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调查报告(自研与BD并重,加速创新转型)
一、聚焦药品,加速研发创新转型,逐步进入收获期
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经历20多年的发展,目前业务领域策略性布局医药健康产 业链,立足中国本土并拓展全球化业务,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与医 学诊断、医疗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涵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公司以制药为核心业务,秉承“创新转型、整合运营、稳健增长”的发展模式,不 断加强创新研发和BD能力,丰富夯实产品线,强化商业化能力、整合能力,提升运 营效率;在做好内生式发展的同时,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前沿技 术和产品布局机会,助力持续发展。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2%,2010-2020年CAGR为20.9%; 归母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2010-2020年CAGR为15.5%;扣非后归 母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21.65%,2010-2020年CAGR为21.9%。
2020年制药收入218.8亿元,同比增长0.5%,占比72.2%;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收 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39.6%,占比17.2%;医疗服务收入31.72亿元,同比增长4.3%, 占比10.5%。药品中抗感染治疗领域、代谢及消化系统治疗领域占比较大,领域内 主要产品收入分别为39.16亿元,占比13%;35.72亿元,占比12%。
打造差异化、国际化及体系化的创新研发转化体系
公司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因素,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 等方式,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及并 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 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 域,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临床能力建设,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转化落地。
公司在创新研发、BD、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等多维度践行国际化战略:持续加强全球 临床和药品注册申报能力;BD团队通过合作开发和许可引进等方式支持布局前沿领 域;加速国内产线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深化国际营销能力,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截至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已近2300人,其中约12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尽管 在医药行业近年的变革中,公司传统仿制药业务受到一定冲击,但始终坚持研发投 入,研发支出在国内药企名列前茅。2020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全年研发投 入共计40.03亿元,同比增长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6.94%。 制药业务研发投入为36.70亿元,同比增长17.21%,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77%;其 中,研发费用为24.68亿元,同比增长41.76%,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1.28%。
公司目前主要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共247 项,其中小分子创新药18个,生物创新药25个,许可引进创新药13个,生物类似药 19个。2020年制药板块专利申请达176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申请12项、PCT申请 1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项。随着创新产品的逐步上市,公司进入转型收获期。
(一)生物药:多点开发,新产能投放推动销售放量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2010年在上海成立,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涵盖肿瘤、自体免疫等大病领域。经过十年积累,公司已建立起丰富的产品梯队:
(1)成功上市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物);
(2) 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在欧盟和中国获批;
(3)阿达木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
(4)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即将在中国获批上市;
(5)生物创新药PD-1单抗上市申请 获受理;
(6)储备丰富的生物类似药、生物创新药、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及联合疗法。
复宏汉霖生物药领域产品管线丰富,梯队成形。复宏汉霖在单克隆抗体领域研发管 线丰富全面,包括生物类似药、生物创新药及联合疗法,覆盖主要热门靶点。
目前 公司的候选药物中包括:
(1)肿瘤特异性靶点:CD20、HER2、EGFR、c-MET、 CD27、Claudin 18.2等(超过10个);
(2)血管生成靶点:VEGF、VEGFR2等;
(3)肿瘤免疫靶点:PD-1、PD-L1、CTLA-4、TIM-3、LAG3、GPC3、TIGIT、 OX40等(超过8个)。多个研发项目持续推进。
生物类似药:三款重磅产品具备强大竞争力
公司已商业化或预期可在近期实现商业化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主要包括利妥昔 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其中,利妥昔单抗生物 类似药、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已获批上市,贝伐珠单抗 生物类似药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生物创新药:快速推进、管线丰富,推动公司长远发展
复宏汉霖不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目前有25个生物创新药项目,其中3个项目获批临 床,15个项目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5个项目处于临床三期,3个项目处于临床2 期)。生物创新药涵盖靶点包括CD20、VEGF、EGFR、PD-1、VEGFR2、PD-L1、 HER2、c-MET、DR、CTLA-4、CD73、CD47、LAG3、CD27、OX40、TIM-3、 TIGHT、Claudin18.2、GPC3等,布局广泛。
PD-1差异化开发策略:联合治疗+国际化,进入收获期
HLX10斯鲁利单抗:重组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斯鲁利单抗注射液(PD-1单抗)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单抗项目,可联合其他产 品开展免疫联合疗法,广泛用于实体瘤的治疗,且正进一步探索其用于治疗慢性乙 型肝炎的可能性。
2021年4月,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 卫星不稳定型实体瘤治疗的上市注册申请(NDA)获NMPA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复 宏汉霖预计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NDA也有望在2021年提交。2020年度,靶向 PD-1的单克隆抗体药品于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金额约为230.75亿美元。
