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乐合适吗(端午节到底能不能说“快乐”?)
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在缅怀祖辈的节日了,祝福他人时,应该说“安康”,不能说“快乐”,确实如此吗?本文一步步来解答,同时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端午节。
为什么叫“端午”?
“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午时,就是中午)。“端午”的含义就是“正午,中正”。在古代阴阳学中,“正午”时段阳气最盛,古代斩首选择的“午时三刻”其实就是“午正三刻”,此时阳气达到当天的极盛。
阴历五月初五,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上古时代的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拜祭龙祖、祈福辟邪。并且在古代,五月被称为“恶月”,因为到了五月阳气达到了最盛,但是盛极必衰,这个时候阴气就开始冒出来了,正是阴阳交汇之时,是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叫作“恶月”。古人就会在阴历的五月初就开始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踏百草、喝雄黄酒等,为的就是祛病防疫,很多人就会选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进行。
综上,古人就把五月五日称作“端午”。
吃粽子、划龙舟并不是起源于屈原?
“端午节”又称作“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古代对其称呼有二十多个,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
有人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当年百姓划船救屈原,防止屈原被鱼吃掉在江里扔饭团。但南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此时离屈原去世近800年了)里,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而是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划龙舟,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也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粽子在古代原本是当作“荐新之礼”的。古代人们在夏初的第一批粮食丰收后,为了感谢神明,便会把粮食做成饭团来祭献,这就是“荐新之礼”。龙舟竞赛的寓意是快点把病魔送走,而且最后这个船是要被烧掉的。本身粽子和龙舟是两个不相干的活动,但是由于相隔比较近,加上“端午”的这一天是极阳之日,是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之时,所以后人就渐渐把这两项活动统一安排在了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
说句得罪祖辈的话,后世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从传统也意义上来讲,是顺带的。不过这是好事,让我们能永远记住传统美德。
端午节能不能说“快乐”?
唐玄宗曾经写过《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序》中写道:“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意思是端午这天我们君臣都应该快快乐乐的。还有敦煌出土的《新集吉凶书仪》中有一篇《端午相迎书》中写道:“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这里意思也非常明显,端午佳节,好日子要一起欢乐起来。在古代带有“书仪”两字的书,其实就是写作模板,就是告诉大家都可以这么写。说明古代大家祝福他人都会说“快乐”,因为端午节本身的寓意就是祛除病害,大家生活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
“快乐”一词的含义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快乐是包含了安康的。所以,端午节和清明节一样,都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祝福他人快乐是没有问题的。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