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道不完的情意,写不尽的愁思)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篇各增三个字,移其韵与结尾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篇四句三平韵,下篇四句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玉上钩》、《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情景交融,使读者身临其境。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开篇一句“手卷珠帘上玉钩”,便将读者引入词中,直接叙述动作:词人卷珠帘,看到了什么没有直说,只是借此抒发愁怨,“依前春恨锁重楼”,看来是帘外所见之景物,勾起了词人的春恨。接下来便写出春恨的原因,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风吹得落花飘飞,而那无人理会的落花,令词人想到自己飘零无依,他的愁怨正是源于此。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进一步揭示出春恨的真正原因:未见青鸟传信,说明词人与心上人失去联络,相见无期,这不禁令词人心生愁怨。这里“丁香结”用来喻指因思念恋人而相思难解。最后作者以景语结尾“回首绿波三楚幕,接天流”,楚天日暮,江水接天,这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他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化为的具体形象;那滚滚长江水,不正是他心中无尽的愁思吗?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这首词写的是秋怨。上篇着重写景,景中含情。第一句点明时令:荷花香味散尽,荷叶枯残,说明此时正值深秋。“消”字和“残”字写出了秋的残衰,隐隐约约流露出词人的惆怅之情。“西风愁起绿波间”,接着词人写荷塘里的水,西风即秋风,“绿波”指秋水,一个“愁”字,将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西风之中,“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词人进一步写悲秋之情,春光憔悴了,人也跟着憔悴。随着时间的流逝,造成春愁人也愁,万般憔悴的时候,自然会“不堪看”。
词的下篇,以梦抒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如今已至深秋之际,一片萧索。那么词人能否在梦中得到片刻的慰藉呢?词人梦到了边塞之地,南唐的边境屡遭敌国侵犯,这使身为一国之君的词人深感忧虑,看来在梦中,词人不仅难以排解自己的愁绪,反而更增添了一丝哀愁,那么醒来又如何呢?“小楼吹彻玉笙寒”,醒来后,他听到小楼吹笙寒而声咽,这一句反映出词人孤独的心境,“多少泪珠无限恨”,环境凄清,人世悲凉,这一切愁怨交织在一起,不仅让人潸然泪下,无奈之中词人只能“倚栏杆”,这是排遣,又是无奈凝思,或二者兼有之。
摊破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这首词是纳兰为亡妻而作。1674年,纳兰二十岁时,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奇,赐淑人。那时卢氏风华正茂,而且史书上记载她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这样的女子,自然是纳兰的最爱,夫妻二人婚后感情非常好。可天妒有情人,婚后三年,卢氏便死于难产,这给多情的纳兰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从此他“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之后纳兰的词一度都是很消极的,他为卢氏写了很多悼亡词,流露出哀婉凄楚,无尽的相思之情。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只有在他的悼亡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昔日纳兰的风采。
开篇用典故,在幽僻的地方本来是谢道韫的家,可是如今却是一片荒芜。这里纳兰的意思是,想需要写出光阴无情,曾经美丽的身影,如今被埋葬在一片黄沙之中。但实际上纳兰是在映射自己的妻子,曾经美丽温婉的妻子,如今也永远的离开了她。纳兰无计可施,愁绪无法排解,只有在黄昏下数归鸦。这里纳兰将自己缅怀亡妻的心情刻画到极致。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如同浮萍一样半生岁月就这样转瞬即逝。纳兰既是在道亡妻子,又是在伤感自己,这样二者相互结合,更令后人感受到纳兰与卢氏之间深厚的夫妻感情。
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把名花都摧残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飘荡在天涯。下片中一宵冷雨葬名花,令读者想起了黛玉葬花,仿佛能够感同身受,看到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悲伤。最后一句,点明主旨:无论爱人死去多久,无论她的魂飘多远,爱是永远不能忘怀的。
这首词意境很美,是纳兰词中的极品之作,词意在晦涩中透着纳兰独有的淡雅气息。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