布或湿海绵,也可以用湿砂,每隔10一15天检查1次,不让其干燥亦可越冬。此法适合黄缘等半水栖龟类和中小规格龟类越冬。只要不让缸箱内气温低于0℃(热带龟不低于5℃),大多数龟都可安全无恙越冬。

另外,家庭小规模养龟越冬管理,可把龟放养水容器中,置于室内,保持0℃以上也可以安全过冬,放养密度也可以比平时提高1倍以上,有利提高一定的温度。如室外庭院微池养龟,可在池上覆盖塑料膜,不使池水结冰是十分保险的越冬方式。适当加深水位也有保温作用。最简单的办法是小水池中放入一些泡沫塑料板,上面放上稻草也可使龟安全过冬。

总之,龟越冬的主要管理是依据温度为标准,最好保持5~13℃左右范围内,不要长期在13~14℃半苏醒状态下而致使过分消耗能量引起春季死亡。

注意事项:

1.冬眠前一定要检查龟的健康状况,带病的龟要先加温治病,在病好了以后再冬眠.

2.龟的冬眠环境要安静并要遮光,在吵闹或无遮光条件下,即使温度到了8~10度左右龟也很难进入冬眠,这样很消耗龟的体力,对冬眠不利。

3.有些人怕龟太冷,一看见出太阳就把冬眠期间的龟放在阳光下面取暖,结果造成龟体力急剧下降而死亡。

4.有些爱好者在深秋或初冻季节到店里去买龟,结果把一些温水龟或正在加温饲养的龟买回家里,结果没有几天就造成死亡。避免的方法是带容器去龟店,保持容器内的水温与龟店内加温缸里的温度相接近,然后短时间内带回家继续加温饲养,如果不想加温而要选择冬眠,不要把龟直接从箱内拿出或停止加温,而要采取每天降温1度的方法让龟逐渐适应环境。

5.本人的黄喉、草龟冬眠都是采用1背的水高越冬,黄缘采用半背的水高,并且都采用上方铺盖深色厚毛巾或草。沙子也用过,除了要经常浇水外,就是沙子太脏,因此近几年已经不用沙子了,但沙子的好处就是可以营造一个安静、阴暗、保温、保湿的环境,因此还是不错的。我现在不用沙子,所以就必须把水的高度提升一点,因为水的热容积是很大的,大家如果游过泳就会知道,当冷空气来了,水的温度比空气的要高,空气的温度变化幅度要远远大于水的温度变化。

总之,要让龟安全越冬,必须注意温度、湿度、环境等几个要素。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