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的水三大特点)
漓江 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桂林风景的精华所在。漓江历史上曾名桂水,或称桂江、癸水、东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大城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及旅游中心--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独特绝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其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漓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漓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漓江风光最优美的路段,是启程码头到兴坪之间约40公里的河道上。
漓江堪称百里画卷。青峰夹岸,绿水萦洄,峡谷峭壁,悬泉飞瀑,绿洲险滩,奇洞美石,景致万千,画卷随着游船顺流而下逐渐展开,尤以草坪、冠岩、杨堤、兴坪为胜,到达阳朔碧莲峰时为佳胜顶点。
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漓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
1.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宋人张自明的"癸水(指漓江水)江头石似浮",已将它的清亮描写出来了。
2.奇,是指漓江的山,奇异峻美,宋代诗人范成大说:"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陈毅诗赞漓江:"处处呈奇观","足够一生看"。
3.巧,是说漓江风景之奇巧。漓江沿途,奇奇怪怪的石山,形象万千,比拟无穷,摹人拟物。"仙人推磨"、"九牛过江"、"猴子抱西瓜"……无不惟妙惟肖。而石崖上的石纹石色,光怪陆离,绚丽多姿,构成许许多多的画面,巧夺天工。
4.变,指的是漓江景致的变化多端。乘船游江,只见两岸的山,一时孤峰直立,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只见漓江的水,忽曲忽直,时缓时急,有时波平浪静,有时浪翻涛滚,银花飞溅。漓江之景,还随着季节、昼夜、早晚、晴雨的不同而变化。真是四季有景,时时皆景,景景不同。尤其是清晨和细雨之时,晨雾烟雨,笼罩群山,若隐若现,藏头露尾,变幻莫测。
象鼻山:景观图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象鼻山 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于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折叠塔山: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 与穿山隔江相望, 北面嵌佛像,寿佛塔。远看如屏风, 亦若舰只行驶江上, 又称"军舰山"。寿佛塔--寿佛塔是桂林景点中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小东江西畔海拔194米的塔山之上,与穿山隔江相望。寿佛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式楼阁式佛塔,青砖叠砌浇灰浆,高13.3米。近看塔山旁边裂出一石,犹如神工鬼斧从峰顶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粤西日记》谓"若岐若合,亭亭夹立,盖以脆薄飞扬见奇"。该塔第二层北面嵌青石镶刻的"南无无量寿佛"一尊,图案已经模糊难辩,顶部为覆体型,上冠葫芦宝顶,为中国常见的中国六角式宝塔。
折叠穿山:穿山在市区东南、七星区西南的小东江东岸。明孔镛有"巧石如鸡欲斗时,昂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之句。又5峰耸立,形如笔架,亦有"笔架山"之谓。西峰上有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南北贯通,如当空皓月,宋称月岩,或题为"空明",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诗云:"穿石映圆辉,明明月轮上,树影挂横斜,还如桂枝长。"穿山之东有宝塔山。远在100万年前,两山原为一体,地球造山运动把二者分离了。如今,小东江在两山间缓缓南流,像一条带子仍然把它们紧紧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辉洒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构成"三山晨曦"诗境,给一日之计以无限活力。
折叠大圩古镇: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大圩古镇是桂北的水陆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农副产品和舶来品的集散地。大圩古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
折叠黄牛峡: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岸隔江相峙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如黄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转90度大弯,流分为二,拍击3个洲渚,滚滚南去。民谣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边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这一带江面开阔,莲花状峰丛绵亘数里,气势磅礴,以险奇胜。
