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博物(中华博物书法字典官网)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中华博物(中华博物书法字典官网)

一部填补学术空白、2500万字的皇皇巨著《中华博物通考》将于明年面世,该书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10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中华博物通考》项目启动暨出版工作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

《中华博物通考》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梳理中华民族物态文明的原创性博物百科全书,是对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知识体系的集中诠释与源流考证。全套书以史论综述中国历代名物源流与发展演变,从上古至近现代海量传世文献和实体名物中寻源溯流、考辨比勘异名异称,以考古文物印证中国历代文献(包括域外汉籍及汉学典籍)中的实物记载,以辞目详列本名、异名等,列举书证浩繁,探索名物发展脉络穷源究底,梳理博物语词正本清流。全书共计36编50卷,收录辞目8万多条,有2500万字、逾2万幅图。

2500万字《中华博物通考》明年面世,首部系统梳理物态文明的百科全书

部分与会嘉宾和《中华博物通考》部分编撰者合影。 主办方提供

《中华博物通考》已入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套书皆由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并海外相关华人学者百余人逾20年倾力合作以成。编委会主任王春法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总主编张述铮为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山大学兼职研究员。其余编委均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学者担任。

本书编次为:1.天宇编,2.气象编,3.地舆编(上下),4.木果编(上下), 5.花卉编(上下),6.谷蔬编,7.虫豸编,8.水族编,9.禽鸟编(上下),10.兽畜 编,11.渔猎编,12.农耕编(上下),13.纺织编,14.冠服编(上下),15.饮食编 (上下),16.居处编(上下),17.城关编,18.交通编(上下),19.日用编,20. 香奁编,21.资产编,22.珍宝编,23.货币编,24.医药编(上中下),25.科技编, 26.教育编,27.函籍编,28.文具编,29.礼俗编(上下),30.巧艺编,31.乐舞编 (上下),32.雕绘编(上下),33.武备编,34.国法编,35.朝制编,36.宗教编。

工作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庆良分别致辞,《中华博物通考》总主编张述铮教授介绍了编纂历程与编纂思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董事长钱天东报告了编辑出版工作情况。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中华博物通考》的出版工作分别发言。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华博物通考》的出版将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完成该项目,有着极大的专业优势。《中华博物通考》对于重建中华古典博物学学科体系,彰显学术研究中国气派、中国气象具有标志性意义,不仅填补了中华博物类大型图书长期缺位的空白,还为中华博物研究与文创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书为目前少见的最丰富的中华博物类图文书,是理解中华物质文化发展史的最权威、最全面的资料。部分专家还针对项目的学术价值、改进方向、内容分类等提出了前瞻性、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2500万字《中华博物通考》明年面世,首部系统梳理物态文明的百科全书

总主编张述铮教授介绍编撰思想和历程。 樊江洪摄

会议总结指出,《中华博物通考》的编撰出版,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华博物通考》以史论综述中国历代名物源流与发展演变,从上古至近现代海量传世文献和实体名物中寻源溯流、考辨比勘异名异称,以考古文物印证中国历代文献(包括域外汉籍及汉学典籍)中的实物记载,以辞目详列本名、异名、俗名、概称、特称等,列举书证浩繁,加配文献原图插图或器物照片示形,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渔猎农耕、居处宫室、交通行旅、工艺制造、民俗礼制等各个方面,大多数编次涵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挖掘和梳理了数千种文化典籍中的中华传统博物学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

——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实践。中华传统博物学是涵括地理山水、人民物产、鸟兽虫鱼、物性物理、礼乐文籍、服饰器物,乃至道德人伦、杂史异闻的知识总汇,是体认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理解和体认世界的基本范式。中华博物学的关切点不在“物”,而是镕铄天道、人事与物象,直面人自身生存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人生实践和情感体验。《中华博物通考》对中华传统博物学进行了系统性诠释,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华传统博物学构成了物我同类、天人合一的博大的独立知识体系,具有人文关怀的深厚传统,是理解和诠释世界的另一视野。《中华博物通考》体现了建基于中国历史经验的自立的学术话语体系,为重新审视以近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为基石的现代文明关于外部世界,尤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解决当下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环境、科技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困扰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资源。中华博物传统不仅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华博物学是全体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对于团结海内外华人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中华博物通考》强调了中华博物学是中国人理解和体认世界的基本范式之一,有助于国际学术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品格特征、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与人文情怀,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资源。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