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密度计算(空气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人们感觉到冷,是因为温度低。那么什么是温度呢?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来讲是指物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也就是说,物体分子密度越大,分子运动越活跃越剧烈,这个物体表现出来的温度就越高。
太阳当然是带给地球光和热的源头,我们地球表面的温度主要是靠太阳提供的,这个没错。
但太阳照射到地球的温度高低,与距离关系并不大。这是因为在地球上,太阳照射某处的距离变化,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之比太小了。
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而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也才8844.43米,与海平面到太阳的距离之比,只有约1亿分之6,因此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地球上,影响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阳光直射不直射。
阳光直射时,同样的热量所照射的面积就小,这样单位面积得到的热能就大,因此太阳直射时温度就高;太阳斜射时同样热量所照射的面积就大,单位平均得到的热量小,因此温度就要低些。
地球近日点约1.47亿公里,远日点约1.52亿公里,这之间相差了500万公里,这可比珠穆朗玛峰和地表之间这点距离大多了。但我们北半球的夏天却是在远日点,而冬天却是在近日点。
这就是因为地球歪着脖子转,有了一个南北回归线,随着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的地方会在这个回归线之间移动,直射到哪里哪里就是夏天,与近日点远日点毛关系都没有。
太阳直射和斜射还有一个阳光穿越大气层厚度的问题,斜射穿越得更厚些,直射穿越得就薄一些,因此中午直射时温度就高一些,早晨和傍晚斜射时温度就低一些。
二个是大气密度。
阳光照射地表与珠穆朗玛峰都在同一角度时,为啥温度不一样呢?
这就是气体分子的密度影响原因了。
气体分子密度越大,吸收的太阳能量就越多,分子运动就越激烈,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就越高,反之就会越低。
因此温度与空气密度有密切关系,而空气密度又与海报高度和大气压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海拔越高,重力越小,气压也就越低,空气密度也就越低。
空气密度低,温度就低。
因此空气密度与海拔、气压、温度又有密切关系。
海平面空气密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也就是0℃、0海拔、1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密度为1.293kg/m3,温度为25℃时,空气密度为1.205kg/m3。
计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公式为:空气密度ρ=1.293*(实际压力/标准物理大气压)*(273/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273。
根据计算,海拔每升高1000m,相对气压降低约12%,随着高度降低率会递减;而气压随着高度升高,每1000米会降低约10%;温度则每升高1000米,相对降低约5摄氏度。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最高峰,按高度8845m计算,比海平面温度要低44℃。
实际上,珠穆朗玛峰比这个温度还要低。
这是因为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反射作用更强,地表吸收热量很少;大气稀薄,只有地表的三分之一,束缚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还有风大,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过来进一步降低了温度。
据推测,珠峰最低温度可达到-60℃,人类监测到的最低温度为-41℃。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