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股票代码:DANG)在1999年11月作为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营运的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正式营运,主要业务以销售图书、音像制品为主,兼具发展小家电、玩具、网络游戏点卡等其他多种商品的销售,总部设在北京,法人为李国庆和俞渝。
2010年,当当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商,拥有中国网上出版物零售市场50%左右的份额,并占全国一般图书(教材教辅除外的书)10%左右市场份额。
1987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李国庆,一直笃信自己将会成为一个能够影响社会的人。在校担任学生代表大会会长时,李国庆为了“捍卫”恋爱自由曾在校园张贴大字报,发动学生演讲,在当时是个敢想敢做的人物。
可是,不久后机构开始重组,李国庆被分到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室。由于那里的工作人员大多年龄在四五十岁,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激情满怀的李国庆来说就显得沉闷了许多。所以没过几年,李国庆便选择了下海。
下海后的李国庆曾帮别人卖过书。在卖书期间,他发现这个行业是个本小利大的买卖。于是,他就打起书的主意。1993年,李国庆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部等共同创办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文),自任总经理、总裁。
李国庆接到的第一笔图书买卖是一套9本的励志图书。当时,准备大展拳脚的他一口气印刷了10万册。可是,随后到来的代理商看完书后,却只勉强答应带走1万册,剩下的9万册全压在了李国庆的手里。在把各种费用合计后,他发现此时的自己一下子背上了100万元的债。
许多人都觉得李国庆这下子完了,但是,身上不服输的劲儿很快让李国庆冷静了下来。全国那么多人,难道就找不到9万个读者吗?带着疑问的李国庆仔细分析了一下市场,凭借他当初在北京大学搞活动得出的经验,随即搞起了“读书征文”活动,并联系到杂志做活动承办人,邀请社会名人做评委。一年半以后,砸在手里的9万册书几乎销售一空。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李国庆对国内图书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965年5月,俞渝在重庆出生。1986年俞渝大学毕业,随后进入美国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工作并赴美继续深造。
1992年,俞渝获得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及国际商务MBA学位。就在这一年,美国遭遇了经济萧条,很多公司开始大量裁员,找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为了能够找到工作,刚刚毕业的俞渝在给世界500强中的近300家企业写了求职信,可结果都不能如愿。在理性地对自己过去的打工经历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后,俞渝发现自己有能力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安排,可以做比较高级的工作,而不是在某个公司打杂。
这时,一个大胆的决定从俞渝的脑海中出现,即在美国纽约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TRIPOD国际公司(企业兼并财务顾问公司),帮别人买卖公司,服务领域涉及高新材料、钢铁企业、工程机械、石油、汽车、食品、银行等。
公司开业之初,为了打好基础,俞渝在很短的时间内“恶补”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不管是3000块钱的项目还是上亿美元的收购,俞渝在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都会竭尽全力。到交割(双方结清手续)的时候,为确保万无一失,她和同事常常会48小时不睡觉,把所有的环节都重新再检查一遍。
在华尔街几年的闯荡过程中,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俞渝曾一度成为名扬四海的金融大亨索罗斯的合作伙伴。
做拥有见识与远见的商人
一直雄心勃勃的李国庆为了发展事业,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已经把择偶标准列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在他看来,能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一定要在美国读过书、有过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他事业上的长远发展。他的事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对于李国庆来说,俞渝的出现是其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时刻。