HLX20:重组抗PD-L1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该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单克隆抗体项目,可单独或联合其他产品开展肿瘤 免疫疗法,广泛用于实体瘤的治疗。HLX20用于实体瘤治疗的研究已相继获得澳大 利亚、中国的临床试验批准,现于澳大利亚开展1期临床试验。
HLX22:HLX2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该产品为复宏汉霖自AbClon, Inc.受让复星医药、并后续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单克隆抗 体项目,是一款针对HER2靶点开发的人源化lgG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公司拥有该 类产品的全球商业化权利。HLX22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未来可用于胃 癌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目前其在国内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HLX55:注射用HLX55单抗
该产品为公司自Kolltan Pharmaceuticals, Inc.受让、并后续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 项目,是一款靶向HGF/c-MET(天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信号通路的人源 化单克隆抗体,公司拥有该类产品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中亚、南亚部分国家的商 业化权利。该产品已在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未来可用于转移性 或复发性实体瘤的治疗。
2020年10月,公司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也获批在美国进行临床。此外, 公司还拥有广泛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多种储备产品,包括HLX56、HLX09、HLX23、 HLX24、HLX26、HLX59、HLX51、HLX52、HLX53、HLX58、HLX63等。这些产 品未来或可作为单药使用,或可与其他单抗或单抗生物类似药、化疗药产品联合使 用,用于实体瘤治疗。
双抗平台快速搭建,多个产品研发推进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指具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的抗 体分子,它可以同时和两个靶抗原或一个抗原两个不同表位点结合,在发挥抗体靶 向性的同时,介导另外一种特殊功能的作用。双特异性抗体的主要应用是重定向细 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以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效 应细胞介导的其他细胞毒性机制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双抗的双特异性可以通过:(1)重链的可变区单域抗体(VHH)或者(2)单链可 变区(scFv)的组合来实现。公司成功建立超大库容(2x1012)人源化羊驼VHH噬 菌体展示库和高效的scFv构建平台。目前公司正在推进20项基于VHH或scFv的新型 多功能抗体/融合蛋白项目临床前研发。其中,双特异性抗体HLX301(包含TIGIT靶 点的双特异性抗体)与HLX35(包含4-1BB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已完成初步的临 床前研究并递交了相关的中国与国际专利申请,TIGIT单抗的中国专利授权已经获得。
HLX301和HLX35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前评估,预计2021年申报IND。
生物药产能:规划稳步推进,商业化产能不断扩大
生物药子公司复宏汉霖按照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截至2020年, 复宏汉霖拥有生产人员437人,质量及技术支持256人,总产能20000L。
一次性生产技术及连续流技术降低资本投入及生产成本。复宏汉霖是一次性生产技 术使用先驱者,和传统的不锈钢生物反应器相比,可降低约50%资本支出,节约25-30% 的生产成本,省去清洗消毒环节,降低污染风险,节省生产时间。同时公司自主研 发连续流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较少液体和固体废物污染。
为满足产品管线中候选药物逐步上市的预期需求,公司制定针对产品开发周期的阶 段性产能规划,逐步完善和提升基于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大规模生产能力。
2020年4月14日,复宏汉霖公告,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HLX01汉利康(利妥 昔单抗注射液)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批件号:2020B02802),获批增加原液 2,000L生产规模及2,000L生产设备等申请。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增加 2,000L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 HLX01(汉利康)的产能,保证持续和稳定的市场供 应,进一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患者的药物可及性提供保障。2019年汉利康产 能为4台500L一次性反应器,此次获批之后产能拓展至合计14000L。
2020年7月,公司完成上海市徐汇区生产基地(徐汇基地)新增4台2,000L生物反应 器向上海市药监局进行的生产许可新增关键设备备案。本次生产许可备案完成后, 总体商业化产能进一步提升至20,000L,除将提高现阶段已商业化产品的产能、保证 持续及稳定的市场供应以外,亦将对候选药物后续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产能保障。
除徐汇基地之外,公司已于上海市松江区启动松江基地(一)的建设,设计产能为 24,000L,包括罐装制剂线。此外,为实现长期产能规划,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00亩 的松江基地(二)也已于2019年启动建设。建设完成后,松江基地(二)将成为公 司单克隆抗体生物药研发、中试及生产基地,这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 的市场竞争力,并满足公司生物类似药、生物创新药产品的全球商业化生产需求。
商业化策略灵活,快速实现优质产品放量
灵活的商业化合作方式。公司开发进度领先的核心产品商业化能力强,风险小。对 外授权商业化权利,快速实现优质产品放量。复宏汉霖向多家企业对外授权多个产 品、多个地区的商业化权利。
(1)利妥昔单抗类似物:授予Biosidus在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等部 分南美国家的独家商业化权力;授予FARMA DE COLOMBIA在哥伦比亚、秘鲁、厄 瓜多尔、委内瑞拉的独家许可和商业化权利。
(2)曲妥珠单抗类似物:授予Accord在欧洲、中东、北非及独联体的70余个国家 以及美国、加拿大的独家商业化权利;授予Jacobson Medical在中国香港及中国澳 门的独家商业化权利;授予Cipia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的独家 商业化权利;授予Mabxience在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独家商业化权利。
(3)贝伐珠单抗类似物:与亿胜生物开展全球范围眼科适应症的共同开发。
(4)PD-1单抗:对外授权,与KG Bio达成战略合作,达成东南亚10个国家的独家 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权许可,总里程碑收款不超过6.82亿美元。
(二)化学创新药:自主研发+授权引进,多梯队布局
在研项目多梯队,兼备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动力。公司自主研发小分子创新药累计 18项,其中5个项目获批临床,8个项目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2个项目处于临床 二期)。多梯队的研发既能保证公司的短期效益,又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研发海内外互补。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同时开展研发项目,强调临 床资源、内部资源、病人资源互补,利用国外审批速度快、国内病源丰富的优势, 在国外快速启动临床并在国内开展扩大试验,加快研发进程。
