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的作品(鬼才瓦格纳正写+倒写成就经典音乐剧)
有人说,瓦格纳的作品是古典音乐当中的摇滚重金属。
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一生创作了多部音乐剧、钢琴曲、声乐曲等众多音乐作品。总体来讲,瓦格纳的作品比较重口味,他本人非常喜欢用管乐,因此作品声音宏大,气势磅礴。这也是瓦格纳被冠以“古典音乐当中的摇滚重金属”的原因所在。
理查德·瓦格纳
1874年瓦格纳61岁的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历时26年的创作过程终于完满地划上了句号。
自1848年瓦格纳草拟了《尼伯龙根的指环》散文草稿之后,这部作品几度被搁置,甚至于瓦格纳曾想要放弃。
1950年瓦格纳流亡期间,在作曲家李斯特的帮助和鼓励之下,瓦格纳重拾信心,继续写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文字脚本 。后经多年续写及反复推敲,这部作品终于得以问世。
路德维希二世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国王)是瓦格纳的忠实崇拜者和资助人。1871年至1876年间,路德维希二世专门为《尼伯龙根的指环》建造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剧在建造之初,就处处以瓦格纳歌剧(特别是《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需要为出发点,所有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的。
路德维希二世
一个剧院只演一个音乐家的作品,这在世界上所有的剧院中都是极为罕见的,由此足见瓦格纳及其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
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另一个名字叫《舞台节庆典三日剧及前夜》,这是因为,按照瓦格纳的安排,完整演奏这部《尼伯龙根的指环》需要连续演出三天时间。
《尼伯龙根的指环》整部剧作长近16小时,包括有:前夕《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里德》、第三日《诸神的黄昏》。
《尼伯龙根的指环》剧照
据说,瓦格纳在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时故事是倒着写的。也就是说《诸神的黄昏》最先完成,《莱茵的黄金》最后完成。然而,整部剧的乐曲却瓦格纳按照正序顺序谱写的。
最夸张的是,第二日《齐格弗里德》的曲子谱写了16年(其中3年同时在为第四部《众神的黄昏》谱曲)之久。
《尼伯龙根的指环》被誉为近代伟大的艺术作品。英国国家学术院研究员、作家、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在《真理之戒——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智慧》一书中,对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不惜溢美之词,大加赞美。
《尼伯龙根的指环》剧照
罗杰·斯克鲁顿称赞《尼伯龙根的指环》为13世纪初期的一部史诗。在这部音乐剧中,瓦格纳试图借助戏剧彰显音乐力量,文字不再高于音乐,甚至音乐比文字的地位还高,因为文字借助音乐表达。
《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世界是人类情感的产物,这些情感被拟人化为众神、精灵、巨人、半神,还有原始的力量。
有人将《尼伯龙根的指环》与托尔金的《魔戒》相比较,因为两部作品都是依托于欧洲神话故事创作出来的作品,同样恢弘、同样震撼,最重要的是都有指环。
魔戒
《尼伯龙根的指环》故事开篇——莱茵河底,三位看护莱茵河黄金的少女挑逗着代表邪恶的尼伯龙根家族的侏儒。当侏儒知道只要发誓永远抛弃爱情就可得到黄金,戴上用黄金打造成的指环就可统治世界后,侏儒便发出毒誓偷走黄金。
而《魔戒》中的“魔戒”同样具体控制人心、控制灵魂的作用。于是,有人说《魔戒》是对《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变相抄袭。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用罗杰·斯克鲁顿在《真理之戒》的解读比较恰当。
罗杰·斯克鲁顿说:真正的艺术家站在作品背后与观众直接交流。作品呈现出一个完完全全的想象中的世界。如果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每一个关键的问题上真实地反映生活,因为剧中人物的真实性取决于所展示的人类的共性。
从这一点上来说,《尼伯龙根的指环》和《魔戒》无疑都是成功的。
《尼伯龙根的指环》电影海报
如果你没有机会欣赏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可以看看电影版《尼伯龙根的指环》(2004年上映,乌利·艾德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