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呼叫转移电影(命运呼叫转移免费观看)原创8分电影2021-04-21 20:54:21
世界上有一种电影,叫拼盘电影。
区别于一般常见的故事片,由一个到几个主角贯穿全片,拼盘电影有着至少三个以上主角,这些主角会分别演绎不同的故事。
要严格一点说,真正意义上的拼盘电影,其实就是由多个导演分别拍摄短片,然后把所有作品汇聚在一起,组成一部时长两小时左右电影。
早在1962年,让-吕克·戈达尔等几位法国导演就联合炮制出了一部《七宗罪》,算是为拼盘电影在影史上奠定了基础。
后来又出现一种多个独立小故事处于同一世界观,甚至不同独立故事中的人物会有所关联,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的《真爱至上》。
区别于由多个短片组成的那种,这种拼盘电影一般由一个导演完成,有点小型电影宇宙的意思。
几位比较厉害的中国导演,曾被邀请去参与到一些国际拼盘电影的制作当中。
像张艺谋有《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
陈凯歌有《十分钟年华老去》;
王家卫有《爱神》;
姜文有《纽约,我爱你》;
在国外,这类电影往往都是偏文艺属性,用于电影节上展映。
国内的拼盘电影,早年港台都有过。
香港有专门因为非典而拍的《1:99电影行动》,邀请了15位导演拍摄11条短片,其中包括杜琪峰、周星驰这样独具风格的大导。
台湾那边则要更早,因为80年代初的新电影运动,杨德昌等人的《光阴的故事》在1982年取得成功,一年后就有胡金铨等人的《大轮回》,侯孝贤等人的《儿子的大玩偶》跟上节奏。
所以说到拼盘电影,两岸三地要数台湾最有经验。
内地的拼盘电影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种迎合行情的套路。
2007年《爱情呼叫转移?》大获成功。虽然不算是拼盘电影,因为整体上还是由一个角色贯穿始终的一个故事,但已经有人看到拼盘化叙事的市场潜力。
还没过一年,真正的国产拼盘《命运呼叫转移》就来了。
这部片子发挥出了国产拼盘电影的几大特长,多导演协作,拍摄时间短,成本较低,大明星压阵。
借着《爱情呼叫转移?》的余温,以及贺岁档的市场空间,《命运呼叫转移》的票房比《导火线》、《男儿本色》两部动作强片还要高。
次年也变成拼盘的《爱情呼叫转移Ⅱ:爱情左右》因口碑糟糕而终结了“呼叫转移系列”,不过票房三千多万,放在那时候也算是商业成功的了。
拼盘电影就此在内地市场打开了缺口。
或者说,是国产爱情片找到了一条赚钱的捷径。
2010年香港和内地合拍的《全城热恋》,拿下1.33亿票房,刷新了国产拼盘的票房纪录。年中又来一部《无人驾驶》,可能是宣发做得不好,片名没明确这是爱情片,票房仅有一千多万,成为了国产拼盘的反面教材。
甚至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专门开了孙红雷和姚晨的支线,变成了一部准拼盘电影。
接着2012年的《爱》,1.37亿;
2014年《北京爱情故事》,4.06亿;
国产拼盘仿佛进入到了全新的高潮。
这些电影全是一个套路,爱情故事,明星荟萃。
当时明星效应在市场上的重要程度大于口碑,而拼盘的模式可以让更多的明星聚在一起。
因为拍摄时间短,不会耽误这些明星过长时间,只要钱给到位基本能成。
没有足够多的明星的话,拼盘模式是行不通的,2015年的《恋爱中的城市》,导演和演员没有熟面孔,结果票房就只有五千多万。
所以说呢,早些年的国产拼盘,拼的不是“盘”,而是明星。
这类电影口碑都十分平庸,明显都不是靠品质取胜。等到市场开始重视口碑的时候,“爱情+明星”的拼盘就逐渐淡出了市场。
转折点在2015年。
同样拥有诸多一线明星的《一路惊喜》在贺岁档后期上映,结果只有近7000万票房,实属扑街。
4月上映的《咱们结婚吧》,如果不是有同名电视剧的热度支持,恐怕是难以达到2.84亿的成绩。再说,市场一年比一年大,原地踏步的票房水平,就相当于是退步了。
“国产拼盘1.0时代”就此结束,而开创2.0时代的,是2018年取得7.54亿票房的《无问西东》。