对外许可彰显研发能力。2020年10月,复创就FCN-338与礼来签署海外权力的许可 协议。礼来向复创支付4000万美金的首付款和最高4亿美金的研发及销售里程碑。
公司许可引进的创新药累计13项,其中4个项目获批临床,6个项目正在进行临床试 验。许可引进的小分子创新药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苏可欣)用于择期行诊断性操 作或者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已获批上市。
小分子创新药第1个收获品种: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
CLDT适应症获批上市。阿伐曲泊帕片主要用于CLDT(择期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 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CIT(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等适应症, 其中CLDT适应症已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该药由复星医药产业于2018年3月获 AkaRx授权,享有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独家销售代理权,AkaRx仍为该新药在 区域内的权利人。
苏可欣用是目前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适应症的口服 药物,也是公司首个获批上市的小分子创新药,填补了国内相关治疗领域的用药空 白,为中国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带来了全球领先的临床治疗新方案。自 2020年8月上市销售以来,苏可欣已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4,000家医院、DTP药房 的覆盖,2020年实现销售1.4亿元。
2020年12月底,苏可欣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 录》/《国家医保目录》,该目录于2021年3月起在全国30个省份落地执行,预计将 有更多患者受益于此。此外,苏可欣用于治疗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全球 BD 能力优异,落地前沿技术平台
药品领域前沿技术合作(一):三年打造免疫细胞治疗平台
与美国Kite Pharma成立复星凯特,三年时间打造免疫细胞治疗平台。2017年4月复 星医药与美国Kite Pharma成立合营企业复星凯特,立足于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相结 合,致力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产业化和规范化。不到3年,复星凯特完成组建 团队、成立研发中心、技术转移、建立高标准生产基地等工作。复星医药引进的中 国首个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FKC876)NDA于2020年2月获NMPA受理。 该产品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引进+合作推进免疫细胞疗法,探索自主创新,打造可持续产品管线。
(1)引进合作方优质产品:Kite Pharma在T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研发处于全球领先 地位,复星凯特作为合营企业,会充分利用股东资源,不断引进美国Kite Pharma的 优质产品,打造中国领先的T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平台。Kite的第二个CAR-T产品 Tecartus于2020年7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 现在复星凯特已经开展针对该产品的技术转移。
(2)战略合作,推进产品研发及商业化:2019年11月,复星凯特与在人源化抗体 药物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的Phanes Therapeutics达成重要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 Phanes将在中国(包括港澳台)为复星凯特独家提供针对两个独特肿瘤靶点的多个 高亲和力人源化抗体。该产品可推进复星凯特创新实体瘤治疗CAR-T产品的开发及 商业化。另外,复星凯特将在上述地区以外的全球市场获得上述抗体商业应用权益 的优先权。战略合作、引入优质原料产品,加速公司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3)积累经验,自主创新。复星凯特在引进股东优质产品、与先进企业合作中不断 积累经验,以提高自身实力。同时,复星凯特开拓创新方案,自主研发,打造可持 续的产品管线,提升自身价值。
2020年2月25日,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液NDA获NMPA审评受理,为国内首个 CAR-T产品获报产受理。该产品为美国Kite Pharma的抗人CD19 CAR-T细胞注射液, 主要用于复发难治性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DLBCL、PMBCL、高级别B细胞淋 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由复星凯特从Kite Pharma引进,获在中国(含港澳、不含台湾)的技术及商业化权利,并拟于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生产。
该产品已于美、欧、加拿大获批上市,临床数据优异。该产品于2017年10月、2018 年8月和2019年1月分别于美国、欧洲、加拿大获批上市。其注册临床数据优异,针 对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ORR为83%,CR为58%,中位随访27.1个月37%的患 者获得CR,中位随访39.1个月,总生存率47%。多地上市证明产品疗效及安全性可 信赖,该产品为唯一积累超过3000例患者治疗经验的CAR-T疗法,为首款获批治疗 惰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CAR-T疗法。
复星凯特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商业化生产基地落户张江科学城南区,预计能满 足国内第1阶段的临床需求。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相对完善,充分准备FKC876 等细胞治疗产品在中国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准备 上市后商业化生产。复星凯特依据美国Kite Pharma的商业化生产工艺和厂房设计理 念,建成符合最新GMP标准的B+A级洁净细胞生产基地。
中国境内尚无与阿基仑赛注射液具有相同靶点的同类药物获批上市。全球已获批上 市的另一款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是诺华的KYMRIAH,与FKC876的靶点同为 CD19,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和年轻成人(2至25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成年人 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吉利德的Yescarta2018-2020年的销售额分别是 264/456/563百万美元,2019年和2020年增速为72.7%/23.46%。诺华的Kymriah 2018-2020年销售额是76/278/474百万美元,2019年和2020年增速为265%/70.5%
中国具备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根据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中国每年新增约 9万名NHL患者,经过一线治疗后复发难治的约2万名,其中约1万名二线患者会进入 三线治疗。得益于领先的研发进度及国内无相同靶点的同类药,复星凯特研发的国 内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药品领域前沿技术合作(二):mRNA疫苗及相关技术大有可为
2020年3月,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BioNTech签订协议,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 港澳台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 mRNA 新冠疫苗。复星医药产业将负责推进该产品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临床 试验、上市申请、市场销售,并承担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复星医药产业将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万美元的许可费(包括100万美元首付款、 不超过1,400万美元的临床开发注册及不超过7,0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此外, 在销售提成期间内,若BioNTech以成品供货,则BioNTech可分享35%的销售毛利,若BioNTech以大包装制剂供货,则BioNTech可分享40%的销售毛利。
