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80酷酷网    80kuku.com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一次,一个匈奴的降将告诉武帝说,以前生活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有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叫月氏国。后来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了它,老上单于更是把月氏国的国王给杀了,用他的头骨做成饮具。月氏人实在忍受不了匈双的侮辱和奴役,就带着对匈奴的仇恨迁徒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汉朝要想彻底打败匈奴,就应该想办法和月氏国联合起来。汉武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全国招募能够出使月氏国的人。

张骞通西域立不世之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汉中(今陕西汉中)人张骞出使月氏国。此次出使充满了艰难险阻,出使的队伍要想顺利到达月氏国,就必须从匈奴控制的地区经过。匈奴人能轻易放他们过去吗?果然,当张骞带着队伍刚行进到匈奴的领地时,就被匈奴人发现并关了起来。一关就是十年。张骞虽然没有丢了性命,但他却因为没有完成使命而每日焦虑。一天夜里,张骞和手下人趁匈奴人不备,成功逃了出来,他们一直向西逃走。几个月之后,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十分富有、强大的国家,想和汉朝结交,当听说张骞一行人是汉朝派来的使者时,对他们礼遇有加,而且还给他们配备了向导和翻译。在向导和翻译的共同帮助下,张骞又来到康居国,然后又继续行进,终于来到了月氏国。张骞在月氏国了解到,这里的人虽然背井离乡,但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并且已经很久没有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犯,时间一长,他们对匈奴的仇恨也淡化了。张骞在月氏国待了一年多,虽然每天衣食无忧,可是月氏国王始终不提找匈奴报仇的事。张骞见事已至此,于是踏上了返回中原的征途。起程之前,张骞就规划好了路线,他本打算绕道走,避开匈奴人的领地返回中原。离开月氏不久,张赛却再次被匈奴人抓获,再次被关了起米。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张骞趁匈奴内乱之机,又逃了出来,回到了长安。汉武帝听说张骞回来了,马上召见了他。虽然张骞没有完成联合月氏的任务,但武帝并没有怪罪他,还封他为太中大夫,和他一起回来的甘父也得到了武帝的封赏。当初,跟着张骞一起出使的百余人中,只有张骞和甘父活着回到了长安。虽然这次出使并没有帮助汉朝成功联合月氏,但武帝从张骞口中听到了很多关于西域国家的事情,这更加坚定了武帝打开汉朝与西城交通的决心。

张骞通西域立不世之功

公元前119年,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让他带领着三百余人和许多牛羊牲畜、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等前往西域出使乌孙国,并且给张骞派了很多的副手,嘱咐张骞每经过一个国家,就挑选一名副手留在当地。于是,张骞一行来到了乌孙国。乌孙国和匈奴离得很近,是匈奴的一个附属国。乌孙国王对汉朝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接见张骞时显得做慢无礼。张骞在乌孙国的大殿上不卑不亢地传达汉武帝的旨意说:“如果乌孙国能够向东迁移,回到自己以前生活居住的地方,那么大汉朝愿意和你们世世代代和睦友好。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如果您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大汉朝将会派人送一名公主许配给您做夫人。这样的话,我们两国就成了兄弟之邦,共享富贵,共担患难。如果匈奴敢对我们无礼,我们就联合起来打败他。"乌孙国王并没有立刻答复张骞,他想到自己的国家离汉朝路途遥远,并且对汉朝又不太了解,手下的大臣们又都害怕匈奴,所以不感意东迁。张骞在乌孙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见得不到答复,于是他便向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派出副使进行联系。又过了一年左右,乌孙国王见汉朝使者确实很有诚意,于是派出了使者、翻译及向导跟随张骞来到了长安,表面上说是为了答谢,实则是派人前来打探一下汉朝的大小强弱。一年多以后,张骞派出去的副使陆陆续续回到长安,而且还带回了别国的使者。从此,西域各国同汉朝的交往渐渐频繁起来。

张骞通西域立不世之功

张骞的两次出使,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其功并不仅仅是外交,也是一次完美的考察过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建立,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而张骞的身上所呈现出的中华美德和信仰,更是值得后世人的学习和敬仰。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神话故事的名字(神话故事的名字有哪些二年级)

下一篇通知的写法(通知的写法格式)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