折叠望夫石:望夫山位于漓江江西岸,斗米滩前。山顶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婴儿凝望远方丈夫的妇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清代诗人李秉礼就望夫石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云鬟湿,烟横黛眉青。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漓江的望夫石,宋时传为化缘和尚变的,称仙人石。到了清代,传为一家3口,船到了滩前只剩一斗米,水浅不能行船,粮尽了,丈夫上山找不到吃的,心急化成石人。妻子背着孩子上山寻找,看见石人丈夫,伤心焦急,一同化成石人。望夫的不同传说,共同反映了旧时代妇女悲惨的依附地位,以及人民对温饱、安定、团圆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折叠冠岩:冠岩是近年来在桂林诸岩洞中脱颖而出的新型旅游洞穴。自开发以来,它的独特游览方式一直吸引着广大的游客。先是从半山腰入洞,乘坐30多米高的观光电梯直入洞内,仿佛坠入瑶池一般,然后在景观奇异的洞穴中游览,不一会来到了洞内有轨电车旁,乘上小电车,穿过神秘变幻的地下峡谷,几分种后便到了气势恢宏的棕榈树大厅,这里琳琅满目的石钟乳令您感觉走进了巨人国的热带雨林,是桂林诸岩洞的一大奇观。欣赏完棕榈大厅,下到地下河码头,乘小游船在约一公里的暗河中探奇,更是别有风味。上了岸后,还有"天窗、瀑布、金羽琴、嫩雪石"等岩溶奇观在等着您。加上导游小姐亲切的话语与优质的服务,令您感觉到游冠岩从远古到现代只是一瞬这种超越时空的自豪感。
冠岩水洞由于长年封闭,景观保护良好,洞内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更具风采。景区整体规划按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建设,洞内配备了自动光控、声控导游系统,有轨电车、游艇和观光电梯与洞内奇绝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和韵味的水、陆、空游览洞穴。
折叠半边渡
在漓江西岸距桂林市约43公里处,有一座海拔400米的渡头山屹立江边,绝壁拦截南流的江水,激起汹涌的浪花。山的两侧有两个村庄;冠岩村和桃园村,被高山阻隔,要靠渡船交通。这两村的渡头,不同于由此岸至彼岸的一半渡头,故称半边。游人经由此境,不仅慨叹伟岸之险,亦称渡口之奇。叶剑英元帅诗云"乘轮结伴饱观山,右指江头渡半边;
与西岸的桃源村相对。山顶有一巨石,直径约3米,扁圆如石磨,称"仙磨",磨旁一块3米多高的倾斜立石,宛如人推石磨状,惟妙惟肖,合称"仙人推磨",亦称推磨山。相传村里有十几记佃农和一户地主,佃户终年辛劳,仍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一位仙人到此转动仙磨,碾石成米,从洞中流出。佃户称之为"出米洞"。地主闻讯后,开大石洞,妄图占为己有。岂料从洞中刮起一股旋风把地主卷入江中。
折叠杨堤
杨堤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民风淳朴。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没有一点现代工业的污染。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萦回,景点密布,奇峰倒影,竹木葱郁,最能领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妙处了。
折叠浪石
江岸上一排排突兀交错的礁石,像大海中簇簇浪花,故称"浪石"。把浪石岸边的这个村子称作"浪石村"。两岸奇峰耸立,水曲天窄。置身山环水绕之中,前望水穿江峡,旁视峡衬帆影;山山侧列,峰峰相连,两岸群峰形成了两道依江而立的天然翠屏,漓江则似一条绿色的绸带在峡谷中飘拂。
折叠下龙风光
过下龙村迎西摩天岭与冲天峰"天柱夹江",冲天峰又与鱼尾峰、老人坐鸡峰合称"下龙三峰"。下龙一带,景色如画,前有奇峰倒影,后显层峦叠嶂,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至此时,曾把右岸一峰比喻成金字塔。
折叠九马画山
九马画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石壁如削,五彩斑斓,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细细地端详,画屏中惟有一群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奋飞,回首云天,或悠然觅食…….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清代诗人徐弓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古往今来,多少游人至此,莫不被这天然壁画迷住。有民谣流传:"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
在九马画山山脚一处崖壁上,有455年前明代留下的"画山"摩崖石刻两个大字。此"画山"摩崖石刻,四周还刻有祥云花边作衬托。石刻右上方为石刻年代,左为石刻落款。"画山"摩崖石刻虽然年代已久远,但字迹依然隐约可见。
折叠黄布倒影
在画山之南,有一块黄色岩石,宽数丈,像一块黄布平铺江底,这里因名黄布,滩名黄布滩。这里江流清澈宁静,云山倒影,江面水底,处处如画,所谓:"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此即漓江一绝"黄布倒影",是观看青峰倒影的最佳处。诗曰:"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其中20元纸币背面的漓江风光就是黄布倒影。
黄布滩与朱壁滩之间,有7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宛如7位浴水而出的少女,习称"七仙女下凡"。相传天上的七仙女,迷恋漓江美景,长留于此。朱壁滩头可见手套山与山景"骆驼过江"。"骆驼"头顶一亭,为一日本朋友捐资并亲自与民工一道辛劳修建,反映着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