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2021年1月,mRNA新冠疫苗BNT162b2于中国 香港获认可作紧急使用,供港的疫苗将直接由BioNTech在德国的工厂进行生产,于 2021年3月分别被使用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政府接种计划。截止2021年2月2日, BNT162b2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欧盟27个成员国、澳洲、加拿大、 挪威、新加坡、墨西哥、智利等)获得附条件上市批准、EUA授权或临时授权。
针对变异毒株有效。2021年1月27日,辉瑞公司和BioNTech宣布了新冠疫苗的体外 中和研究结果,疫苗对南非与英国的变异有效。2021年3月8日,辉瑞/BioNTech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实验室研究显示,BNT162b2能够对巴西变异 株P1产生中和抗体。
具备高有效率和大规模数据的mRNA疫苗。2021年3月12日,以色列真实世界数据 表明,BNT162b2不但在预防出现症状的COVID-19方面达到97%的有效性,在预防 无症状感染方面的有效性也达到94%。
2020年11月13日,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共同宣布,其mRNA疫苗BNT162b2的临床 试验获NMPA批准, 并于11月24日在中国江苏泰州和涟水启动该疫苗的II期临床试 验,计划招募960名健康受试者。2020年12月15日,复星医药与BioNTech就mRNA 新冠疫苗于中国大陆供应和生产事项达成协议,预计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供应至 少1亿剂BNT162 mRNA新冠核酸疫苗,对于首批5000万剂疫苗复星医药将支付2.5 亿欧元首付款,并已于2020年末支付其中1.25亿欧元。
2021年1季度,BioNtech已实现收入20.48亿美元,净利润11.28亿美元。BioNtech 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后续的合作和本地化生产的落地值得期待。
成立合资公司,落地本地化生产。2021年5月9日,复星医药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 医药产业拟与 BioNTech 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 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 化生产及商业化。双方将分别认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0%,其中:复星医药产业 拟以现金及/或有形或无形资产(包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 10,000 万美元、BioNTech 拟以其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作价出 资合计不超过 10,000 万美元。
(四)制药产品涵盖领域多,主要产品细分市场领先
复星制药当前制药业务涵盖领域占中国医药市场比例超60%。复星医药制药产品领 域涵盖抗感染、代谢及消化系统(含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 系统及抗肿瘤等细分市场。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按销售额计算,2018年这些细 分市场占中国医药市场比例达62.5%。其中,糖尿病和抗肿瘤领域增速最快,预计 2018至2023年CAGR可达15%,子公司复宏汉霖和江苏万邦分别在抗肿瘤和糖尿病 领域布局。
制药板块收入在内生和外延的推动下由2010年的28.1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18.8 亿元,CAGR为22.8%。2019-2020年受仿制药集采、重点监控目录、新冠疫情影响, 传统产品销售承压,增长放缓。2020年年报与重点监控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已大幅 下滑,产品结构显著优化。随着汉利康等产品的上市,肿瘤领域收入占比提升至2020 年的7%。
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布在创新产品上的比例也快速提高,未来随着更多生物创新药、 小分子创新药的上市,公司制药板块将在优质创新产品的推动下迎来新增长。
公司的仿制药产品在药品集采中累计中标17个品种,新过评/上市的品种有望借助集采实现快速放量。
二、器械领域重磅产品可期,品牌优势显著
(一)海内外器械市场蓬勃发展,复星医药布局全面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巨大,持续稳定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全球医疗 器械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3752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253亿美元,CAGR为3.2%, 预计未来保持温和增长,于2023年增至5521亿美元,2018-2023年的CAGR为5.4%。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细分领域众多,体外诊断为最大细分市场。根据Evaluate MedTech数据,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前5大细分市场占比超过50%,分别为体外诊 断、心血管、诊断影像、骨科和眼科。其中体外诊断为其最大细分市场,2017年销 售额达526亿美元,占比13.0%。未来体外诊断细分市场地位有望继续保持并加强, 其销售额预计于2024年达到796亿美元,占比13.4%。
人口老龄化+卫生费用增加+政策引导推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增长。由于中国人 口老龄化日益加深,65岁以上人口由2010年的8.9%增至2020年的13.5%,中国卫生 费用由2010年占GDP比重的4.98%增至2019年的6.58%,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 科技部、药监局等相继出台文件鼓励医疗器械发展,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高速增长。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556亿元增至 2018年的5284亿元,CAGR高达19.9%,预计2019至2023年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于 2023年达到10619亿元,CAGR为15.0%。
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集中,医疗设备占比超50%。根据医械研究院分法,医疗器 械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和IVD四大类。2018年,医疗设 备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高达3013亿元,占比56.8%。高值医 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IVD市场规模分别为1046亿元(占比19.7%)、641亿元(占 比12.1%)和604亿元(占比11.4%)。
复星医药在医疗器械和诊断领域布局广泛,产品优势显著
复星医药医疗器械覆盖三大板块:医美、呼吸及专业设备/耗材。
2020年,公司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收52.17亿元,同比增长39.64%;分 部业绩10.53亿元,同比增长83.45%;分部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83.23%。收入 及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 等抗疫产品的贡献以及常规业务的恢复。合资公司直观复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装机量和手术量自2季度开始快速恢复,2020年装机量55台,手术量持续增长。
