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起源于哪个国家(乒乓球的发源地)
吴文奇:《人生的曼妙时光——我在鲁院的日子 》之 25(连载)
写在前面的话:本期提到了我在对外经贸大学打乒乓球一事,那就来聊聊乒乓球。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籍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又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乒乓球最初的由来。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乒乓球逐渐成为了美国头号的持拍运动。当时,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就创造出了“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乒乓球号称中国的国球,喜欢此项运动的人很多,对其一些情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我自小就喜欢打乒乓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里小学就有个砖垒起来的乒乓球台,自己就常常在此看老师和高年级同学打球,后来就逐渐参与到了打球的行列。有一段时间,一下课我就跑到台子边占上位置打球,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学生时代打乒乓球,只能说是一种瞎玩,真正从理解乒乓球、热爱乒乓到会打乒乓球,则是自己在洛阳石化参加工作以后。1991年(或是1992年),洛阳石化开办了机关青年干部培训班。在该培训班上,我的同桌为当时在审计处工作的李卫东。李卫东,是前河南省乒乓球队专业队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代表出访过日本。退役后,他在焦作一个高校学习了财务专业,由于其父母在洛阳石化工作,后就被分配到了洛阳石化。当时,由于石化行业效益较好,很多从事体育、音乐、戏曲等专业人才,在体制改革时被分流进入到了石化行业。河南省乒乓球队还有一位女队员叫曹新荣,曾做过一段国手邓亚萍的陪练,当时也转业到了洛阳石化,在子弟中学当了一名体育老师。能和乒乓球省队队员坐同桌,使我没有想到的。李卫东年龄大我一岁,我就喊他为老兄。几天后,这位老兄对我说,文奇你的钢笔字写得漂亮,你教我写钢笔字吧?我说,好啊,不过,那你得教我打乒乓球。就这样,卫东老兄就成了我学打乒乓球的师傅。当时,厂里还有一个朋友叫马拥军,也酷爱乒乓球运动。他知道我和李卫东结缘后,就找我,想一起跟着学习乒乓球。那时,我们的年龄都在二十三四,正是处朋友找哥们的时期,三个人一拍即合。很快,我们就了解到当时区交通局办公楼四楼上有个专业的乒乓球台子在空置,随即就买来了一脸盆的乒乓球,开始了每周三次的训练。训练,是从乒乓球的基本功正手“打对角”开始,之后,又练习了发球、接发球、推挡、搓球、拉弧旋球以及步伐和战术等。那段时间,李卫东教的特别认真,我和马拥军也学的特别刻苦。那个夏天,无论是炎炎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我们三个每周铁定在一起训练。光着的膀子、流淌的汗水、乒乒乓乓的球声,见证着我们球技的快速增长,也见证了我们师徒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和友谊。从那时到今天,一眨眼的时间30年过去了。期间,我的亦师亦友的李卫东哥哥,夫妻两个也于十几年前离开了洛阳石化,到南方闯荡世界去了。他刚离开企业的时候,我俩有联系,2006年前后我还到江苏扬州看望过他。再后来,他又跳槽了,我们就中断了联系。后又听说他爱人出国了,不知他是否也跟着出国了。大概在七八年前吧,有一阵特别想他,自己一个人就跑到原来交通局的办公楼,到了那个曾经放乒乓球台子的屋里。但那个屋子早就改变了模样,变成办公室。物是人非,我站在屋子里,回想着二十年前我们在这个屋里度过的青葱岁月,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友爱的时刻。卫东老兄,今年您也54了,现在哪里呢?日子还好吧?给您讲,从向您学习到现在,乒乓球运动我已经坚持30年了。这些年来,每每比赛,或输或赢,我都会想到您,都会想起我们在交通局四楼的那些日子。
第三十四天2016.4.16星期六晴
外出了3天,行程安排得很是紧张,毕竟自己年龄也不小了,今天休整,在宿舍看书睡觉。
第三十五天2016.4.17星期日晴
上午在宿舍继续看书和整理笔记,下午到对外经贸大学乒乓球室打了一会儿乒乓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鲁院及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条马路之隔,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目前,该校拥有经、管、法、文、理五大门类,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 1600 余人、学生 1.6 万余人,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60 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这个大学的乒乓球室设在主楼的地下一楼,有二十来张乒乓球台,对外开放,每人每次10元,没有时间限制。因此,在此打球的人很多,不仅有学生,还有不少在附近工作生活的成年人。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个学校的乒乓球水平有多么高,而是校园内各种肤色、各种衣着的外国留学生可真不少。
第三十六天2016.4.18星期一晴
今天早上课程是“科技与人文”,主讲老师是吴国盛。
吴国盛,湖北广济人,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5岁上北京大学,22岁获得北大硕士学位,33岁被破格评为中国社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博士论文曾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著作有《反思科学》《让科学回归人文》《自由的科学》等多部;获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与吴国盛老师(左)
吴老师指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对科学致用的味道太浓,学习科学的出发点和入径不同,是为了需要而学,这影响了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理解。他介绍了历史上西方科学有两次进入中国,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次是明末清初,一些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人经历失败后,就开始反思自己,认为技不如人,要用洋人的技术对付洋人。因此,就派人到西方学习科技。等等。今天,吴老师列举了很多科学家和科学发展的例子,从人文的角度阐释了科学的含义,让我似乎改变了对科学初衷的理解,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认识。实际上,科学发展就是从人们的好奇心开始,没有什么直接的目的。至于对科研产生的成果,人们加以利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情。科学发展和利用科学发展的成果,细究起来,还真是两回事。
下午,鲁院开展了消防教育课,请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宣传中心的刘锦周教官,做了题为《珍惜生命、远离火灾》的报告。刘教官通过幻灯片将近两年全国各地乃至在高校发生的重大火灾展示在大家面前,着重指导大家要学会排除安全隐患,正确处理因电气、天然气、煤气罐等易燃物品引起的火灾,并对人们或在家、或在商场购物、或在乘车途中遇到突发性火灾应如何逃生等情况,进行了讲解。最后,他呼吁大家关注消防和参与消防,珍惜生命,远离火灾,以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
刘锦周教官在讲课中
到鲁院已经一个多月了,也听过不少老师的授课。尽管这些老师都是理论水平相当高的专业老师,但我认为,单从老师讲课现场发挥和学生听课效果来讲,这次消防培训,才是我到鲁院后听到的最精彩的一次讲课。为刘锦周教官点赞!
第三十七天2016.4.19星期二阴天
今天无课。
这段时间除学习外,我也进行了一些创作,写了一篇小散文《雅克拉的星星》和一个短篇小说《外甩》。《雅克拉的星星》1500多字,主要是想给我们行业的《中国石化报》供稿,基本写好,明天检查最后一遍,就可发出了。《外甩》字数没有超出1万字,涉及了企业改革这一敏感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打磨和修改。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班里进行第二次集体研讨,主要讨论汪曾祺的《受戒》、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和博尔赫斯的《永生》。
对鲁迅文学院或对此学习笔记有兴趣的文学爱好者们,请给予“关注”阅读(轻点文章顶部标题下面右边“关注”二字即可),此笔记完成推发可能需要100期左右。欢迎您留言沟通、交流和指导。谢谢!
作者简介:吴文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级政工师,现供职于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其家庭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第三届“书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