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水:正视小三儿现象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鸿水
《蜗居》让人关注房奴的同时,更关注小三儿现象。坦率地讲,六六的小说写得挺一般的,小说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没有看电视剧更抓人。小说的语言挺一般,但电视剧做得挺丰满。不论是导演对于剧情的掌控,还是演员的遴选以及表演都非常到位,加上目前社会对于房子的关注等综合因素,使得该剧的泛社会化讨论比较激烈。
《蜗居》的主题是“蜗居”现象,但实际上更大的篇幅对小三儿的浓墨重彩。听说该剧要被封杀,昨天总局做了否定。此举是明智的。其实,我觉得正视小三儿现象比什么都重要。小三儿现象实际上是人性被束缚后的怪胎。因为我们倡导的是一夫一妻制,这种制度表面上是男女平等,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束缚。人是情感动物,男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喜欢一个女人,女人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喜欢一个男人。只是,一纸文书就两个男女给合法了,是我们的道德和法律把人性给圈养起来了。
我曾经在《都是小三转正惹的祸》一文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被查处的党员干部中95%的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也就意味着小三儿、小四儿、小五儿之类的现象并非个案。只是其存在方式不尽相同。因为,小三儿之所以依附于官员干部,恐怕要的不仅仅是所谓的爱情,官员的权势以及各种权力所衍生的其他便宜可能是小三儿们更钟情的。这恐怕就是现状、现实。法律禁止一夫多妻,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法律意义上的妻子可以只有一个,但“小三儿”、“小四儿”却并非仅此一人。不同的是,有人因此荣华富贵,有人黯然悲泣罢了。
所以我说,正视小三儿现象比什么都重要。实际上,“小三儿”的出现,也是和谐的一部分。我和司马平邦还争论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说在《蜗居》中把宋思明写得太好了。我不这么认为,难道有宋思明就一定得是面目狰狞,且情感****的吗?这个未必吧。生活当中的人们无论长相如何,内心如何诲淫诲盗,但一定会写在脸上,长在形象上吗?显然不是,你不可能从一个人的外表上看到他的内心。人和人不一样,人是最复杂的情感动物。比如:洛阳某规划局局长黄某有一个绰号:集邮局长。因为黄局长生性风流,除了九大固定情妇之外,黄局长拈花惹草从不停歇,把和女人的艳史当作集邮一样收藏。如此看来,此人还是比较有国际味道的,兴趣爱好也比较雅致。就像该局长的9大情妇一样,我觉得多数“小三儿”是安于现状的。因为他们既然选择了做官员的小三儿、小四儿等等,就一定注定了他们的交易并不是以爱情为基准。但是,黄局长爱集邮,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爱集邮。个体终归是个体。
小三儿的筹码无非有二:青春和身体。她们赢得官员的宠信无非就是靠这两个重要筹码。当然,有些官员可能出于其他目的有其他的考虑而选择其他所需的小三儿,但其主要筹码还是具有其普遍性的。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所说:对于男人钱不是最终的消费品,而对女人的拥有从来就是男权社会中一个不成文的成功标志,这可解释情妇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李银河的说法还是代表了小三儿们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属性。而这种社会属性带给某些官员们的反思和代价也是较为沉重的。所以,《蜗居》中的宋思明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在主流价值观面前,作者不可能让他有好结果,但并不意味着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啊,还是上面提到的那句话:正视小三儿现象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