2020年,公司及时推出抗疫产品、开展全球疫情物资采购,支持国内外疫情防控。 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国家 药监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并有若干新型冠状 病毒检测试剂盒取得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资质及认证。此外, 为满足新冠疫情的救治需求,公司快速响应,做好应对疫情防控的物质保障工作, 包括承接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进一步扩大呼吸机产能,保证呼吸机全球供应; 确保全身移动CT的供应,降低因病人转运而造成的多科室交叉传染风险。
2020年,由于下游医美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复锐医疗科技(Sisram)的经营业绩 受到一定影响,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美元、净利润1,468万美元,同比均有下 降。2020年,复锐医疗科技(Sisram)继续推进全球市场的开拓,并加强新产品尤其 是微创医疗美容器械的研发投入。2020 推出的 Derma Clear、Harmony XL Pro、Opus Plasma、Alma Hybrid 四款新产品,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此外,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已打造布局全球直销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其中 Breas 销售网络主要覆盖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复锐医疗科技(Sisram) 营销网络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括7个直销地区。近年来复锐医疗科技 (Sisram)加强数字化渠道,通过产品发布会、线上研讨会、在线客户培训等活动 进一步丰富全球营销的策略及方式。
2020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产品进入市场,并逐步放 量销售,相关配套试剂获得注册批准文号;独家产品 Mycare 用于抗精神类药物的 血药浓度监测获得终端用户认可,迅速打开市场; Glycotest(肝癌诊断)已进入产 品注册阶段,自产 ELSPOT(结核检测)于2020年上市。
(二)能量医疗美容器械:复锐医疗科技成长可期
医美技术创新+消费者对医美服务日益关注推动全球医美服务市场稳定增长。根据国 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美国医疗美容整形外科学会和Frost & Sullivan报告,全球医 疗美容服务市场总收入由2013年的905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258亿美元,CAGR为 8.6%,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增至2022年的1782亿美元,CAGR为7.1%。
消费者需求逐渐转向无创及微创医疗美容治疗推动其快速增长。根据Sisram招股书 Medical Insight数据,美容治疗可分为无创、微创和侵入性医疗美容。由于成本低且 相对有效,安全性高及风险性低,越来越多消费者偏好无创及微创医疗美容治疗。 无创及微创医疗美容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于2021年达139亿美元,增速达两位数。
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为无创及微创医疗美容器械最大市场分部。根据Medical Insight 数据,无创及微创医疗美容器械主要包括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填充物、神经调质、 医生处方外用剂、胸部美容及抽脂,其中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占比最大,预计2021 年占比为31%。
北美地区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市场占比大。预计全球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市场规模 在2021年达到的44亿美元,增速为两位数。其中北美地区占比最大,预计2021年北 美地区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3.6亿美元,占比54%。
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行业持续整合,Sisram行业领先。2016年,按能量源医疗美容 器械产生的收益计算,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Sisram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4%,位列第 5;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6.2%,位列第一。近年来能量源医美器械市场主要参与者合并整合,其中2017年,Allergan收购Zeltiq Aesthetic;Hologic收购Cynosure;Apax Partners LLP收购Syneron Medical。但其中也不乏“失败”的收购案例,如Hologic 在2017年3月以17亿美元收购Cynosure,而在2019年11月仅以2.05亿美元将其出售。
全球能量源医美设备行业领导者,逐步扩大注射填充市场
复星医药持股74.76%的子公司复锐医疗科技(1696.HK)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美 丽健康产业,主营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能量美容医学及微创医疗美容治疗产品, 于2017年在港交所上市,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成立于1999年的Alma 是全球领先的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供应商,为复锐医疗的核心子公司。2019年,复 锐进入医疗美容填充试产,陆续在以色列、中国香港、印度等地引进欧洲知名药企 IBSA医美注射填充产品。
复锐医疗业绩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小幅下降,整体呈稳健增长趋势。复锐医疗收 入由2014年的101.3百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162.1百万美元,CAGR为8.2%。其毛利 率由2014年的51.2%提升至2020年的55.7%。2020年Sisram业绩受到COVID-19带 来的负面影响,但随着复锐医疗迅速回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拓展新产品,预计 其收入将保持增长,毛利率相对稳定。
收入结构从产品来看:绝大部分收益来自无创医疗美容产品线。Sisram是全球领先 的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供应商,其旗舰无创医疗美容器械包括:Soprano系列、 Harmony系列、Accent平台及Aesthetic Precision产品线。无创医美收入贡献保持在 70%以上,为复锐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无创医疗美容产品线收益为117.1 百万美元,同比降低5.9%,该减少主要归因于疫情带来的销量下降。
收入结构从地区来看:业务领域分布全球,欧、北美、亚太占比较大。欧洲、中东、 非洲、拉丁美洲的收益均受疫情影响有不同幅度的减少。但北美的收益逆势增长, 由2019年的47.5百万美元增加14.7%至2020年的54.4百万美元。北美收益的增长是 由于复锐医疗成功推出了市场上首款应用等离子皮肤修复技术的产品Opus Plasma, 其快速席卷北美市场,需求旺盛。
复锐子公司Alma于2019年进入注射剂市场,与IBSA Derma订立分销协议,在以色 列、中国香港、印度及中国分销其产品。Alma品牌及Soprano、Harmony、ClearLift、 Accent、FemiLift及BeautiFill等多个品牌产品通过分销商及直销客户在全球90多个 国家及司法管辖区销售,其中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占比大,中东和非洲区增长快。
新产品推出巩固公司产品组合,为未来增长提供动力。Sisram于2020年推出四款产 品:首款应用等离子皮肤修复技术的产品Opus Plasma、改善皮肤老化问题的 Harmony XL PRO、用于皮肤护理的水合磨皮平台DermaClear以及用于嫩肤除疤的Alma Hybrid。
拓展销售网络推动复锐医疗业绩持续增长。Sisram于韩国、澳大利亚成立新的子公司,加强该地区的销售网络建设;同时拓展优化北美销售业务进行基础设施工作及 投资,2019年北美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8.2%。另外,公司于2019年1月收购Nova的 60%股权,整合其在以色列分销运营渠道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
