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是什么(apc是什么牌子)

80酷酷网    80kuku.com

apc是什么(apc是什么牌子)

前几天,有网友问我,美国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8.0%之间就可以了,中国为什么控制得更加严格,到底谁说的更对。

其实关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到底控制在多少更合理,目前是存在争议的。大多数国家的糖尿病指南建议一般人控制在7.0%以下。提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8.0%的只是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PC)。美国内部也是不统一的,比如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都是倾向于7.0%以下,甚至更严格控制在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一、先谈一谈糖化血红蛋白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想必不会陌生。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红细胞里面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够衡量过去2-3个月患者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对糖尿病足够重视,应该每3-6个月就会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通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估计平均血糖水平,比如

  • 糖化血红蛋白在6.0%,平均血糖水平在7.0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在7.0%,平均血糖水平在8.6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在8.0%,平均血糖水平在10.2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在9.0%,平均血糖水平在11.8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在10.0%,平均血糖水平在13.4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在11.0%,平均血糖水平在14.9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在12.0%,平均血糖水平在16.5mmol/L左右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二、美国APC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8.0%之间

在2018年3月份的时候,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发布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的宽松一点,他们建议非孕期的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8.0%之间,而且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建议减少一些降糖药。

他们从临床试验中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太严格没有额外的好处,反而使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增多,有些老年人,发生低血糖之后容易诱发心梗、脑梗这些疾病。另外,血糖控制的低,降糖药的用量就更大,这是浪费钱。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三、我国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建议

我国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建议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在7.0%以下。

而对于糖尿病时间较短,年龄比较轻的,预期寿命比较长,没有什么并发症的患者,建议控制在6.5%以下。

而对于糖尿病时间比较久,已经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0%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我国的指南为什么不认同美国APC的糖化血红蛋白建议

制定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的指南的依据主要是以下4个临床试验。包括我国的指南以及美国APC的而指南,最后的标准不同主要是对4个临床试验的解读不一样造成的。

4个临床研究分别是: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控制行动(ACCORD)、糖尿病与血管疾病行动:达美康缓释片与百普乐对照研究(ADVANCE)和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

一、四个研究的区别:

  • UKPDS的研究对象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其他3个研究的对象都是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也有有些人已经有心血管疾病。

    • UKPDS结果显示强化降糖,也就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有明显的微血管获益(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短期内没有大血管获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等)。但是后续的研究表明,强化降糖组,无论是大血管病变还是微血管病变以及全因死亡率都下降。

    • 另外,3个研究表明,强化降糖有微血管获益,但是没有大血管获益。后续的研究也没有发现大血管获益。而且强化降糖带来的后果是不良反应增加,尤其是低血糖风险。甚至ACCORD研究观察到强化降糖,导致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二、美国APC观点

  • 美国APC认为ACCORD、VADT、ADVANCE这3个临床研究,将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到7.0%以下,没有出现大血管的获益,反而使得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血糖要降低的,降糖药就要多用。他们认为没必要降得太低,非孕期的糖尿病患者降低到7.0%-8.0%就可以了。

  • 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到6.5%以下了,需要停药或者减药,使糖化血红蛋白升上来。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三、中国指南的观点

  • 中国指南认为,美国APC过分地看重不良反应,而没有看到好处。从UKPDS这个临床试验来看,强化降糖是有大血管获益的。而其他三个研究之所以没有大血管获益,是因为两者研究对象不一样。

  • UKPDS的研究对象是刚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而另外3个研究则是糖尿病多年,其中一部分研究对象已经有大血管病变。研究对象不一样,导致结果也不一样。

  • 两者结果不一样,说明已经在诊断糖尿病的初期就应该严格的控制血糖,这样就会有微血管和大血管的获益。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人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国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有所区分的,大多数人控制在7.0%以下,有些年轻的、糖尿病时间短的,控制在6.5%以下。年纪大的,糖尿病时间长的,有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在8.0%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陈大夫的一些观点

我本人自然是赞同我国糖尿病指南的观点的。事实上,美国APC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我前面提到过,在美国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都是倾向于控制在7.0%以下,甚至更严格控制在6.5%以下。

美国APC指南说得太笼统了。非孕期糖尿病患者控制在7.0%-8.0%之间。难道刚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20年的人能一样吗?很显然是不一样的。糖尿病病程长,意味着年纪大,并发症可能更大,血糖也更难控制。而年纪轻的,糖尿病时间短的就不一样了,并发症少,年轻、血糖更好控制。

而糖尿病患者中,年纪相对较轻的,身体相对健康的比例更大。比如美国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小于65岁,而且身体相对健康的占60%;而年龄大于6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身体相对健康的超过一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少于65岁的占54.4%,病程小于10年的比例达66%,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占1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中,身体很差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还是占少数。而糖化血红蛋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控制在多少更加科学。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中国 VS 美国APC标准,哪一个更靠谱?

总结:

从以上研究也能看出,糖尿病的早期严格控制好血糖很重要,不但有微血管的获益,还有大血管的获益,甚至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而糖尿病病程长了,好处就少了,而且不能控制得太严格,因为不良反应也更多。#心血管科普排位赛#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的文章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网页字体变小了怎么办(浏览器网页字体变小怎么办)

下一篇上海黄兴路(我住在黄兴路上幸福)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