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网络搜索的强大已经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搜索依赖症”。
然而,正如硬币都有两面,网络搜索在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抄袭者开了方便之门,近来媒体数度曝光的论文抄袭就是佐证。
网络搜索,让人欢喜让人忧……
搜索是工具,使用在个人
艾凯(文员)
网络搜索,实在是太强、太方便了。
我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翻案的文章,需要例子,就想到了项羽。当年项羽乌江自刎,刚开始人们都说项羽无脸见江东父老,死得悲壮。后来好像是唐代的杜牧说了句“卷土重来未可期”,意思是你到江东搬救兵,没准还能把局面扳回来呢,就这样自杀了,多没出息。到了宋代,好像是王安石又翻回去了,他的说法是,项羽就是到了江东,江东人还会为项羽卖命吗?
我只记得个大概,因为当初看闲书时只是一眼掠过。于是发动搜索引擎——只要打上“项羽+杜牧”,就可以把要找的诗、诗人、七七八八相关的统统找全。围绕项羽自杀这件事,写过诗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写过文章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哈哈,一网打尽。
放在过去,这工作量大咧。先要在杜牧诗集中找,由于不记得诗名,只好一首首查,好不容易找到那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诗的注释写得好点的,会有王安石的那首,如果写注释的人就事论事,惨了,接着在王安石诗集里找吧。
我20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学文科。当时,文科生非常非常崇拜一个人,那就是钱钟书。为什么,因为老先生记性好。站在旧书摊前看书,看完回去,能把书背出来。过目不忘!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过目不忘是多么有用啊。有了网络,想来现在人不那么崇拜钱钟书了。记不清楚,上网搜搜,简单来兮。
网络搜索太知人意了。年终总结、学习体会、读书心得……甚至情书,统统都可以搜到。而且分得很细,比如说年终总结,还分企业类、事业类……大类下又分小类,每一类中,还分小八腊子档、中层干部档、高层领导档,挑到合适的,只要“Ctrl+C”加上“Ctrl+V”,稍加修改就可以了。
还有记者们写稿。有一年世界杯在德国举行,咱们呼啦啦去了大量记者,中国人买的那点球票全交给记者都不够。进不了球场,看不了球怎么写啊;好像也没几个记者懂德语,不能交流怎么采访啊。后来发现,吾辈这点担心全属多余——网络时代啦,到了德国上中国网站扒文章。唯一比在国内看电视转播写文章牛的是“本报记者某某某从德国某地发回报道”。
到了去年的奥运会,有时连新闻发布会都没几个记者去了,大家都在网上忙,谁还有空去听活人讲话。
网络这么方便,但如果把论文抄袭、网上卖试题、网上卖作弊工具……一切污七八糟的事都赖在网络头上,那就不对了。
煤气公司把天然气接到千家万户,是给人做饭烧水的,偏偏老有人开煤气自杀,结果人没死成,房子震塌一大片,殃及楼上楼下。这能怪天然气公司吗?
一样的道理,网络只是个工具,怎么用,全在于人。
百度有度,自我把关
桂子(人力资源主管)
前两天,在某网站看到一位编辑发的征稿帖子:“如果你不是郭敬明,请勿抄袭。如果被我发现,我会扎草人用针扎你。”虽然是个半开玩笑的提醒,但传递的是编辑对抄袭的无比愤恨。
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轻点鼠标,各取所需的百花园即在眼前。有一次,同事小张评职称要写论文,我嘱咐他一定要认真,还给他介绍了不少参考资料。他说:“您那是老黄历了,现在谁还费那些劲啊?”我说:“别和我抖机灵,百度出的论文,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网络高手,人家也不是傻子。你要敢抄袭论文,打我这里就通不过。”
其实,我也经常使用百度,熟知其中之奥妙。但使用越方便,你越应该头脑清醒,因为当一个工具被天下人普遍利用的时候,它的双面效应就越发地显现出来,等于有更多的眼睛在死盯着你。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度:写单位内部的发言稿或系统内的经验介绍材料(不在媒体上发表的),可以借鉴网上的文章,取其结构,为我所用,一不用其换名,二不从中渔利,只为应付差事,节省点时间而已。
如果是写论文,那就老老实实地到图书馆查资料,网络上的文章充其量只能做个参考,从结构到内容都要自己动手,因为论文不但是个人水平的见证,更是个人品质的见证,不能因为一时之便,让“文偷”的帽子在个人技术档案中戴一辈子。
若在媒体上发表文章,那就更要慎之又慎,即便是300字的短文,也一字不能抄。现在的文友大都是“全国一盘棋”,一起报喜,一起报“忧”,你抄着方便,人家揪着更方便,全国网友的火眼金睛下,你再能耐也难逃监督。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编辑和作者能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那是多少篇文章、多少次默契换来的,焉能因蝇头小利砸了自己的牌子?
其实,百度、谷歌的方便之处不在于抄袭,而在于能更好地学习。闲来无事,搜索佳作美文,满目清新之中,那“投石击破水中天”的灵机一动是最好的感觉,因为,你获得了灵感。有了灵感,还怕没收获吗?