明星还是标配,不同的是,《无问西东》的故事相比1.0时代的国产拼盘讲得更为扎实,而且不再只是随随便便谈谈恋爱,对演员的表演有着更高的要求。
连黄晓明也得到了不少认可,就可见其品质之上乘。
能够及时迎合市场转型,准确点说是具有市场针对性,是国产拼盘电影一直都这么好卖,能够在市场上持续屹立十余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着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与《无问西东》不同,这是更为原始的那一类拼盘电影。就是统一命题,多个导演各自拍一部短片,再集合成一部长片。
相同的一个特点是,献礼片性质。
优异的主创影人保证了影片的质量,这是2.0时代国产拼盘在口碑时代立足的根本。
2021年的拼盘电影,似乎是因为《我和我的家乡》的再下一城,《金刚川》的锦上添花,而开始了井喷式爆发。
《来都来了》定档清明,不过后来撤档;
《世间有她》定档五一,可能也要撤档;
《我和我的父辈》定档国庆,仍在筹备状态;
还有处在拍摄制作阶段的两部抗疫题材,《勇敢的你》和《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就连港片也要来一部《七人乐队》,不过这部是文艺味道要浓一些,和满屏商业片的国产拼盘还是有些区别的。
就在这2.0时代即将迈入高潮之际,网络上却传出拼盘电影被叫停的消息。
查了一下,消息源好像并非是官方发布的,没有任何官媒提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实锤。
无论消息真假,确实拼盘电影开始有着泛滥的势头。
国庆档连续三年都有着“我和我的系列”上映,《长津湖》复制《金刚川》的做法,三部抗疫题材都是采用拼盘模式。
如果这些片子都取得盈利,恐怕后面会有更多的效仿者出现。
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忽然多了这么多拼盘项目,是有特殊原因的。
如果不是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遭遇了大面积停工,《我和我的家乡》和《金刚川》就未必会出来紧急救场;如果不是这一年出现新冠,后面计划上映的三部抗疫拼盘电影就不复存在。
那根本就不会出现拼盘电影的泛滥潮了。
拼盘电影在国内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多导演短片合集形式的,还是一种“特供”性质的电影。文艺的大多是为了参展,或者因为什么纪念日而拍,商业的在国内就是为了献礼。
如果没有很好的,或者说特殊的事件、节日作为背景,这类拼盘的市场潜力势必会大打折扣,除非是品质过硬那种。
不是每一年都是整数年国庆,不可能每一年都有瘟疫,所以看似多了很多国产拼盘,实际上都只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罢了。
用不着禁拍,等日子稀疏平常了,类似的片子数量就会减少了,不至于会泛滥。就是以后会不会成为一种“特供片”的标配,搞到每逢什么周年纪念都必然会有拼盘电影出现,就着实是一个悬着的问题。
至于另外一种类似于《真爱至上》的拼盘电影,多数由一个导演完成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都没有掀起过一年五六部头部片的那种泛滥潮,再过几年十几年估计也是一样的。
确实这类电影都有着制作方便快捷,容易依靠明星效应获取票房的市场优势。
然而,要做出一部品质上乘的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所有的分支故事都要有统一的风格和主题表达,角色要在比普通电影长片更有限的空间内塑造,最好不同故事之间还有点串联……
从《命运呼叫转移》到《宠爱》,真正称得上是佳作的又有多少?
创作难度高,决定了有足够品质的作品不会有太多。而粗制滥造的,正在良好发展的市场自然会淘汰掉。
能泛滥起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