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

80酷酷网    80kuku.com

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汉武故事》载其初名为“彘”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我国著名的皇帝。在中国史上排第一。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汉朝在中国史上拥有十几位皇帝,乃至21世纪的今天,强大的气息依然存在,乃至影响到国内外!我们的籍贯汉就是来自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图1)

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图2)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治国思想,《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因此,对于这一重大思想,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

汉初,在政治上采取的是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也就是无为而治。汉高祖刘邦不喜欢儒学,这也导致儒学在汉初几乎断绝。

文景两帝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转变趋势。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那么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儒家的仁政主张,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吏治水平,在汉武帝看来,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所以从他登基后他便开始向儒家看齐。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对汉武帝说,现在推荐的官员,都是喜欢法家的思想,但不利于统一思想。于是汉武帝让各地官员推荐懂得儒家思想的人,他还亲自主持考试,董仲舒就是这个时期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

可以说董仲舒的思想,恰好迎合了汉武帝的思想,也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先后以十一年之久,历经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士、绌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六个阶段,由政治开路到理论完成继而组织实现。

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图3)

影视剧照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了,真正全面的确立已经是隋唐时期的事了!

期间对于军事外交汉武帝也是胸怀大略。西汉初年面对匈奴非常被动,,开国皇帝刘邦在对匈奴作战中差点没有回来,刘邦不得已采取了和亲政策。刘彻登基后起先也是韬光养晦,后来开始采取强硬态度,这才有了后来的名将卫青以及霍去病,经过他们的几次打击,匈奴力量被大大削弱,虽然没有彻底臣服西汉,但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对西域

西域本来是匈奴的势力范围,经过对匈奴的打击,匈奴已经力不从心了,而在对匈奴的作战中,汉武帝也加强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络,当然了,其中很大的原因主要是希望能够对匈奴东西夹击。

虽然这个政策没有成功,但汉武帝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和拉拢、利诱,展开了对西域诸国的外交和政治攻势。

汉武帝的一系列举措

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图4)

,不仅确立了对葱岭以东的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同时使丝绸之路对汉朝逐渐畅通。

除了西域,其实西汉也与印度,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以及东亚的日本等国有了友好往来关系。

朝鲜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汉初的时候燕王卢绾叛乱,燕人卫满率千余人奔朝鲜,后来被立为朝鲜王,汉武帝登基后感到了朝鲜的威胁,于是发兵将其消灭汉,并在其原境内设汉四郡统治。

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图5)

越南

当时越南还不是越南,而是南越,是岭南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是由赵佗建立的。汉初成为了藩属国之一,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却不太老实了,最终被西汉灭了,而汉武帝此举也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

印度古时候称为“身毒”或“天竺”。两国很早就有了交往,张骞的副使也到过身毒。

由于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西汉与当时的很多国家都有了交往。

汉武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杰出的君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他还开辟了广大疆域,奠定了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版图的基础!

总体来说汉武帝一生功大于过,穷兵黩武也为此时大汉朝的辉煌埋下了隐患!

还有很多关于人物方面的细节还没仔细描述?,请更新后阅读!

汉武帝的生平功绩(汉武帝生平简介)(图6)

谢谢支持点赞,也是我的动力![比心][比心][比心]

以上就是汉武帝生平简介(汉武帝的生平功绩)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