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俗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张学良晚年
今天是9月18日,我们永远无法忘记87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陆续占领了东北三省,由此拉开侵华序幕。有人说这是张学良的不抵抗,也有人说是老蒋不让他抵抗。
其实,关于“九一八”事变为何不抵抗的问题,1990年6月张学良恢复自由身之后,回答了记者这个问题:“这件事与蒋先生无关,是东北军自己不抵抗!”
那么,东北军为何不抵抗?张学良缄默再三后答:“判断失误!”
按照张学良的说法,我们根据当时东北军面临的形势和张学良的个人因素来看一看,他到底是怎么“判断失误”的。
张学良与东北军将领
首先,张学良高估了东北军的力量,低估了日军的野心。
先看当时的背景。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经济萧条,国内矛盾交织,急于想打开中国局面,而那时中国东北的局势对日本有利。特别是1919年,日本在大连地区成立关东军之后,没几年工夫,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日本的驻屯军和特务机关。
当时东北军并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他们的武器装备很先进,是民国时期中国唯一陆、海、空编制齐备的军队,仅仅飞机就有200多架,并且还有一批留法的功勋飞行员,而老蒋的中央军只有50余架飞机。另外,日本关东军和特务机关虽说各地都分散有,但总数不过2万多,而东北军兵力达到30多万。
1912年,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大特务、号称“中国通”的土肥原贤二,巴结张作霖十余年,期间还成了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帮助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打败过郭松林。但张作霖对土肥原贤二的花花肠子心知肚明,对于涉及到部队训练、武器装备、兵力配备、干部人事等重要事务,从不让土肥参与。
于是,土肥等人就想先把张作霖干掉。待张作霖被炸死后,土肥又对张学良进行拉拢,但张学良不吃他那一套,还宣布东北易帜。与此同时,张学良还将在兴安岭地区进行军事侦察的日军参谋部、中村震太郎等数名间谍以间谍罪处死。
土肥眼见将东北变成日本殖民地的野心就要破产,便极力向日本国内煽动战争。但当时的日本若槻内阁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不具备占领东北的条件,没有同意土肥的意见。
而这一切都被张学良所掌握。虽说已经宣布东北易帜,但凭着自己的装备和兵力优势,张学良连老蒋都没放在眼里,更别说日本人了,因此张学良断定日本是不会出兵的,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从左至右)
但张学良忽略了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等人。当时石原莞尔只不过是个少壮派军官,肩扛中佐军衔,相当于团职干部,板垣征四郎也只是个参谋,虽然军衔低,却对东北觊觎了多年。
早在1929年,石原莞尔就在关东军中发表了“满洲无土地论”,专门研究占领和统治东北的问题,并且还拟出了详细的实施计划。石原莞尔还善于研究人心,他料定老蒋当时正忙着“安内”,按照老蒋的思维,自己即使主动出兵,蒋也无暇顾及,袖手旁观。
于是,石原莞尔在1931年9月18日夜,悍然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让石原莞尔吃惊的是,不仅老蒋袖手旁观,连张学良也袖手旁观,不费吹灰之力,日军占领了沈阳。
其次,张学良夹杂了个人不作为的情绪。
张学良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九一八”事变之后,天津《庸报》便出现了《张学良的“九·一八”之夜》:“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三省之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东北军之最高统帅张学良将军彼时正与红粉佳人胡蝶共舞于北平六国饭店……”
张学良有没有跟胡蝶共舞不得而知,但“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确因招待宋哲元等将领,正携夫人于凤至及赵四小姐在前门外中和戏院观看梅兰芳的演出。在观剧途中,他得知了“沈阳事变”。
但张学良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仅仅告诉部下:“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挑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不允许抵抗。”事变第二天,《大公报》记者前来采访,张学良告诉记者:“吾已令我部士兵,对日挑衅,不得抵抗,此事自应由政府负责交涉……仍望国民冷静隐忍。”
难道真的是张学良判断失误吗?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众将领对张学良不服,张学良独自撑不起大局。
众所周知,张学良并没有多少显赫的战功战绩和军事才能,他最著名的倒是风流成性,爱美女、爱吸毒,爱玩,是个不折不扣的公子哥。虽然其父张作霖死后,他顺理成章接管了东北军大印,但很多部下并不看好他,不少东北军将领只是表面顺从他,实际上持观望态度,并不把年轻的张学良当回事。而张学良又不会指挥,不善指挥,也不愿意指挥,对于日军的炮轰北大营,也就只能袖手旁观了。
其次,认为东北军打不过日军,将领多是留日归来,学生怎么打得赢老师?虽说东北军的规模体量较日军强,但东北军不少将领都是留日归来的,指挥打仗能力未必能胜日军。尤其是,张学良想到当初自己父亲跟郭松林混战时,要是没有关东军的帮助,张作霖也是断然赢不了的。
以上,大概就是张学良的“判断失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