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塔黄历(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80酷酷网    80kuku.com

浮屠塔黄历(

浮屠塔(第四批省保),亦名洪济寺砖塔,位于代县城东十五里上磨坊乡东若院村北一里处,塔周围为半丘陵地带。洪济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600年),宋乾德五年(967年)大修,金正隆、元延祐、明天顺年间均有修葺,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洪济寺内建筑,宋代风格,塔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浮屠”的佛教含义

“浮屠”作为佛教徒膜拜的纪念物传入中国,它的形状很快被融化、改造。早在汉朝这种形象就已有了原型,既多层楼阁,这种中国固有的楼阁与印度传入的“浮屠”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形式的佛塔。多层楼阁在下,楼阁顶上置放“浮屠”形式的屋顶,称为刹顶。于是,一种新的建筑样式出现了。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佛塔作为安放佛骨舍利的纪念物,起初是建立在寺院的中心位置,供佛徒顶礼膜拜。随着佛像的出现,供奉佛像的大殿逐渐替代了塔的中心位置。以后寺庙的建筑,佛塔被移至大殿之后,或者放在大殿中轴边的院落里。塔形体高大,具有宣扬和招徕的作用,因此,它成为佛教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建筑。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堵波,即塔、佛塔,俗称宝塔。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戒律有“止持”与“作持”两个方面。就“不杀生”而言,为“止持”;就“救人命”而言,为“作持”。这就是佛家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西游记》第八十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后亦变作“救人一命,胜吃七年长斋”。如陈登科《活人塘》十八:“大凤子在后边急了,抢上说:‘妈!救人一命,胜吃七年长斋,我去想办法’。”“七年长斋”指长年吃斋修行。浮屠是宝塔,七级则是指七层,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七层的宝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假使你教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屑。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另外,我们常说“教人一命胜造七级浮眉”,句中的“浮屠“原来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无量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其实,”浮屠”本是觉语butha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释海车尼。后来大照因“屠“字令人联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词语,所以渐渐被音近的“佛陀”取代。面“七级浮居”的“浮屠”,凭语是bekfhastupa,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详屠”既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也是一种纪念、礼拜用的建筑物。塔起源于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状像坟墓,在方的平台上砌筑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种形状的塔尖。这样的塔在古代印度觉语的译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坟慕。佛骨炎化以后成了彩色品莹的珠子,埋在“浮屠”里,七层的塔称作七级浮屠,汉唐时期,塔随着佛教一起传到中国,和古代建筑结合起来,融合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楼、阔、亭的特色,发展了千姿百态的中国古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浮屠塔国内罕见

代县东若院浮屠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4米,底边长1.5米,。塔基平面呈六边形,塔身为砖雕圆柱支撑。塔身由水磨砖构筑,呈六棱体,每面均精雕形态各异的窗户,塔顶中段为正四面体,饰有锐喙、圆眼、口鸣图案化十分强烈的鸟纹和太阳纹,十分罕见。下为仰莲须弥座,六棱面各雕门窗,上置园盘,园盘上有宝珠、塔刹、上似六棱形。全塔均为砖雕,塔基座为石条砌成。塔身一侧有铭文,建塔年代是明万历×x年。南北面雕有板门。

此塔造型秀美,稳健挺拔,砖雕艺术高超,全国历史文化各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郑孝燮在代县考察时,认为:此塔造型奇特,从未见过,建筑年代可能更早,有待进一步考证,要求好好的保护起来,千万别让它再遭破坏。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此塔造型奇特,国内少见,虽没有证实创建年代,但实属罕见古塔。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洪济寺浮屠塔)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