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小故事(从郑板桥喝茶的故事)
《名人轶事》里收录了一个郑板桥喝茶的故事,说郑板桥有次去到郊野客栈喝茶,主人见郑板桥穿着随意,不似富贵之人,因而十分怠慢,招待只说“坐,茶”二字。落座后,郑板桥与众人交谈,措辞文雅,谈吐不凡,主人看出他是个读书人,又招待说“请坐,请茶”。等到众人认出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后,主人再度招待,说“请上座,请香茶”。
这个故事后来普遍被当做人情世故的反面教材,道出了人情世故中对名利的追逐,也说明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道理。故事中郑板桥是名利的光环点,他的一举一动没有任何违背本心,却牵连着周围的人不断攀附。故事里的客栈主人是追逐名利之人的缩影,他们是这个社会上少数的代表,却特别容易左右着阴暗潮流。人情世故四个字,人情可以是攀附来的,也可以是本来就存在的,唯有世故是因人而异,代表着某种潜规则,并衍生出无数法则。
现实生活里,我和Zen的故事也特别耐人寻味。Zen是我的朋友,他要成亲的对象也在我所居住的小区,不知道什么缘故,Zen从相亲定亲以至筹备婚礼过程中,始终没有顺道来我家送个喜帖。Zen的行为惹得我家老爷子很不高兴,说他们结婚时,让我不要送彩礼,以后也不要和他来往。看这趋势,两个朋友,因为这件事,就得分道扬镳了。
我无意评判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谁对谁错,我只是有所感叹,人情世故中交往的基本法则里,大概就有这么一个互敬原则,即:你尊敬我,我就回敬你;你把我放于某个位置,我同样把你放在某个位置。这种法则在默认状态下是平衡的,容不得一点逾越和践踏,稍有不慎,就会崩塌,这也反映出人情世故脆弱的一面。
前些天,好朋友zoc通过网络,发给我一个手机软件,说让我帮忙测试,因软件可能会收集到个人隐私数据,在确认了是zoc本人后,我顺利安装测试完成。因一时兴起,我复制了zoc的软件,群发给朋友圈里的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顺利回应。结果很惨,一两百人的圈子里,只有三个人完成测试。未完成测试的人群里有两种声音,一是直接把我当病毒拉黑无视,一是敷衍了事,没有下文。
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我还是有点无奈。我觉得应该探究的,是整个网络大环境的不安全性,促使人人自危,表现在对于未知数据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的直接体现就是警惕,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这种警惕是正常且必须的。然而,透过这么一个过程,也反映出人情世故中交往的另一个核心法则,互信。是的,人们一切交往的核心是相信,没有相信,则交往不复存在,事情不会成功。我觉得不应该做这个测试。
和复杂的人情世故相比较,少男少女在年轻时,基于两情相悦的交往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年少时的感情,太过纯粹,没有物质基础就幻想天长地久,以至于让很多过来人都觉得那是莽撞。我听过很多浪漫姻缘,也见识过各种劳燕分飞,从少年爱情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到年老爱情嫌弃到不愿共处一室,什么样的特例都有。爱情故事因人情而冷淡,变成陌路的亲情,然后亲情退化成极端的陌生人,这到底又算是哪一种世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