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远程培训网(邮政综合柜员考试题库)中教全媒体2017-07-19 14:49:09
全媒体视角
2011年、2014年,中邮网院两次获得素有“全球培训业奥斯卡”之美誉的ATD(国际人才发展协会)“卓越实践奖”,是中国内地首次获得此项国际大奖。中邮网院在开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路径值得我们关注。
提及中国邮政集团,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不单因为它是年收入四千多亿人民币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更因为它的百万员工覆盖了中国市、县、镇千万个网点,为方便人们生活提供着最接地气的服务。像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性自不必赘言。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田克美
作为培养邮政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中国邮政网络学院和邮政科研基地,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邮院”)作用巨大。在做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同时,石邮院在2005年建成开通了中国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2010年成功升级为中国邮政网络学院(以下简称“中邮网院”),开启了网络育人的新尝试。目前,这一平台已形成年访问量6200万人次、年培训300万人次、考试400万人次的支撑能力,为邮政企业找到了绝佳的人才培养方案。
左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田克美,右为中教全媒体李莎
2011年、2014年,中邮网院两次获得素有“全球培训业奥斯卡”之美誉的ATD(国际人才发展协会)“卓越实践奖”,是中国内地首次获得此项国际大奖。由高职院校牵头成立的中邮网院,何以获此殊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路径在哪里?带着这份疑问,记者采访了石邮院党委书记田克美。
破局之策:人才培养方向呼应企业需求
记者:您在石邮院工作多少年了?这个行业的人才现状是怎样的?
田克美:1982年,我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这里工作,已经有35年了。在这期间见证了邮电系统的变化历程,它曾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现在正向技术密集型和全面信息化过渡。具有近百万员工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在转型中面临许多挑战,最突出的是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要。
记者:基于这种现状,石邮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哪些调整?
田克美:石邮院是一所立足邮政的高职院校,是中国邮政集团唯一一个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还提供科研支撑。面对整个邮政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将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把对现有百万员工的素质提升与未来后续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样一个浩大的人才培养工程单靠传统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采取全日制高校培养、集中培训和网络教育三种方式来推进。
记者:您说的网络教育的载体是不是2005年成立的中邮网院?
田克美:是的,中邮网院是我们开展网络教育的平台,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成立的。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应用,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在职学历教育、人才能力测评、知识技能竞赛、企业文化教育、知识资源服务、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学习体系,是中国邮政面向全员、全域、全业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手段。
路径探究:职教和继教融合的可能在哪里?
记者:对石邮院而言,怎样将职业教育和网络继续教育结合起来?
田克美:我们开展这三种类型的教育,其实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首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可以深入基层、有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员工。刚提到邮政系统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目前有百万员工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基层县域,这部分人员是我们网络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的高职专业和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搭建都要面向基层的岗位需要。
另一方面,网络继续教育会反哺高职教育。十几年前,我们开展继续教育的时候,能力、规模和成果比较有限,后来随着企业改革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网络继续教育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通过十几年的探索,我们已经积累了最适合企业实际需求,最接地气、最生动的教学资源、技术模式和岗位标准,当把这些资源融入到高职教育中的时候,促进作用是最为直接的。同时,这个开放的教育平台对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迈出第一步:沉得下去才能浮得起来
记者:您非常强调学校与企业的真正融合,最初石邮院是怎样迈出第一步的?
田克美:说实话,迈出第一步还是比较难的。当时我任科技处长,学校的科研水平离集团的要求相差很远。虽然能到我们学校任教的老师都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实践经验、面向企业和社会的经验非常不足。怎么办呢?我们就从现有的团队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同事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来。
去企业之后,从外围的服务性工作做起,首要的是做到苦干实干和敬业乐群,在精神和文化方面得到企业的认可。然后逐渐深入到企业的场景中,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中。从项目旁听到记录,到参与发言,到整理资料,到组织团队,到成为课题组成员……一步一步,慢慢地成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逐渐打磨了自己的科研团队,通过能力的提升得到企业的接纳和肯定。
我经常和学生们说,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起来”,不只“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不要怕艰苦,到基层去扎实地实践,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省市县三级的邮政系统中有一大批的优秀干部都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而他们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出来的。
难忘满天星斗与一轮朝阳
记者:在建设网络学院的过程中,什么时刻您最难忘?
