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子虫(消灭室内夹板虫的偏方)
看到上面这张图,肯定有人在想,屁股上长尾钳子的虫子?想必又是哪部科幻电影的角色吧?其实这种昆虫还真存在,并且分布非常广泛,也许你家里就生活着这种昆虫。
看似整洁的家中,其实在角落中隐藏了太多的生物:蛾蠓、蟑螂、鼠妇、蚰蜒、小黄家蚁、蜘蛛这些生物都是家里的常客,有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而有的却很难一睹真容。
今天要说的这种昆虫叫做蠼螋(qu sou),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外形类似隐翅虫,但是屁股上长着硕大的尾钳。
“专家”说蠼螋不会钻进耳朵?
传闻蠼螋经常在安静的夜晚,会悄悄地钻入人的耳朵中,并且在里面筑巢产卵。但是已有许多专家对此传闻进行了辟谣,蠼螋虽然由英文直译为“耳虫”,但是蠼螋并不会钻入人的耳朵中,对此以前我也深信不疑。
直到今天,我已经对这些所谓的“专家”辟谣感到怀疑了。早上临时有事去朋友家找她,一进门就发现她刚要换鞋出去,原来她正准备去医院,早上起来后感觉耳道里非常刺痛。
我陪着她来到医院做了检查,最后确诊耳道里确实进了一只黑虫子,医生告知了取虫后可能造成头晕的症状后,用盐水顺利地将虫子冲到了金属托盘中,原来是一只蠼螋。
因其尾部的尾钳得名耳夹子虫
我俩看着金属盘中的蠼螋面面相觑,医生说这种情况很常见,这种昆虫平时潜伏在水道里,到了晚上出来活动,有几率钻进人的耳朵里,好在朋友有惊无险,顺利地把蠼螋取了出来。
蠼螋因其尾部上长着硕大的尾钳结构,所以又被人称为夹板虫、耳夹子、二母夹子。
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非常常见。它们非常喜欢隐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室外多藏于枯枝败叶下,而在室内则多藏于下水道中。
耳虫蠼螋
蠼螋是有翅亚纲蠼螋属中的生物,英文名为earwigs,直译为耳虫。有人认为因其张开翅膀时非常像人的耳朵,所以叫做耳虫;还有人认为蠼螋喜好钻入人耳中,所以因此得名,而我更倾向于后种说法。
蠼螋在一生当中要经历五次蜕皮,每次蜕皮之后个体都会长大,还可以增加触角的节数。另外雄性蠼螋和雌性蠼螋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区别。
蠼螋的习性
雌蠼螋的尾钳非常平直而雄蠼螋的尾钳则狭长弯曲,全世界目前发现了近一千多种蠼螋,根据种类的不同,它们的体长在5mm至50mm之间。在家中常见的蠼螋前翅非常短并且翅脉,主要用于覆盖后翅,它的腹部可自由伸缩。
蠼螋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了经常吃一些常见的植物外,它们也会捕食其他的昆虫,在捕食昆虫时它会用尾钳控制住猎物,随后用咀嚼式口器吞食猎物。相比较北方干燥的天气,蠼螋在南方比较常见。
蠼螋的腹部长有可以分泌特殊气味的气味腺,每当遇到猎食者便会释放出气味,并且高高地举起屁股上的尾钳,从而威吓敌人。如果这些招数都不管用,蠼螋有时也会装死。
充满母爱的蠼螋
雌性蠼螋有非常强烈的护卵行为,每当产卵之后,它便会像鸟类一样趴在卵上等待孵化,直到卵孵化完成之后才会转身离开,相比较其他昆虫,蠼螋简直是母爱爆棚。
网上诸多科普作者都对蠼螋做了介绍,并且辟谣蠼螋钻进耳朵的事例纯属子虚乌有,他们认为蠼螋只喜欢潮湿的地方,但是蠼螋钻耳事件却真实的发生在我朋友身上,并且医生也确认了蠼螋确实有钻耳的习性。
怎样预防蠼螋
蠼螋虽然有时会钻入人耳,但是蠼螋不会在耳朵里产卵,这一点确实为谣传。家中的蠼螋非常喜欢捕食蟑螂,所以在家中如果发现蠼螋的话,那么说明家中可能有许多蟑螂。
如何预防家中出现蠼螋呢?首先经常打扫卫生,确保没有潮湿腐败的区域;在夏季的时候要检查纱窗缝隙,防止蠼螋进入室内;尽量在卫生间和厨房使用防臭地漏,防止蠼螋从下水道进入室内。
虽然蠼螋也会咬人,但它本身是无毒的,但有一种虫子的外形和蠼螋类似,只是没有后面的尾钳,这种虫子就是隐翅虫。如果被隐翅虫咬到的话,可能会使皮肤灼伤和溃烂,需要及时就医。你们见过蠼螋吗?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