Google一搜,无所遁形
何泛泛(高级策划)
还记得换工作的时候,新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似乎并不相信,眼前的这个丫头居然服务过世界500强。面对质疑,我的急性子特征又冒了出来:你可以在网络用Google搜,可以搜到我写的案例分析,还有媒体对我的采访。
入职后,马上面临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众多竞标的咨询公司中,选择合适的公司作为年度合作伙伴。
请外脑可不是说着玩的。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公司要和其中的一家公司像合伙人一样,从公司的整体形象到新品开发,一起并肩作战。
每一家递交的资料看起来都很美好。竞标的时候,每一家都极尽能事,画了一个撒满芝麻的美好大饼放在我们面前,让老板心花怒放。老板下令:定哪一家,最初选择权交给你们部门了。
好在现在有网络,咱不怕两眼一抹黑。上Google,搜新闻,搜报道,搜简介,居然真的有收获。其中一家咨询公司,很明显就是一个挂着招牌接私单的主,这自然不能用;还有一家,其提供的成功案例,在业界看来,却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我们在电脑前,边搜索,边瀑布汗。还剩下两个,算是比较靠谱一点的了。
最后,我把搜集来的情报一一向老板汇报,老板最终在剩下的两家中,选择了最符合企业情况的一家。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选择是明智的,那家咨询公司的确很专业,后期执行也很到位。我算是在新公司站稳了脚跟。
网络很神奇,很强大,所以做人做事千万别忽悠。海底光缆会在一秒中的时间内,让你无所遁形。
和儿子一起搜搜搜
华山(教师)
网络时代几乎是一夜之间来临,我接受网络,就如同接受水一样自然。别说“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这样的工具性行为了,就是闲余无聊,还要在网上下棋,看小说,玩游戏,用即时工具和远在美国的童年伙伴聊天,就如同他始终在我身边。
网络是生活,须臾不可少。对我这样的文字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要不是很严格的学术文章,要找到各种版本不同的出处,一般拿不准的名词解释,打开百度,上了谷歌,基本就可以解决。
当然这是工作。有人说这对抄袭者来说真是方便了。鼠标一摇一晃,左右点击一下,你需要的资料就完全可以移到自己的名下。这是允许的,只要是为了引用,证明别人和你的看法一致。我也经常如此。想到遥远的康德说过什么话,但就是记不住在他哪本书里,也想不起来谁的译本更好,蓝公武先生,还是邓晓芒先生?于是搜搜搜,当这些文字出现在自己电脑屏幕上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记忆里的终于成真,视野里的虚无变成了现实,真是好高兴。要不然,去翻书,那可要找死人的。因为你无法记得这些你需要的至理名言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哪一译本的哪一页上。无人有这么好的记忆。
每次我搜搜搜,只要找到了结果,我就会从心里感谢那些把答案贴在百度知道吧里的人。要是没有他们的辛苦,我怎么会这么顺理成章地找到这些东西?
搜搜搜最大的喜悦,还在和儿子一起搜搜搜。因为假期总要和孩子一起去旅游。比如去北京,就可以先搜搜搜地找出景点和门票,找出哪里有什么上海吃不到的东西。儿子没有去过,我去过。但我的转述,没有儿子事前搜索管用。因为那是他的密电码,他找到后,到了北京,按图索骥地来到一家炸酱面馆,或者找到他在课文中知道的鲁迅先生一棵枣树和另外一棵枣树的纪念馆,那种以实地和搜搜搜对应的喜悦,直使得儿子觉得“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的喜悦。
网络搜搜搜,是好事,但不是你可以剽窃的理由。我看到有人以为可以搜搜搜而剪切粘帖,把别人的劳动变成自己的所有,有些不齿,但也不意外。因为所有的好工具,无一例外地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犯罪的机会。
历史总是这样说故事的。比如一把锋利的刀,本来不可以用来杀人,结果却往往成为凶器;即使非常中性的汽车,也可以被坏人用来运输毒品。
总之搜搜搜不是问题,问题是所有的利器,都不该是你用来方便盗窃的工具。
暗悔“人肉搜索”情敌
哈皮(策划)
策划,整天要和各种陌生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崭新的知识,先上网搜索一下背景资料已经内化为一种固定习惯,所以,百度被我设为浏览器首页也是理所当然了。不仅是工作,生活上也一样,出门前先要查查距离和交通路线,请客前先要搜索下饭店的人均消费和特色菜,购物前也要先看看最近商场里都有哪些优惠。
正是因为习惯了遇人遇事先搜索,因此,我居然在遭遇一段三角恋情时,也情不自禁把情敌给人肉搜索了一下,虽然中途良心发现戛然而止,但事后想想,常常还为自己的卑鄙羞愧不已。
那时候,我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通过她口中的一些蛛丝马迹,知道了她先生在易趣上出售电子用品的商铺名。凭借自己的搜索技巧,我轻而易举地顺藤摸瓜,搜到了对方的名字、职业、电话号码、电子邮箱、msn账号,甚至还在msn上向他发出了添加好友的邀请,并迅速被他认证通过,成了msn上随时可以见面的“好友”。
数数手指头,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当时的我,竟如同疯子一样在网上掘地三尺,想搜出他的公司名称、兴趣爱好、人品相貌,甚至于过去就读的学校、学习成绩……凡是能想到的关于她丈夫的一切,我都无比渴望知道。可惜,这个人实在是太默默无闻了,同名同姓甚至出生于同一个区的人搜出了很多,偏偏都不是他。
如此荒唐一段时间后,我猛地惊醒:“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一个大男人在背地里对心爱的女人搞外围调查,这种勾当令我对自己不齿。或许,恋爱真的让人傻到失去理智吧。
无论怎么说,这种人肉搜索的行径是见不得人的。换个角度想想,我从事的职业经常与人打交道,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很容易在搜索引擎上曝光,而且,我确实曾经被“人肉”过,并因此被卷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因此我本人其实是非常害怕被搜索的,我也还学会刻意在网上夹紧尾巴做人,免得留下不光彩的痕迹。可是如今却滥用了网络公器的便利,实在是太不应该。
如今,这段经历已成往事。回首过往,我深深庆幸自己“良心发现”,没有继续沉迷、继续犯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