一天,1996年,在李国庆为公司年利润超过百万而沾沾自喜之时,一个朋友的话让他如梦初醒,“别看你的公司每年有几百万的利润,和美国人相比,只能算他们一年的工资”。
为求证,李国庆安排好公司的工作,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到了美国,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公司是多么弱小。思考再三,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的李国庆开始和一些投资商接触。
就在李国庆参加一个纽约朋友的聚会时,通过朋友的引见他和俞渝相识了。当朋友讲述俞渝在华尔街闯荡多年的经历时,他感觉俞渝是一个才女,这个人就是他要找的人生伴侣。于是,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追到这位中国姑娘。
在随后的接触中,李国庆的坦诚与活力深深地打动了俞渝,相识仅3个月,俞渝就与李国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拷贝“亚马逊”模式
婚后的俞渝把美国的公司卖掉之后便和李国庆踏上了回国之路。在一次看到李国庆书桌上的图书市场报告时,俞渝联想到在1995年她所关注过的亚马逊网上书店。
随后俞渝搜集到亚马逊网上书店的成立和它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她发现卖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出版社和读者的直接联系,而亚马逊通过网络实现了。就在这时,一个建立“中国亚马逊”的想法油然而生。通过多年对资本市场的了解,俞渝深知,只有拷贝“亚马逊”模式,公司才能有好的开始,才能在华尔街得到资本市场承认,为以后的上市打好基础。为此,他们针对市场做了细致的分析,发现国内没有一个动态更新的书目数据库,这同时也导致国内并不具备开网上书店的条件。
经过反复思考,他们决定先从建立中国的可供书目数据库开始入手。通过和北大校方的沟通,他们将北大图书馆系和北大分校图书馆系的学生进行整体训练,训练结束后到各个出版社进行数据普查。为了赶时间,他们在各个出版社的仓库里,一钻就是几天,没日没夜地翻阅那些发黄的资料。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俞渝和李国庆拿到了一张数据库普查清单——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单。但要把手里的这张数据单做成一个动态数据库,对于正处于摸索阶段的李国庆夫妇来说是艰巨的。之后,这项工作一做就是3年。然而,3年的努力不仅迎来了一个独立的数据库产品问世,而且引来了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日本软银(Softbank)等公司的800万美元风险投资。
屋漏又遭连夜雨
2000年初,李国庆意识到两点,一是,互联网只能有一个第一,这个行业如果做,就一定要做最大;二是,出击速度决定一切。
对此,李国庆做了一个800万元的投放计划,并一反常态地弃网投而选择远离互联网的传统广告投放。他很快在上海和北京投了三条公交线路的车身广告,之后又在《南方周末》一个半版的广告,共花掉400万元。没过多久,李国庆和俞渝发现400万的投入连一个水花都没有溅起来,瞬间就被无声无息地淹没了。事后,李国庆进行了认真的市场分析,发现这仅仅只是“赔钱”的开始。
为了不让当当网的“赔钱”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俞渝从跨国公司挖来多位高级人才组建了一个豪华团队。然而,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是,2000年底,纽交所的崩盘,使期权变成了废纸,让许多人对互联网失去了信心。而豪华团队成员加入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得到当当网的期权,以及看好当当网以后上市的前景。显而易见,当时遭遇的互联网寒冬,对于刚组建不久的豪华团队来说,用瞬间瓦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默契配合改变紧张局面
2001年初,为了扭转局面,李国庆迅速在国内招集业内精英,重新组建团队,以保证当当网的正常运营。与此同时,俞渝做出了最大可能压缩成本方案。方案中,当当网对除技术开发以外的投入做最大可能压缩,如当当网在扩展库房后,要把拆卸下来的旧货架维修后进行二次利用;在包装商品时,只用塑料袋以代替成本更高的纸箱;为节省物流配送成本,当当网在城际之间的集中配送环节大多选择自己配送。此外,当当网还通过“战略采购合作”来不断降低采购成本。凭借李国庆和俞渝的默契配合,当当网很快从逆境中走出,并且优异成绩日渐凸显。
矛盾接踵而来
