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颗心(怎么安放这颗心?)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这一颗心(怎么安放这颗心?)被事务缠住的你,怎么安放这颗心?

来源 | 网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被事务缠住”的感觉。

厨房里要洗的碗筷、房子装修要买的材料、给孩子改学籍要走的流程、出差后要提交的报销申请、电脑上待处理的堆成山的文件、工作里繁琐的事务对接……

有人说,“生活就是由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的。”但是,当脚步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困住的时候,好像就显得不那么美妙了。

1 手头多事,如何处置?

阳明先生的弟子周道通曾专程写信来问:

“先生,关于‘事上磨炼’,我有些困惑不解。有时候,手头的事情很多,但自己心力不足,虽竭力支撑,但精神已觉衰弱。”

“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不是应该先退下来,深入反省?宁可先不做事,也不可不对心之本体加以培养。这样做正确吗?”

周道通的问题,放在我们现代生活里看,大概就是这样:

“手头事太多了,忙不过来,也感到心累,能不能先推到一边不做,等到内心平静之后再去做?”

他的想法,不无道理。在忙碌中,我们确实很容易失去观照。

有一位企业家说:“坐在办公室,脑子甚至有一种‘忙断片了’的感觉,上一秒嘱咐给别人的话,下一秒自己就忘了。知道有很多事要安排,心也因此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被煎得团团转,但手上反而茫然了,已经对‘下一步该做什么’失去了判断力。”

正如阳明先生所言:“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面对“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否还能保持观照,保持这颗心的清静?

是暂时抛下事务、静思沉淀?

还是把自己“按”在事上,硬着头皮做下去呢?

阳明先生在回信中给了我们真挚的解答。

2 事上磨炼,时上磨炼

阳明先生说:“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

其实,周道通是将“做事”与“事上磨炼”分开了。就像我们有时也认为,工作时是不能修炼心灵的,静思时同样不能被工作打扰,工作就是工作,静思就是静思,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区分得井井有条、泾渭分明。

然而,阳明先生却说:“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又说“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如果我们今天不在与家庭、社会、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在每时每刻的工作中、事务上磨炼自己的心灵,又要到哪里去取得成长呢?

所以,阳明先生说“事上磨炼”,就是让我们不要躲到山里去求一个“静”,而是要在动态中保持“心不动”。这是阳明心学在当今时代最大的意义之一。

“事上磨炼”的本质,其实是“时上磨炼心”,是每时每刻都在心上磨炼,这个磨炼是指在起心动念处磨炼。

一件事发生了,你当下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它引起了你怎样的起心动念?

看到有念头生起来,立刻提起观照、反省、引导的功夫。这是不是一颗怠心?是不是一颗忽心?乃至于躁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看见了自己的八颗心,有没有当下将它克除?

这就叫“事上磨炼心”。因为是每时每刻、在每一个起心动念出来的时候都要用功,所以也是“时上磨炼”。

举个例子。假如你正处于这样一个场景:

有一位平常和你不大对付的同事,因为工作做得好,得到了你最敬重的长辈的称许和赞扬。同时,还拿到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比你拿到的要多出两倍。

此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必掩饰,要完全坦诚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面对自己当下真实的感受。

一般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或是看到对方得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的时候,心里已经开始不悦了,感到不平衡,五味杂陈。

他甚至可能会想:这个人比我强,他确实更加拼命和努力。如果我要成为他这样人的话,好像还蛮费劲的。我成为他这样的人不容易,但是我给他拆台挺容易的,说句风凉话挺容易的,把他拽下来也还是挺容易的。

最隐秘的起心动念处,藏着人性之恶,也藏着我们最亟需克去的不明和贪欲。

因为,但凡自己有一点不好的起心动念,我们就顺着习性,把自己这颗心给染污了。如果任由一个错误的乃至过恶的起心动念生起,根据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马上会有一个不好的反作用还给我们自己。于是,郁闷、痛苦、烦恼、不安就开始产生了。

所以,事上磨炼、时上磨炼,就是在做手头每一件事时,当下都在起心动念处提起观照。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做到无时无刻不在勇猛精进。

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随时随地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心,这就叫“必有事焉”的功夫。

3 有事无事,只是一事

阳明先生还对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

“必有事焉”“集义”“养吾浩然之气”等,是孟子提出的观点;孔子也曾言,“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孟子的话语不同,背后的功夫却是一致的。正所谓,“有事无事,只是一事”。

阳明先生为我们揭示的,正是这背后的“一事”,也就是背后的功夫。

“必有事焉”等圣贤言语背后的功夫,就是“致良知”。

“致良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打实去做的事。要去抵达自己的良知,通过事上磨炼,一点一点地去掉自己的不明和贪欲,抵达自己清澈的良知。

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

假如自己是一个士人,就要以能人之心为心;假如自己是一个能人,就要以君子之心为心。

在做事时,从以往那种“这件事我认为……”的思维模式中抽出来,让自己去想:“比我更高层面的人,他会怎么认为呢?”这就是对自己的引导。

以更高层面之人的起心动念对照自己,向更高层面之心靠近,去种下更好的行为作用,这就叫“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到达特别高的境界,但可以一点一点学。不妨找比我们高一层的同仁,去临摹他们的起心动念。因为,从士人到能人,虽然看似只高了一级,但其实质性贡献是呈指数级跃升的。

以更高层面之心,为自己种下更好的行为作用的种子,我们才能够突破现有的状态,突破自己所在的层面,突破命运,实现真正的成长。

如此,事上磨炼,日积月累,让自己的起心动念逐渐往更高层面靠拢,三四年后,我们就攀升了一个台阶;五六年后,或许就攀登了两个台阶——这就叫成长。

成长的本质是提升认知高度,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