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向来是被视为在当今中国,不看脸,不拼爹,只拿成绩来说话的翻身之路。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过去脱贫靠生娃,指望劳动力多了家里日子不会紧巴巴。
现在高考是当今众多寒门学子最普遍的脱贫之路。“知识改变命运”,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能有满意的收入。
前段时间相继爆出高考被顶替上大学的新闻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炸开了山东高考招生中隐藏多年不为人知的黑幕,让人们看到在利益的勾结下,无背景无关系的农村学生,高考被顶替,人生的走向被改变也申诉无门的无奈。
高考顶替还算少见,这操作涉及到截录取通知书、修改档案、户籍调动、还要通过大学招生办的审核,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细节滴水不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常见的大坑,是高考后报考志愿。
没有国家教育部认证,不具备办学资质的野鸡大学盯上了无缘本一本二的农村学生,利用农村资讯落后,老板姓淳朴好忽悠的弱点,把自己的学校师资和未来就业吹得天花乱坠,招生犹如招商,学费贵还不教知识,能宰一个是一个。
而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即失业,本砸锅卖铁上大学指望赚钱养家的梦想在找工作时无情破灭。
他们的家庭陷入贫上加贫的恶性循环。
陈为军导演的纪录片《出路》(《为什么贫穷》系列纪录片第八集),豆瓣评分8.8,围绕两名成绩并不突出的寒门学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高考上大学和毕业找工作上困难重重的遭遇,引发人们对大学是否能让寒门学子摆脱贫困的思考。
01
越上大学越穷、越穷越上不起大学的恶性循环?
先出场的是一名野鸡大学 私人老板创办的软件培训学校老师王振祥,教平面设计的他还得兼顾行政任务,肩负为学校拉人头的任务。
每到招生季,他就得往各乡镇跑,举办学校宣讲会,忽悠不懂学校真实情况的农村家庭,缴纳不菲的学费送子女来读书。
这类的野鸡学校的一个特点是社会上热门啥行业就推出啥专业的课程。
因为良心上过不去,王老师爆料:
这种民办培训学校,根本不是读书的地方,本质就是公司运营;做的不是教育,而是生意。
学校就是私人老板赚钱的工具。学费一年1.25万,一年招生5000,就是5000多万入账。
学费交了这么多,学生根本却得不到应有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因为讲座上所有宣传的学校信息都是假的,全靠一张嘴,一个PPT,张口就是骗!
- 学校里90%的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有的甚至是泥腿子,干过相关工作,临时网上找点教程就敢来教。
- 宣传中介绍学校的各设施、课室全部是网络截图,没有一个真实的;
- 展示的师资力量有一半都是教务组人员来凑人数的;
学生被忽悠进来后,发现被骗也没办法,于是破罐子破摔,所以也不重视老师教的好不好了,老师、学生一起混日子。
所以,这样的野鸡大学招生重点对象是农村乡镇的高考落榜生。因为在信息灵通,互联网发达的城市学生随便动动鼠标都知道是个“野鸡大学”,自然是不会上当的。
所以他们也就只能忽悠老实本分、信息闭塞的农村孩子。
这种“野鸡大学”的学生,不但文凭得不到国家的承认,没有任何含金量,毕业后再就业自然是没啥市场竞争力的。
即使能找到工作,能拿到的月薪也少得可怜,相比于每年1.23万的学费,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好几年才能赚得回来。
一旦上了野鸡大学的当,花钱不说还搭上了自己的四年时间成本,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农村成绩不好的家庭来说,越上大学越穷?
第二个出场的是刚考完大学湖北省赤壁市一农村高三考生王盼,她的父母都是搬砖工人,爸爸每天辛苦搬的砖,1万2千块砖赚34块。
可惜王盼高考没发挥好,分数只够职业技术学校类的学校,这类的学校一般学费也不便宜。
虽家徒四壁,但王盼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母亲深知,知识、技能对找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说服爸爸借钱也要让王盼上个大学,否则没大学就没出路。
恰逢“野鸡大学”宣传会也开到了王盼所在的乡镇,王盼和家人被王老师描绘的学校美好的愿景所打动,当即交了100元报名费。
就拿父母一天60-70的血汗钱,相对于“野鸡大学”的学费,一年就要1.25万,王盼父母全年无休地勤奋搬砖,然后不吃不喝,还得不能生病,也要半年才能攒下来。
对于王盼来说,因为穷所以无法有更好的学习资源,导致成绩差没得选,无法上个好大学。
所以,现实对于王盼一家很残酷。家里经济本来就捉襟见肘,现在高考成绩受限,可选的学校都是学费更贵的。
对她来说,越穷越上不起大学?
