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央视完整版)
距离东京奥运会的开幕仅剩1个月了。
日本的老百姓好像不怎么高兴,日本政府也是一副苦瓜脸。
最近一个月,关于东京奥运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
民调显示,近9成日本人担心奥运会会使日本新冠疫情反弹。其中,有30.8%的人认为应取消奥运会和残奥会,有约1000名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申请退出。
另外,来自印度等11个国家运动员因为本国疫情严重,赴日后遭遇“特殊待遇”。目前,印度代表团率先控诉日本“搞歧视”。
此前曾有机构预测,如果停办奥运,日本将承受高达1.8万亿日元(折合约1057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如果强行举办,日本奥运,也注定回不了本。
骑虎状态,日本何去何从?
要知道, “东京奥运”的概念,贯穿了长达8年的安倍政权。
在2013年“申奥”成功之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开始有了长期执政的信心,奥运筹备也成了实践“安倍经济学”的重要抓手。
2016年,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安倍甚至亲自出演游戏角色 “马里奥”,在“东京奥运”上深深地打上了他的印记。
毫不夸张地说,东京奥运会能否顺利举行,将直接会影响安倍晋三的历史定位与政治遗产的存续;甚至,还有现任首相菅义伟。
日本是民选政府,但实际上,只有安倍和菅义伟的自民党一家做主。
如此状况,能不能带领国民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赚到钱,就成了自民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指标。
很可惜,这些年日本的GDP增速是负的!
由于日本企业多数保守,这些年并没有大的创新,进而经济陷入了固化状态,老百姓也越来越内卷。
众所周知,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十分严重,人口从2009年的1.28亿下降到了现在1.25亿。
日本政府给钱,给政策,给免费的学校,年轻人还是不愿意生。
如此,安倍对奥运会寄予厚望。
根据东京都政府当时的纸上推算,东京将给日本国内带来约2.9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50亿元)的经济效应。
餐饮、住宿及广告等服务业将受益最大,能够增加约15.2万个就业岗位。
因此,日本前几年在奥运会上的投入,可谓下了血本,就指望奥运能让GDP由负转正,给自民党脸上增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疫情,让日本政府头皮发麻。
亏钱是板上钉钉的了,现在就是一个亏多亏少的问题。
其实跳脱日本之外,我们还要发现,无论有没有疫情,奥运会都不那么赚钱了。
从悉尼的30亿、雅典的90亿,到北京的400亿与索契的500亿美元,历届奥运花费屡破新高。
其中不但充满了贪腐丑闻,国际奥委会与各国政客所承诺的效益,也常被诟病为空头支票。
自1997年后,全球愿意申办奥运的城市越来越少,慕尼黑、斯德哥尔摩、汉堡也纷纷以公投撤销申办奥运。
奥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要想是知道奥运是如何不赚钱的,就先要知道,奥运是怎么赚钱的。
早年,由于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等原因,奥运的主办权一直是乏人问津的。
但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1984年的奥运为洛杉矶政府创造两亿多美元的盈余。
自此以后,奥运就被国际奥委会包装成一个可以带来巨额商机、促进城市建设的全球盛会。
每年的奥运之前,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些经济预测的数据。
比如,Intervista顾问公司曾预测,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创造了107亿美元的产值及24.4万个工作机会。
Grand Thornton顾问公司曾预测, 2012年的伦敦奥运则创造了170亿美元的产值和3.1万个工作机会。
这些数据是否落实呢?没有人跟踪。
但,奥运会的成本是实实在在的。
申办奥运,第一项就是要报名,不管在初选阶段还是在决选阶段,都要付钱给国际奥委会。在初选阶段要15万美元,决选阶段要50万美元。
除了这些小钱之外,申办国还要聘请顾问公司、要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和视频、要请国际奥委会的大小官员喝酒吃饭。
东京申办奥运就花了1亿5千万美元。
还有一个花钱的,是开闭幕典礼。
一直以来,奥运主办国都视开闭幕典礼为促销本国历史文化的大好机会,是打造国家形象的櫉窗,所以钱都花得很大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耗资700万美元,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花费了约8100万欧元。
巨额的支出,往往意味着巨额的“回扣”。
有多夸张?
1998年的日本长野奥运会,主办单位直接销毁了财务资料。
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投入了在奥运会历史上空前绝后的550亿美元,几乎直接重建了索契全城。
从自筹备工作开始算起,奥运工程中存在严重腐败行为的指控就一直不绝,但俄罗斯政府对此始终不闻不问。
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直白地表示,索契的腐败“并没有超过国家普遍水平”。
另外,维安支出也越来越高。
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原来预估的4亿美元,变成了结算时的15亿美元。
如何会出现支出大幅增加的现象?
很简单,营造商、保险公司、房地产业者、建筑公司、投资银行、媒体……都要从中捞一笔油水。
说完成本,该说说收益了。
关于主办奥运和世界杯的收益经常拿来被吹嘘。但事实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成真。
《洛杉矶时报》对2014年里约热内卢世界杯的描述:
“愤怒的里约市民在社群网站上贴出各种价格标签、收据和菜单,价格高到只有西班牙的超现实艺术家才能想得到。”
“平常悠闲的里约人被激怒了”。
因为奥运会发财的,首先是地产和接待相关行业,普通民众,很难享受到福利。
在大兴土木的地区,土地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这当然有利于地主、中间商和投资客,却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
另外,奥运对旅游业到底有没有帮助,也是个问号。
比如2008年到中国观光的人数是2430万,比2007年的2610人还少了6.8%。到北京的观光客人数,2008年8月要比2007年8月少了30%,住房人数少了39%。
还有在2012年伦敦奥运,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在2012年7月和8月这段时间,英国观光客人数要比去年同期少了6.1%,从657万下降为617万。
当然,光对比两个年度的观光客人数增减,也不尽全面。
但现实的大量案例都表明,几乎所有重大赛事中的主办方都是在“赔本赚吆喝”,能实现收支平衡的寥寥无几。
目前,奥运会唯一确定能赚钱的,只有以下几类:
1.只进不出的奥委会;
2.经手项目的官员、企业;
3.主办地房地产商家;
4.顾问机构。
总而言之,日本奥运之后,我们或许应该更全面地看待此类盛会。
面子固然重要,但赔钱的事情,还是要少做。
君子务实不务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