打造复星旗下的医美平台,产品拓展和稳健增长可期。2021年4月22日公司公告, 拟收购复星牙科全部已发行股份(复星医药持股95%,天津谦达持股5%),总代价 为3.12亿人民币现金。复星牙科2019和2020年的扣税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501.4 和1569.8万人民币。作为复星器械的医美平台子公司,复锐的新产品拓展和持续增 长可期。
(三)呼吸器械业务线:从早期诊断到治疗的器械产品
复星医药不断丰富呼吸医学业务产品线,旗下子公司形成从肺癌的早期诊断,到治 疗呼吸类常见疾病的器械产品的战略平台。
成立合资公司直观复星布局肺癌早期诊断/治疗产品。2016年复星医药联合Intuitive Surgical成立的合资公司直观复星总部设立在上海,业务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 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或治疗的产品。其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效降低肺癌患者 的诊断及治疗成本。
Breas:业务遍布全球的呼吸机器械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商
2017年1月,复星医药收购Breas呼吸机器械业务相关公司80%股权,在呼吸医学业 务领域形成从肺癌、哮喘的早期诊断,到治疗呼吸类常见疾病的器械产品的战略平 台,逐步打造复星医药的呼吸医学产业闭环。
Breas呼吸机产品线丰富。Breas主要从事呼吸医疗设备产品生产,主营呼吸设备、 持续正压呼吸设备等产品及其配件和软件等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在家庭医用机械通气护理和治疗睡眠呼吸类疾病领域为全球市场提供创新产品。产品包括三大系列 11款产品,旗下拥有单水平呼吸机、双水平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和便携式呼吸机的 完整呼吸治疗类设备产品线。
Breas销售渠道广。Breas呼吸机器械业务相关公司中,Human Design Medical设 立于美国特拉华州,主营Breas呼吸机器械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Spire DME设立 于美国特拉华州,主营呼吸机等器械销售;此外,美国其他地区,欧洲的德国、英 国和西班牙等地也设有Breas呼吸机器械等销售公司,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供需缺口大,配额增加
国家相继发布多个政策文件支持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国务院、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原卫计委等相继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中国 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医疗器械 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 见》等,对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做出规划和指导,促进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同时叠加消费群体增加、产业化发展提速等因素,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 成长阶段。
相比开放手术、传统腔镜手术,手术机器人系统优势明显。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性能优异,一枝独秀。美国Intutive Surgical推出的达芬奇手术系 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王恩运等学者认为,经过几代发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当今外科领域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1)尖端航天技术与医学治疗结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 是美国宇航局将高新科技用于临床医学的产物,是尖端航天技术与医学治疗的结晶, 代表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水平。
(2)顶级学术会议相关专题会:当今世界顶级学术会 议,如ACS、AATS、AAU、AAG 等有达芬奇机器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 专题的卫星会,推动和讨论机器人外科在各个医学学科的发展。
(3)成为某些手术 金标准:达芬奇手术已经成为某些单病种手术的金标准。例如,美国AUA 泌尿外科 学会在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将达芬奇手术列为前列腺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4)成 为医院评价参数:根据美国《美国新闻世界报道》统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成 为评选全球最优秀医院的主要参数。
(5)先后六代达芬奇系统,技术不断改进。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不断扩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和手术量都不断增加, 装机量由2015年的3597台增至2020年的5989台,2021年1季度进一步增加至6142 台。手术量则由2015年的65.2万台增至2020年的124.3万台。
复星医药国内代理销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尚无同类竞争产品上市。达芬奇手术机 器人是唯一一个已经获得美国 FDA、NMPA许可上市的微创腔镜外科手术机器人产 品,国内尚无同类竞争产品上市。2010年底,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整合医疗器械业 务,2011年开始销售其达芬奇机器人产品。2019起,直观复星承担达芬奇手术机器 人在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市场营销、销售、分销,并提供售后服务。
手术量稳定增长,未来有望提速。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于2018年底取得中国 产品注册证,内地首台达芬奇Xi手术系统于2019年6月成功应用临床。2019年公司 装机量60台,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手术量超4万例。2020年的装机量和手术量自 二季度以来快速恢复,全年装机量55台,手术量持续增长。未来随着装机量提升和 设备利用度提高,手术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五)医学诊断:行业高速增长,多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健康需求增加+疾病管理要求增高推动医学诊断快速发展。医学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重 要手段,对疾病风险预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意义重大。随着中国人们对健康的 需求与日俱增,医学诊断快速发展。据医械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 规模约604亿元,同比增长18.4%,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医学诊断生化、免疫诊断占比最大,分子诊断和POCT发展最快。中国免疫诊断是 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38%;生化诊断市场占比19%。分子诊断 和POCT发展最快,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其中,2013-2018年POCT市场年复合增长 率超过20%。
多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医学诊断领域拥有“复星”、“长征” “亚能”等优 势品牌,为复星医药最早的组成部分之一,保持国内诊断市场领先地位,成为中国 自主研发、生产体外诊断产品最多的企业之一。
诊断业务产品涉及领域广。复星医药诊断业务产品涉及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分子 诊断(基因芯片、PCR)、临床微生物等检验医学领域。2016年公司投资集体外诊 断仪器、试剂、生物传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相关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中生众捷,布局POCT领域。2018年参股投资桐树生物,加速第三方检测领域布局。