2003年,在李国庆和俞渝的不懈努力下,当当在经历几年的“烧钱”阶段后,开始“收钱进账”,销售规模一举突破8000万元人民币。因为有了足够的资金,当当很快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图书音像书店,占大陆图书市场图书品种的90%。可是,也就在这一年,李国庆夫妇和股东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2003年6月,李国庆夫妇提出要股东奖励创业股份的要求,希望将增值部分分一半给管理团队作为奖励。因李国庆夫妇提出奖励的比例过高,这个要求很快遭到了股东的集体反对。由于双方在讨论的时候只有口头承诺并无书面协议,因此,每次在这个问题上融资双方谈论的都不欢而散。
资本博弈
双方僵持的局面直到2003年8月,因老虎基金的出现而打破。自老虎基金在中国投资了卓越网、e龙网两家电子商务网站之后,随后便把目光投向了当当网。凭借俞渝在华尔街多年练就的谈判技巧,以及IDG、卢森堡剑桥、软银的急于套现,当当很快就和老虎科技基金达成了投资意向。
随后,李国庆打出辞职变现另起炉灶这张牌。这一举动得到了老虎基金的支持,表示愿意将此次投给当当网的全部1100万美元转投给新成立的公司,并且投资金额可以继续追加。
而此时的当当网的现有资金仅剩下100万美元,还处于跑马圈地、亏损经营的状态。如果李国庆夫妇带领管理团队另立门户,IDG、软银、卢森堡剑桥就要在100万美元的基础上追加投资才能支撑当当网的正常运营。与此同时,失去一个稳定的管理团队,还将意味着投资风险会更大。
针对当时的形势,三个投资方最后不得不屈服,同意接受老虎基金的投资,并由老虎基金出面,向老股东买走一些股份,再转送给管理团队这一举措。
2003年12月23日,当当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予以正式批准,作为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当网直接获得外资图书零售资格后,相应的运营流程更加简化,带来了成本的继续降低,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竞争力。这让俞渝发现了当当网和老虎基金谈判的重要砝码。
12月底,当当网被估值7000万美元,李国庆夫妇与老虎科技基金签订融资1100万美元资金协议。由于换了一个时机和“玩家”,在协议签订不久,老虎科技基金才发现卓越网当时融资5200万人民币让出20%的股份,而当当网却用18.3%的股份融到1100万美元。
为此,老虎科技基金以资金推迟到账的方式来回应对当当网的高投资。在等待期间,俞渝曾与老虎基金谈判代表几度争执,甚至威胁道“现在交割期限已过,当当已经有权找新的投资人”。俞渝所说的“新的投资人”就是他们夫妇在美国与老虎基金面谈期间,曾秘访过的亚马逊。
亚马逊公司的出现,对老虎科技基金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几经拖延,在激烈的利益交锋和一次次不欢而散的电话会谈之后,老虎科技于2004年2月25日不得不兑现两个月前的承诺,将约定的1100万美元划到当当账户上。这时,IDG、卢森堡剑桥、软银等几家投资公司的股份减持为23%,当当网管理层的股份则涨到59.5%。
要时机成熟,也要准备充足
时间来到2006年,这时,李国庆夫妇发现当当网上市时机已趋于成熟,为做好上市前的充足准备,再次融资必不可少。
同年7月,当当网正式对外宣布完成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2700万美元,出让12%股份,并且这些资金已经全部到账。而主要投资方为DCM(DCM-Doll Capital Management),同时参与注资的还有华登国际和Alto Global。这时的李国庆夫妇持股总计43.8%。
企业管理架构改造完成
2007年的6月4日,随着当当网上市步伐的日益临近,李国庆夫妇希望彻底改造当当网的管理模式,以消除外界和投资人的疑虑。为此,当当网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团队。
新团队以CTO戴修宪,行政副总裁蒋泾,分管市场营销的副总裁陈腾华为主。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视:
戴修宪(美籍华人)在加盟当当网之前,曾供职于eBay、Yahoo购物等国外互联网公司,并先后担任数据库工程师、数据库架构师、技术顾问和地区电子商务工程负责人等职位。
蒋泾出身传统卖场,6年前加盟家乐福,后来去了华润万家。蒋泾称,在未来,网上互联网购物一定会逐渐影响现代零售模式,这种趋势正是自己现在投身互联网的最好时机。
陈腾华则曾在宝洁公司、雀巢公司、可口可乐、新浪网、诺基亚等公司任职,是资深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并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管理经验。
在上市前夕加强管理团队的做法颇为常见,而当当网能够吸引如此多的业界精英,为上市造势,可谓点睛的一笔。
天道酬勤
2010年12月8日,中国著名电子商务网站当当网在美国上市后便一路飙升,截至当天收盘时,当当报收于29.91美元,股价上涨86.94%。
当天,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夫妇的身价达8.67亿美元。
上市第二天,当当网报收于31.16美元,上涨1.25美元,涨幅为4.18%。
截至2010年,已成立11年的当当网公开资料显示,当当网2009年营收14.5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0.6%;2010年前三季度净营收15.7亿元,同比增长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