田克美:最难忘的时刻是在2004年,邮政集团通过我们的“远程教育培训网”技术方案的时候。之前的多次论证问题很多,从战略到定位、从理论到技术、从逻辑到表达,呈现的不够深入不够清楚。还记得那天,当我们汇报完毕时,会议室的专家居然给我们报以掌声,评审会上这样的肯定还是很少见的,苦尽甘来,那一刻对我们的激励是巨大的,对信心的树立是长远的。最令我难忘的还有我们这个团队的奋斗精神,他们不畏艰难,在攻关阶段的几个月里,没有节假日,只有上班的点没有下班的点,他们在开发室里吃快餐,安行军床。有位老师在微博里写道:“每天下班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满天星斗,时常还看到一轮朝阳。”靠着这种精神,我们一直奋斗到今天,做成了很多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做成的项目,得到了邮政集团和全国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记者:面临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或暂时性失败,作为领导者应保持什么心态?
田克美:我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是让团队看到未来的曙光,用未来的方向、未来的希望,引领大家、感染大家。对我个人而言,可能有着急发火的时候,但不会有消沉的时候。
其实我们最初建设网络学院的时候,光论证“远程教育在邮政专业领域里是否可行和必要”就经过了几年的时间,之后我们对网络学院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今天看来,从战略高度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是把握事物规律、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也是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
好的教育理念和形式是没有国界的
记者:中邮网院曾两次获得素有“全球培训业奥斯卡”之美誉的ATD(国际人才发展协会)“卓越实践奖”。站在国际领奖台上是什么感受?获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田克美: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内心非常自豪,因为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拿到ATD颁发的这个奖项,来自近100个国家的9000多名与会者共同见证了那一时刻。
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基于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理论层面,做网络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二是实践层面,是否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受教育者的个人职业生涯及自身发展有提升?我们的申奖报告就是基于这两点来展开,重点阐述网络教育是如何与企业战略、员工发展紧密对接的。
评审专家给出的一条评语是这样的:“将业务代表和人力资源人员引入实践,确保了实践与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关联,得到了C层(高层)的支持。”所以,一种好的教育理念和形式实际上是没有国界的。
2012年5月,中国邮政代表团在ASTD年度颁奖大会上与ASTD董事局主席克瑞斯·里皮(左三)、CEO托尼·宾哈姆(右三)一起合影留念,右二为田克美书记
企业大学不是培训机构
记者:近年来,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实际运行水平参差不齐。您认为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的区别是什么?
田克美: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大学,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首先,从战略定位上企业大学与培训机构不同,它是通过人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共同促进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既然称其为“大学”,必然应该具备创新的能力,具有科研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基因。
另外,从运营管理的层面来说,培训中心有了教室、宿舍、食堂、师资就可以把培训办起来。而企业大学的概念已经不限于一个物理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是没有围墙的,它关注所有人、所有资源、所有业务,它更关注于战略、绩效和创新,它服务的边界更加广阔。
善用教育大数据,实现智慧管理
记者:今年您获得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颁发的在线教育优秀个人奖,这份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学院接下来会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有大的动作吗?
田克美: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和全通教育集团牵头发起的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是对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种鼓舞。我看到今年的获奖人有许多都是来自基层的,包括乡村学校。能获得这份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从内心感到高兴。
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在线教育的基础,接下来想把这一套成熟的技术和体系嫁接到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的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坦诚来说,目前的网络教育还是围绕着教育和培训来展开,没有完全突破传统形式。接下来,我们想从以网络教育为核心过渡到以教育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实现更加广义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管理。
记者:当下,许多高校的网络与继续教育面临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中邮网院一直专注邮政行业的非学历教育,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田克美: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型,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了解非学历教育的规律。对学员来说,真正的吸引力不在证书,而在于提供的教育能否满足他们的职业需求。同时,学校必须和对口的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互信合作关系,否则生源从哪里来?岗位标准从哪里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植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
采访手记
在田书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建筑师成长记录》。“您对建筑感兴趣?”田书记笑着回答:“我们正在建设新校区,我正在学习,这本小册子还是很有趣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建筑知识,田书记坦言,“大街上的每一个建筑、城市里的每一个公园都是鲜活的教材,我会随时用手机拍下来!”
访谈中,他说希望培养自信、自立的学生,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素养就是学习能力。“一个会学习的人,眼睛看到的都是老师。大千世界的一花一草、芸芸众生都可以给人以滋养。希望我们的学生善于发现,不断充实自己。”
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岗位35年的教育人,以教育规律为舟,以执著、创新为桨,以对学生的爱为帆,带领着志同道合的教育团队,将一批又一批学子送到了梦想的彼岸……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