三、医疗服务布局优质资源,利润仍有释放空间
(一)三级医院支持辐射低级医院,战略布局优质医疗资源
以三级医院为龙头支持更低级医院,提升运营效益。公司通过推进医疗机构的专科 布局、内部整合及外延扩张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大健康产业链,以珠三角大湾区、 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为医疗服务重点区域,形成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 合的医疗服务战略布局。
2020年已投入运营的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佛山禅城医院、深圳恒生医院、宿迁钟 吾医院/宿迁市肿瘤医院、温州老年病医院、岳阳广济医院、安徽济民医院、武汉济 和医院、珠海禅诚医院、宿迁市康复医院及重庆星荣医美等,核定床位合计4,610张。 公司基本形成以3家三级医院为业务、学科龙头,引领、支持5家二级或其他等级、 类型医院发展的业务布局。
公司持续完善和优化医、护、技等医疗专业以及财务、EHS、采购、基建等职能的管理体系和框架,使得医疗服务在业务发展、管理效率、采购成本控制、信息技术 体系上得到持续提升,医疗服务业务的资产管理效率得到不断加强。
通过整合旗下医院的专科资源,公司成立了12大专科联盟,多家控股医院已完成在 所在区域地市级重点专科、省级专科的创建,同时建有产科护理、脑卒中护理二个 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通过发挥专科联盟作用,对成员医院专科进行实地系统评估, 明确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成员医院专科间的纵向打通,形成业务讨论、科室 托管、共建等多种工作机制。
积极开拓基于互联网的新医疗服务内容和产品,建设从社区到医院的服务网络。佛 山禅城医院、恒生医院、宿迁钟吾医院与温州老年病医院已分别获得互联网医院牌 照,并将继续探索并参与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闭环。
医院分布集中协同,战略布局经济发达、医疗需求高省份。公司旗下医院主要分布 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另外也在临近省市安徽、湖 北、湖南、重庆等地布局,可充分发挥地域协同作用,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二)收入增长稳健,利润仍有释放空间
历史数据来看,收入稳步增长,分部毛利率相对稳定。公司医疗服务业务收入由2012 年的1.5亿元增至2019年的30.4亿元(仅根据分部业务计算),分部毛利则由2012 年的0.4亿元增至2019年的7.8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6%左右。
医疗服务处于投入阶段,盈利能力仍有释放空间。公司医疗服务板块2019年收入增长18.6%,分部业绩增长8.7%,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分部利润减少22.7%,净利润 减少主要系新建和新开业医院处于拓展阶段、经营成本上升、去年同期有资产处置 收益等影响所致。未来随着医院相继投入运营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利润率 有望达到10%-15%,公司医疗服务利润仍有提升空间。
2020年受到疫情负面影响。2020年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1.72亿元,同比增 长 4.34%,由于上半年疫情防控、医院诊疗量减少,医院运营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占 比较高以及新开业机构的前期亏损影响,医疗服务业务分部业绩同比下降,实现分 部业绩 1.95亿元,同比减少 40.37%;实现分部利润1.09 亿元,同口径减少 45.50%。 (剔除上年同期本集团出售 HHH(主要资产为和睦家医院)股权交易的利润贡献等 一次性因素影响后)
适当剥离资产,优化结构。公司整体战略未来更加聚焦创新药品研发及商业化,将 有序陆续剥离部分非核心资产。
2021年5月31日,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健康拟向台州市立投资转让所持有的台 州浙东医养投资(其主要资产为在建的台州浙东医院)75%的股权,本次转让总价 为人民币55,346.71万元。截至2020年12月,台州浙东医养投资的总资产为人民币 69,939万元,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69,741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98万元;2020 年度,台州浙东医养投资实现收入人民币0元,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65万元。
2021年4月26日,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禅城医院及复星医疗拟向豫园股份转让所持 有的佛山禅曦合计100%的股权以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因股东借款而形成的对佛 山禅曦的债权。本次转让总价为人民币55,000万元,其中:股权转让价款人民币 17,611.28万元、债权转让价款人民币37,388.72万元。
2020年10月26日,控股子公司复星医疗与淮安二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复 星医疗向淮安二院转让其持有的淮安兴淮医院60%的股权,本次转让价格为17,250 万元。转让于2020年11月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复星医疗不再 持有淮安兴淮医院的股权。2020年,淮安兴淮医院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占上市公 司利润总额的0.03%。本次转让产生的收益为776万元,资产出售为上市公司贡献的 净利润占利润总额的0.17%。
四、国内销售网络覆盖广,战略布局国际销售渠道
(一)与国药控股合作联动,国内销售网络覆盖范围广
共建国药控股,合作联动发挥其分销网络优势。2003年,复星医药与国药集团共同 建立国药控股,目前复星医药持有国药控股控股股东国药产业投资49%股权。国药 控股是中国药品、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及供应链服务提供商,是中国最大的药品分 销企业。通过与国药控股的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国药控股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 优势,促进本集团药品销售渠道的拓展。
国药控股为国内最大药品分销企业,销售网络行业领先。截至2020年末,国控附属 “国大药房”共7660家零售药店;旗下专业药房门店1317家。国控药品分销业务领 先优势不断增强,区域内竞争能力加速显现。基层市场持续开拓,各省、市、自治 区网络覆盖超过50万家。
医药分销领域:国药控股凭借一体化的医药供应链以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近 年来持续加大力度推进一体化运营,规划物流网络资源,推进物流体系建设与优化, 提升内部供应链效益。2020年,国药控股医药分销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483亿元, 同比增长3%。
医药零售领域:国药控股零售药店和专业药房门店总数在2020年末达8977家,规模 继续保持行业领先。2020年,国药控股零售业务继续取得较快增长,销售收入达到 人民币242亿元,同比增长22%。
国药控股加速行业整合,大力发展器械分销业务。国药控股不断加速行业整合,扩 大医药分销及零售网络建设,还积极把握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大力 发展器械分销业务。2018年末,国药控股完成了对国内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龙头企 业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的收购,极大增强了国药控股在医疗器械板块的实力,确 立了行业领先优势。2019年,国药控股医疗器械业务高速增长,销售收入达到人民 币690亿元,同比增长40.8%。2020年,国药器械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29.02%。
(二)加强营销能力,打造创新药营销队伍
复星医药除与国药控股合作外,还注重加强自身营销能力建设。公司通过并购整合, 打造产品协同效应,实现营销力和产品力的良性循环。公司销售队伍人数由2015年 的2956人增加至2020年的约6000人,其销售网络约4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约34个 省市自治区,约12000家亿元,约1000家DTP药房。
加强创新药团队建设:
(1) 血液肿瘤及肝病团队:覆盖科室:匹配汉利康、苏可欣、汉达远等品种,分 为三大事业部HO(淋巴瘤、血液科、血液肿瘤科)、HH(肝胆外、介入、 肝移植、消化科)、OBM(基层市场血液科、肿瘤内科)。覆盖渠道:完成 约3000家医院,1000家DTP药房近的多渠道覆盖。销售团队:2020年新增 约1100人的专业化创新药分线营销团队。
(2) 实体瘤团队:覆盖科室:乳腺癌及胃癌相关科室。覆盖渠道:已覆盖全国六 大销售区域约3000家医院,构建核心市场+基层市场+DTP渠道+线上科普普 及的产品网络。销售团队:匹配汉曲优获批上市已组建约400人的商业化核 心管理团队,包括市场推广、渠道管理、定价及市场准入、国内销售及战略 规划五大板块,其中包括350人的专业销售团队。
组建新零售团队&事业部制营销团队。
新零售团队约1000人。OTC及其他院外市场:全渠道覆盖不同等级医院及零售市场。 持续探索慢病领域,打造“四高”概念;形成与国内TOP200连锁药店形成紧密的合 作关系,触达终端达15万+以上。线上渠道:传统医院资源转化,加速拓展线上渠道; 建立患者和医生、用户和健康资讯、家庭和平台之间更强的粘性;借助数字化医疗 打造健康生态,对消费者与患者进行全健康周期管理。
事业部制营销团队约2500人。基于事业部编制市场资源进行多渠道拓展,最大化释 放产品价值。覆盖2000家三级医院及10000家一、二级医院的综合渠道网络,积极 布局核心治疗领域,针对同一疾病不同治疗需求提供多产品组合,保持市场领先地 位,分为心血管事业部、内分泌代谢事业部、风湿免疫事业部、肾脏病事业部。
(三)战略合作布局全球销售网络
复星医药制药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在满足国家新版GMP要求的同时,积极推进制药企 业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参与实施美国、欧盟、WHO等国际cGMP等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持续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通过协同现有国际营销渠道不断完善药品国际营 销平台,现已形成超过1,000人的海外营销队伍。复星医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系列抗疟产品得到非洲市场高度认可;注射用青蒿琥酯被列为重症疟疾治疗首选。
五、财务分析:ROE 稳定,收益质量不断提高
在内生和外延的共同推动下,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2010-2020年CAGR超过20%。 2015-2020年公司营收从126亿元增长至303亿元,CAGR为19%,归母净利润从25 亿元增长至37亿元,CAGR为8%。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对公司业务造成一定程度 的影响,但随着二季度有序复工复产,三季度汉曲优、苏可欣陆续上市以及新冠核 酸检测试剂等抗疫产品的销售贡献,公司业务稳步恢复并提升。2020年公司实现营 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6.02%,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10.27%。
毛利率:2020年,公司毛利为169亿元,同比降低0.97%。毛利率由2019年的60% 降至56%。毛利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公司的制药业务、医疗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同比 分别降低了4pct、5pct。制药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1)抗感染和中枢神 经系统等领域的注射剂产品销量下降,单位固定成本上升;(2)集采中选产品毛利 率下降的影响。医疗服务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就诊人数下降,但 运营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比高,单位固定成本上升。
销售费用率: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85亿元,同比降低14%。销售费用率由2019年同 期的34%降低至28%。2020年,公司在保持和加大对新上市产品汉利康、汉曲优、 苏可欣的销售团队组建和新增、市场开发等战略性投入的同时,加强了对销售费用的管控。
销售费用的减少主要是:
(1)产品结构优化;
(2)集采中标产品销售费 用下降;
(3)部分线下进行的活动转为线上,相应减少差旅会议等费用等因素。 管理费用率:2020年公司管理费用为2.16亿元,同比增长0.48%,基本持平。管理 费用率近三年均为12%,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财务费用率:2020年公司财务费用7.24亿元,同比降低16.3%。财务费用率由3.03% 降低至2.39%。财务费用率的降低主要系2020年融资成本和平均带息债务规模同比 下降所致。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公司坚持丰富夯实产品线,不断加强创新研发能力。2020年公 司的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6.94%。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由于2020年公 司加大对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和进口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 台的投入所致。
复星医药ROE较为稳定,收益质量不断提高。2010-2020年,复星医药的ROE均高 于10%,较为稳定。随着新产品的陆续上市、产品结构的逐渐优化,公司预计将继 续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2010-2019年,公司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例 持续增长,2020年净现比的降低主要由于2020年年末,公司向BioNTech支付1.25 亿欧元mRNA新冠疫苗的首付款。
六、收入拆分与盈利预测:稳健成长可期
公司拥有完善、经验丰富的销售体系,随着创新药的逐步上市,内生增长将步入新 台阶。未来与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及相关产品在国内的上市将为公司增长贡 献新增量。
(1)药品板块:公司制药板块收入从2010年的28.12亿增长至2019年的217.7亿元, CAGR为25.5%。2020年,在药品集采降价、重点监控目录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 下,药品收入仅增长0.5%至218.8亿元。考虑公司受监控目录和集采影响的品种下 滑企稳,创新产品步入收获期,预计未来3年收入增长将逐步提速。
(2)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公司医疗器械及诊断板块收入从2010年的3.94亿元增 长至2019年的37.36亿元,CAGR为28.4%,2020年公司检测产品、呼吸机等与新冠 疫情相关产品增长强劲,板块收入大幅增长39.6%至52.17亿元。未来随着复锐医美 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和逐步放量,公司医疗器械及诊断板块长期稳健增长可期。
(3)医疗服务:在内生和外延的推动下,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收入从2012年的1.5亿 增长至2019年的30.4亿元,CAGR为53.7%。2020年,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冲击,一 方面公司逐步打算剥离非核心资产,该业务板块同比增长4.3%至31.72亿元。公司 医疗服务板块已形成以珠三角大湾区、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为重点区 域,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战略布局,核心医院内生成长性良好,从疫情中恢复 后有望迎来稳健增长。
(4)新冠疫苗:复星医药已与Biontech签定1亿剂的mRNA新冠疫苗订单,考虑该 产品未在中国获批,盈利预测中暂未纳入此产品。从已获批的新冠疫苗产品来看, 单剂量净利润可观,预计该产品上市后有望为公司2021-2022年业绩贡献较大增量。
综上,暂不考虑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后对于2021年业绩提供的增量,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为355.1/421.3/501.0亿元,同比增长17.2/18.6/18.9%;归母净利 润为44.9/54.4/65.9亿元,同比增长22.5/21.2/21.2%,EPS为1.75/2.12/2.57元/股, 当前股价对应PE 36.0/29.8/2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