即使王盼父母砸锅卖铁供子女去读这样的一个学校,未来就业和工作前景如何呢?
看看纪录片另一个主人公万超就知道了。
万超是一所三本的独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拿着学校的毕业证书很努力地在各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推荐自己。
这种独立学院虽然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承认,但是文凭的含金量很低,在找工作时往往处于劣势。
万超好不容易得到用人单位考察一周的工作机会,在试用中,因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又被辞退。
各用人单位对于一个毕业于独立学院又没多少工作经验的学生,开出的薪水很低。
万超仔细盘算每月开支,即使自己省吃俭用也所剩无几,更不要说为将来赡养父母和组建家庭做些储蓄了。
结合王盼和万超的例子,这是越穷越上不起大学,且越上大学就越穷的恶性循环吗?
02
信息不对称下的选择困境
因为乡镇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强,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有限,导致他们无法考出好成绩。
没有好成绩就没有好大学供选择,只剩下高昂学费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甚至“野鸡大学”的选项。
四年后,花了家里不少血汗钱的的毕业生发现,自己读的是根本不入流的大学,花了四年的青春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对于本来就家徒四壁的农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都说高考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脱贫之路,但在王盼和万超身上完全没有实现。
高考、报考大学、找工作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决定人生方向的因素,任一个环节没做好,就会导致人生全局的波动,影响走势,是往上走越来越好,还是向下走越来越差。
在这三个关键环节,哪些环节能补救呢?
首先,高考的分数受到平时自己学习能力和临场发挥的影响,这个受到固定的能力水平制约,除非遇到重大失误,如答题卡填错或者遗漏题目未答,大体上不会波动太大,基本是定局。
找工作在当今普遍是网投网申的环境下,用人单位用机器初筛的机制,好的学历就是个敲门砖,个人能力再强,是否能进入第二轮的筛选,毕业院校很重要。
因此填报志愿就是对每个人未来影响最大的变量因素。
志愿填的好不好,能对人生走向影响很大,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填报志愿上,很多城市家庭,不光本身资讯发达,网络畅通的天然优势外,这些学生的父母,作为本身能在大城市立足的奋斗者,他们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也是个加分项,能够给子女填报志愿时提供不少避坑的建议。
而对于网络不通,信息闭塞的农村家庭,首先资讯的落后,他们无法了解一些学校的本质、一些专业的真实情况,其次,他们世面不多,对子女的填报志愿无法提供什么建设性意见。
这也是纪录片里王老师不愿意再昧着良心忽悠农村家庭的原因。
这些年我们都爱听“屌丝逆袭”的故事,总能够让我们热血沸腾,打鸡血般对生活仍燃起斗志和希望。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逆袭”的总是少数人,且那少数人能逆袭,也是1分才能 1分勤奋 98分的运气。
而更多的大多数寒门学子因学业不佳,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上学,大多数或辍学回乡务农,或成为城市辛苦贩卖劳动力的蚁族一员。
四年后的王盼也许是下一个“万超”,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她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自救?
03
面对困境,王盼们该怎么自救?
在当今时代,大学还是不是摆脱贫困的出路?
答案是肯定的。“知识改变命运”不管在过去,在将来,都是最颠扑不破的真理。
只是这个“大学”是真材实料的学校还是被黑心的老板包装过的摇钱树,填志愿时要睁大眼睛(多查),耳听八方(打听)才能避开陷阱。
既然填报志愿很关键,防止被“野鸡大学”忽悠,最权威的信息渠道是全国高等学校查询。
从官方途径获取学校资讯信息是不上当受骗的关键一步。
其次,利用网络的资源,找到靠谱的信息,比如相应学校的论坛或者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帖子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
但最根本的是大学四年的行动!
不管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自己是否喜欢,王盼们在四年的时间里用知识、技能充实自己,比如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旁听或者双学位等培养计划,找到自己擅长、喜欢的领域/学科,并深耕积累经验。
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多参加社会实习,在实践中学习新技能,比如最基本的办公软件技巧精进下,才不会成为下一个“万超”,陷入在人才市场上被挑选,在实习单位被嫌弃的局面。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在纪录片的最后,王老师所在的软件培训学校倒闭,不是因为没学生做不下去,而是老板抽调资金做其他来钱更快的学校。这意味着,在当今有需求的地方,永远有巨大的商机吸引着贪婪的商人去铤而走险。
总结
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私立高校的数量增加了30倍,每年有超过2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高考这个独木桥,寒门学子走得尤为艰难。这个桥通往未来的路对于他们来说,并非都是康庄大道,有陷阱也有大坑。
也希望中国的“王盼”们都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万超”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也能在大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